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黑土地日漸消瘦(1 / 3)

我國黑土地日漸消瘦

黑土是溫帶季風氣候區草甸植被下發育的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是肥力最高的土壤。全世界的黑土地隻有三處:一塊在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塊在歐洲的烏克蘭,還有一塊就分布在我國大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的鬆嫩平原上。

我國東北黑土地的水土流失很嚴重。過去,這片黑油油的土地上覆蓋著七八十厘米甚至一米厚的黑土層,而現在許多地方的黑土層僅剩二三十厘米,有的地方黑土層已經流失殆盡。在黑龍江省,黑土區坡耕地的表層黑土正以每年07厘米的速度流失,而大自然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要經過400年的漫長歲月!在吉林省,坡耕地每年約流失02厘米厚的表土層,全省每年流失土壤達1億噸。

中國十大林業生態工程

1978年啟動、規劃期長達73年的三北防護林體係工程,橫跨我國東北、西北、華北13個省區市,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林業生態工程。目前這項跨世紀生態工程的建設已經進入第三期,已完成造林1800多萬公頃,使2100萬公頃農田實現了林網化,形成了許多縣連片、乃至跨省連片連網的大型農田防護林體係。三北防護林工程使我國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治理。

1989年我國第一個綜合治理大江大河的大型林業生態工程——長江中上遊防護林體係工程開始啟動,工程建設十年來,至20世紀末已完成造林46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治理前的283%提高到35%,水土流失麵積由治理前的255萬km2減少到21萬km2。

在我國18萬km的大陸海岸線上,一座綠色長城正在迅速崛起,沿海防護林體係工程已完成造林187萬公頃,已建成15萬km的海岸基於防護林帶,有林地麵積達到1億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67%,有效地保護了656萬公頃農田。

在廣袤的平原農業區,平原農田防護林體係建設工程已使全國795個縣基本實現了平原綠化,平原地區的林地麵積增加到29億畝。據專家測算,生態環境的改善使糧食產量增加了15%~20%。

近年來,沙漠區不斷出現新的綠洲,全國治沙工程通過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封沙育林育草、治沙造田及低產田改造等工程措施,治理開發沙區540多萬公頃,受風沙危害嚴重的433億公頃農田得到綠色屏障的保護。

太行山是京、津和華北地區的天然屏障,太行山綠化工程的實施使這道天然屏障變成綠意盎然的生態屏障。這項工程已在太行山區完成造林176萬公頃,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還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找到了一條有效途徑。

1996年,我國啟動了珠江流域防護林工程、黃河中遊防護林工程、遼河流域防護林工程和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工程等四大生態工程的建設,使我國生態體係框架基本形成,構築了完善的中華大地綠色防護網絡。

藍色的誘惑——海洋

誘惑一:能量的源泉

海水周而複始、永無休止的運動,產生無窮無盡的潮汐能、波浪能和海流能,陽光的照射產生巨大的海水溫差能,河海水體交彙,形成鹽差能。這些海水本身蘊藏的能量不僅是可以再生的永續能源,而且能量巨大。據專家估算,這幾種海洋能源,我國都有豐富的儲量,而且同陸上的主要耗能地區接近。解決沿海星羅棋布的6000多個大小島嶼的能源問題,具有重要的政治、國防和經濟意義。

誘惑二:娛樂的勝地

在當今世界,海岸帶這個區域,已成為席卷全球的旅遊熱中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濱海度假已成為當代最時髦的娛樂方式。我國海岸線漫長,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美麗的珊瑚島、曲折深邃的港灣、平坦光滑的沙灘、開闊的海麵、清澈的海水、星羅棋布的海島、海水和海風塑造出的奇石怪洞、味道鮮美的海產品、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都對國內外遊客有無窮的吸引力,構成了我國潛力巨大的濱海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