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措施:一要突出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因地製宜、統籌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二要遵循市場規律,建立防治荒漠化的利益導向機製,充分調動各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三要加強科學研究,運用先進科學技術,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荒漠化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四要把防治荒漠化與發展沙區經濟結合起來,堅持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五要強化破壞生態環境的法律責任,加大執法力度;六要積極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認真履行國際公約。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樞紐主要由混凝土重力壩、水電站和雙線多級船閘及一線垂直升船機組成。最大壩高175米,壩頂高程185米,壩頂長1983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初期蓄水位156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萬立方米。水電站裝機26台,總計1820萬千瓦。采用“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建設方針。移民安置實行開發性移民方針,使移民的生產和生活得到較好的安排。2003年首批機組發電,2009年全部竣工。工程所需靜態投資為9009億元(1993年5月末價格水平)。其中樞紐工程投資5009億元,水庫移民投資400億元。工程開始發電後靠自身和葛洲壩水利樞紐的發電收入基本能滿足建設資金的需要。
三峽美,美哪兒
雲雨朦朧、巍峨壯闊所引發的浪漫之美:“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這是宋玉《高唐賦》中的描寫。三峽一帶由巫儺而來的楚文化一向極具浪漫主義風韻,而這一句寫巫山神女的名句更是神秘奇妙,如夢如幻。神女峰巍峨險峻,高不可攀,但雲來霧去的霓裳羽衣又襯托出她的出塵離世,恍如居於高高的仙闕。
楚辭中的這一浪漫主義傳統後來被李白繼承發揚,在三峽,他也曾激發出無窮無盡的想象,色彩流溢輕舟已過的文辭華章噴薄而出,一瀉千裏。
山水清音、怡情暢性的和諧之美:群山蔥蘢,江水澄澈,清歌佳句自然也油然而生。在三峽一帶居住的巴人,很早就流行一種歌謠,後來被白居易發展為“竹枝詞”,成為一種固定的文體:“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明朗自然,平淡悠遠,為後來的許多詩人所繼承。
高峽急水,奔騰直下宏大勁健之美,氣勢磅礴“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這是李白出蜀時在宜昌所作,氣象雄奇馳騁,回腸蕩氣。唐人多好遊曆,他們自四麵八方而來,但每到三峽,乍見此雄偉景象,往往驚心動魄,不惜花費筆墨渲染,慷慨之氣,躍然紙上。
蕭蕭落木、滾滾長江烘托的悲壯之美:“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這句杜詩充滿低徊盤桓、雄渾蒼涼。據說三峽一帶的少數民族(古代僚人)便要擊鼓鳴號,想必號聲曾一夜夜深入杜甫的夢境,令他夢魂皆驚,輾轉反側。而在杜甫的三峽詩中,有許多首皆表達出感慨身世、壯誌未酬的悲壯,這也是三峽濤聲的回響吧!
黃河中下遊地區的灌溉問題
黃河中下遊地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總起來看是熱量條件較好,而水分條件不足,因此灌溉對農業生產極為重要。有些地方的群眾說:“有收無收在於水,收多收少在於肥。”這也反映了灌溉的重要性。在這個地區發展灌溉應特別注意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首先是灌溉水源問題。黃河中下遊大部分屬半濕潤、半幹旱地區,灌溉水源總的來說比較緊張。這裏主要的灌溉水源有地表水和地下水兩種。地表水受氣候的影響非常顯著,不僅河流平均流量較小,而且流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都很大,夏季暴雨季節洪水猛漲,而冬春季節許多中小河流斷流,因此,利用山區修建水庫,以控製和調節河水流量顯得十分重要。地下水受氣候的影響較地表水小,其分布又同地層條件有密切關係。在山麓衝積扇和一些古河道地區,地下水源一般較好;山區一些斷裂構造地區,來水有利,蓄水條件又好,往往也有豐富的地下水。其他一些地方或因地層缺乏蓄存地下水的條件,或因水質不好(如含有較高的鹽分),地下水的利用都有困難。另外,由於地表水不足,地下水大量開發利用以後必然產生地下水補給不足、水位不斷下降的問題。現在,河北、山東一些地區的群眾利用雨季剩餘的地表水,回灌補充淺層地下水,或者有意識地引導地表水流在溝、渠、河道中迂迥流動,慢慢向下滲透,補充地下水源。
其次是土壤鹽堿化問題。由於本區氣候比較幹旱,春夏季節蒸發旺盛,凡是排水不良的地方,都很容易引起土壤鹽堿化。防治土壤鹽堿化的根本措施是搞好排水工作。群眾經驗說:“有排無灌,不能抗旱;有灌無排,鹽堿成災;有灌有排,糧食就來。”在有灌溉條件的地區,灌溉渠和排水溝必須嚴格分開,做到有排有灌。在沒有灌溉條件的地區,把農田改造成為台田(即地麵平整,兩側有較深排水溝的長條形農田)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