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豐富多彩的自然資源(3 / 3)

青藏鐵路建設者的“三件寶”

青藏鐵路西寧至拉薩全長1956千米,其中西寧至格爾木814千米,已於1979年鋪通,1984年投入運營。新開工修建的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北起青海省格爾木市,經納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經西藏自治區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塞曲至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全長1142千米,其中新建鐵路(南山口至拉薩)1110千米,格爾木至南山口32千米為既有線。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

在青藏高原上施工,第一重要的是氧氣。據測算,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空氣中的含氧量隻有內地的52%~70%,換句話說,在這個高度即使是空手走路,也相當於在內地扛一袋麵粉走路,更不用說從事重體力勞動。所以,各參建單位在上青藏線前,大多采取自願報名的方式,經過嚴格的體檢合格,才有資格參加青藏鐵路的建設。

在青藏高原上施工有一個有趣的規定,就是上山施工人員每天必備的勞保用品有三大件,叫做“墨鏡、唇膏、防曬霜”。高原上氧氣稀薄,紫外線強烈,在野外時間一長,臉上就會出現“高原紅”,也就是兩個紅臉蛋,嘴唇也會因幹燥而開裂。因此工人們每天上工前必須要“塗脂抹粉”,這在一開始成為一大奇觀。到後來,大家不僅不覺得每天必須這樣做有什麼“怪異”,反而覺得已經離不開這“三大件”了,並且親切地稱之為青藏鐵路建設者的“三件寶”。

楊淩——中國的“農科城”

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是1997年7月29日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成立的,是列入國家高新區序列中唯一的農業高新區,並已成為中國亞太經合組織(APEC)科技工園區。規劃麵積2212平方千米,由農業科學園區、現代農業及鄉村建設示範園區、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農業綜合園區、農業中試園區、生活服務園區、農業觀光及休閑帶等七個功能區組成。

楊淩示範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它位於八百裏秦川腹地,東、西分別距西安、寶雞80千米,隴海鐵路、西寶高速公路等交通幹線貫穿全區。示範區南臨渭河,北與渭北旱塬南緣接壤。區內山水資源豐富、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無工業汙染,具有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良好條件。

楊淩以中國的“農科城”著稱於世,農、林、水科技實力雄厚。在方圓4平方千米內,擁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楊淩職業技術學院兩所農業學校,聚集著農、林、水、牧等64個學科的數千名科技人才,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碩果累累。目前,楊淩在旱作農業、良種繁育、灌溉與節水工程、家畜生殖內分泌胚胎工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植物資源保護、開發及綜合利用等方麵的研究居國內領先水平,部分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示範區成立以來,發展勢頭迅猛,在一個硬件設施還不完善的小鎮,奇跡般地實現了高新技術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步發展。基礎設施高起點、高標準建設,水上運動中心、會展中心、醫療中心、熱電廠等相繼建成,城市框架已見雛形;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高新技術項目紛紛落戶楊淩,初步形成了以良種繁育、節水灌溉設備製造、生物工程、製藥、農用化工、農副產品深加上等行業為代表的產業格局。一個環境優美,功能齊全,充滿商機,具有創新精神的現代農業科技城、生態城、產業城,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崛起在中國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