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黑土地日漸消瘦(2 / 3)

誘惑三:天然的魚倉

我國的近海水質肥沃,是各種海洋動物索食、生長、產卵的良好場所。由北向南的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大海區跨越了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擁有280萬km2的漁場,裏麵有1500多種魚類,量大質好的經濟魚類有70多種。漁業資源是可以不斷再生的,我國近海及毗鄰海域的漁業資源年可捕量為400~470萬噸,是世界最大的漁場之一。在這個大漁場裏可以捕撈到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墨魚、鯧魚、鰳魚、馬鮫、馬麵魨、鮐魚、海鰻、槍烏賊、水珍魚……

我國廣闊的淺海灘塗麵積達202萬公頃,盡管它們隨著潮漲潮落時而露出水麵,時而隱藏在水底,無法變成農田,但5000多條流域麵積超過100km2的河流帶來了大量有機質,使這一區域適宜種類繁多的魚蝦和貝藻類繁衍生長,可以大力發展海水養殖,能夠養殖營養豐富的海帶、紫菜,味道鮮美的貽貝、扇貝、鮑魚、蟶、牡蠣、蛤、海參、對蝦、梭魚、尼羅羅非魚等幾十種“生猛海鮮”。

誘惑四:水下的油海

在我國近海已經發現7個大型含油氣盆地,它們從北向南依次為渤海盆地、南黃海盆地、東海盆地、珠江口盆地、鶯歌海盆地、北部灣盆地以及台灣淺灘盆地,預計石油儲量在90~180億噸之間。許多外國學者認為我國近海油氣區是世界上尚未開發的石油儲量最大的地區,把我國近海稱為“第二個北海”和“又一個中東”!他們對我國近海石油地質儲量的估算有高有低,範圍從30億噸直到400億噸。

人類對海洋的開發

大約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人類開始進入全麵開發海洋的時代。海洋與人類的關係密切。目前世界人口的2/3分布在瀕臨沿海的地帶,倚海而居。海洋中蘊藏著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有供人類呼吸的氧氣,靠海洋植物光合作用製造出來的就占70%左右;有陸地降水的主要水源供應地,產生的大量水汽;有為人類提供營養的蛋白質;有廣闊的空間可供人類利用;有豐富的清潔、可更新能源供人類研究開發。真是近海為優,靠海吃海。

海洋又分為海和洋。海是近大陸、水淺的水域,是目前人類開發利用的主要水域。海島是大陸在海中的延伸或在海中的出露,是蒼茫海水中寶貴的“陸地”。目前一些麵積較大的島嶼早已有人常住,成為人類生存所依賴的重要場所。近陸海洋也成為人類捕撈、鑽油、造陸、航運的繁忙區域。隨著人類對海島和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一些區域出現了資源短缺、生態破壞和汙染嚴重等問題,為此,對海島和海域的國土整治工作就擺到重要位置。

所以,這裏所指的對海島和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是指在可持續發展思想指導下的國土整治工作,而不是簡單的對資源的掠奪式利用和對海洋環境有破壞作用的開發。所謂要重視對海島和海洋資源的開發,實質上是重視對海島和海洋資源的保護及其持續利用,讓海洋優勢充分、持續地發揮出來。

目前,陸地上生活的人類與環境的矛盾仍在加劇,人地矛盾尖銳。開發利用海島和海域對緩解地球上人地關係緊張的矛盾有重要現實意義。研究海洋資源、能源的利用,對治理陸地上的環境汙染有深遠的曆史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說,地球上的清潔依賴於海洋的開發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