2.超然獨立生活的行為準則(1 / 3)

2.超然獨立生活的行為準則

我的研究對象都可以離群獨處而不會使自己受到傷害,以及感到不舒適。而且,幾乎所有的研究對象都明確喜歡與外界隔絕以及獨處,其程度明顯比一般人更大。內傾和外傾的二歧法幾乎完全不適於這些人,我們在這裏也不采用這種二歧法。最有用的術語似乎就是“超然獨立”。

他們常常可以超然於物外,泰然自若地保持平靜,而不受那些在其他人那裏會引起騷亂的事情的影響。他們很容易就能遠離塵囂,保持沉默寡言,並且平靜安詳。他們對待個人的不幸也不像一般人那樣反應強烈,甚至在不莊重的環境與情景中,他們似乎也能保持尊嚴。他們的這種沉默也會漸漸地轉變為嚴峻和冷漠。

這一超然獨立的特性也許還有其他某些品質的因素。首先,可以認為我的研究對象比一般人更客觀。我們可能會發現,他們是更以問題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甚至當問題涉及到他們自己,以及他們的願望、動機、希望或抱負時也是這樣。從而,他們具有一般人不常有的集中注意的能力。他們強烈的專注又帶來漠不關心這種副產品,這也就是輕視以及不在乎外在環境的能力。例如,他們具有熟睡的能力,不受幹擾的食欲,在麵對難題、焦慮、責任時,仍然能夠從容麵對。

在人數眾多的社會關係中,超然獨立招來了一定的意想不到的麻煩。它很容易被“正常的”人們解釋為冷漠、勢利、缺乏感情、不友好甚至敵意。相比之下,一般的友誼關係更具有相互依戀、相互要求的性質,更需要再三的保證、相互的敬意、支持、溫暖、更具有排他性。的確,自我實現者並非在一般意義上需要他人。然而,既然被需要和被想念通常是友誼和誠摯的表現,那麼顯然超然獨立就不會具備這些為普通人輕易接受的表現。

自主所表達的含義是自我決定,自我管理,做一名積極、負責、自我訓練的、有主見的行動者,而不是完全受別人操縱的一個兵卒,做一位強者而不是弱者。我的研究對象自己下決心、自己拿主意,他們是自己的主人,對自己的命運負責。這是一種高明深奧的素質,難以用語言形容,但它卻十分重要。這些人使我懂得了我以前充滿疑慮的現象,即,許多人不用自己的頭腦來考慮自己的事,而是讓推銷員、廣告商、父母、演講者、電視、報紙等替他們作決定。這種表現實際上是十分反常、病態、軟弱的。這些人是供他人指揮的兵卒,而不是自主作決定、自己行動的人;他們最終隻會感到無助、軟弱、受人擺布;他們是強權的犧牲品,軟弱的哀怨者,不是決定自己命運、對自己負責的人。

對民主政治和經濟來說,這種不負責的態度無疑是災難性的。民主、自治的社會必須由自我行動、自我決定、自我選擇的成員組成,他們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是自己的主人,具有自由意誌。

根據阿希和麥克裏蘭德做的大量實驗表明,自我決定者約占人口的5%至30%,其比例的大小由不同的環境決定。在我的研究對象中,100%的人是自我行動者。最後我要下一個結論,盡管它肯定會使許多神學家、哲學家和科學家感到不安:自我實現者較一般人擁有更多的“自由意誌”,更不容易為他人所操縱。不管“自由意誌”和“決定論”在實際應用中做何解釋,在這項調查中,它們是經驗事實,況且它們是可以隨條件而變化的概念,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定義。由成長性動機推進的人實際上卻有可能被他人妨礙。對於他們來說,決定滿足以及良好生活的因素存在於個體之內,而不是社會內。

人生自我實現依靠的手段

大多數自我實現者能對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相對獨立。既然自我實現者是由成長性動機而不是匱乏性動機推進的,那麼他們主要的滿足就不是依賴於現實世界、依賴於他人、文化或達到目的的手段,總之,不是依賴外界來實現的。換句話說,他們的發展和持續成長依賴於自己的潛力以及潛在的資源。如同樹木需要陽光、水分和養料一樣,大多數人也需要愛、安全及其他需要的滿足,而這種滿足隻能夠來自外界。但是,一旦獲得了這些外在的滿足,一旦人們內在的缺乏由外在的滿足物所填補,個人真正的發展問題就出現了,也就是自我實現的問題。

這種對環境的相對獨立意味著麵臨困難、打擊、剝奪、挫折時的相對穩定。在促使他人去自殺的環境中,這些人也能保持相對的積極和樂觀,他們也可稱為“有自製力”的人。

受匱乏性動機促動的大多數人,其主要需要的滿足(愛、安全、自尊、威信、歸屬)隻能來自他人,那麼,他們就必然離不開這些有用的人。但是,由成長性動機推進的人實際上卻有可能被他人妨礙。對於他們來說,決定滿足以及良好生活的因素存在於個體之內,而不是社會內。他們已變得足夠堅強,能夠不受他人的讚揚甚至自己感情的影響,榮譽、地位、獎賞、威信,以及人們所能給予的愛,比起自我發展以及自身成長來說,都顯得不重要了。我們必須記住,要達到這種超然於愛和尊重的境界,最好的方法(並非唯一的方法)是事先就有完全同樣的愛和尊重的充分滿足。自我實現者具有奇妙的反複欣賞的能力,他們帶著敬畏、興奮、好奇甚至狂喜,精神飽滿地、肆無忌憚地體驗人生的樂趣,而對於其他人,這些體驗也許已經變得陳舊。

欣賞存在價值的時時常新

自我實現者具有奇妙的反複欣賞的能力,他們帶著敬畏、興奮、好奇甚至狂喜,精神飽滿地、肆無忌憚地體驗人生的樂趣,而對於其他人,這些體驗也許已經變得陳舊。對於自我實現者,每一次日落都像第一次欣賞時那樣美妙,每一朵花都溫馨馥鬱令人喜愛不已,甚至見過許多花以後也不會減少分毫。他所見到的第一千個嬰兒,就像他見到的第一個一樣,認為是一種令人驚歎的產物。在他結婚30年以後,他仍然讚歎他的婚姻的幸運;當他的妻子60歲時,他仍然像40年前那樣,為她的美麗而傾倒。對於這種人,甚至偶然的日常生活中轉瞬即逝的事務也會使他們感到激動、興奮、迷戀。這些奇妙的感情並不常見,它們或者隻是偶然有之,而且是在最難以預料的時刻降臨。這個人可能已經擺渡過河10次,在他第十一次渡過時,仍然有一種強烈的感受,一種對於美的回憶以及油然而生的興奮,就像他第一次渡過一樣。研究對象們在選擇美的目標方麵存在著一些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