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坦克的“眼睛”

坦克在進行戰鬥時,窗蓋都是關閉得緊緊的。可是,駕駛員在駕駛時,需要觀察地形、道路和戰場的情況;炮長在射擊時,需要搜索目標、瞄準目標、觀察射擊效果;車長指揮戰鬥時,也需要觀察戰場情況。這就需要有“眼睛”。因此,在坦克的裝甲車體和炮塔上開了許多小窗口,小窗口上安裝了許多“眼睛”。這些眼睛就是人們常說的觀察、瞄準儀器。如用於白天觀察外界的潛望鏡、用於在夜裏觀察外界的主動紅外夜視儀及微光夜視儀、被動紅外夜視儀等,使得坦克乘員能夠觀察外界的各種目標。特別是安裝在坦克身上的各種各樣夜視儀器,使坦克成為夜戰的能手。

坦克的“耳朵”

坦克的周身披掛著厚厚的鋼鐵裝甲,它把坦克乘員和外界隔開,不便直接聯係。因此,坦克乘員若要與外界保持聯係,就要借助於坦克的“耳朵”。坦克的耳朵是由一根豎在炮塔上的長長的天線、車內通話器與一部坦克電台組成的。天線就是與外界聯係的觸角。乘員通過它發射或接收無線電波。電台是乘員向上級或友鄰通報情況、接受指示的通信設備。它具有近百個固定頻率,事前要區分好,如,合成作戰指揮機關使用哪些頻率,各友鄰部隊使用哪些頻率,各分隊使用哪些頻率,以至每輛坦克使用的頻率,都要有明確的規定。這就保證了在各種條件下通信聯絡的暢通。一般地說,通過天線,可以聽到方圓20~35千米範圍內的聲音。

乘員之間的相互聯係和乘員控製電台對外聯絡,是通過一部車內通話器來實現的。車內通話器通常與坦克電台配套使用。這種通話器實際上就是一部電話,其受話的耳機安裝在坦克帽上,而送話器則緊緊地附在乘員的喉頭部位,叫喉頭送話器。當車長要與各乘員通話時,他就將安裝在胸前的開關,扳到發話位置,而各乘員通常總是打開收話器開關,車長的聲音就可以通過耳機傳到每個乘員,以此可靠、準確、及時的進行通信聯係。

坦克的“四肢”

坦克的行走機構很特別,它有一雙能走善行的“鐵腳板”,使得它比一般輪式汽車具有高得多的通行性能。一般輪式汽車難於通行的地域,坦克都可以通行。而且還能爬80厘米到1米高的垂直崖壁,能跨越2.5米到3米寬的壕溝,還能衝上30°左右的陡坡,能通過鬆軟的沙地和比較泥濘的沼澤,這些都是一般輪式汽車難以相比的。

坦克的“鐵腳板”是由履帶、主動輪、負重輪、誘導輪以及托帶輪等組成,這就是人們通稱的履帶推進裝置,這使得坦克與通常的車輛不同,它的行走不是用輪子直接著地行走,而是通過轉動的主動輪,繞動履帶而使車體行走。為了防止行走時的顛簸,在車體與負重輪之間裝有懸掛(減振)裝置。當坦克在起伏不平的地段高速行駛時,懸掛裝置即能吸收振動產生的能量,起到防震、減振的作用。

坦克的組成

坦克由武器係統、推進係統、防護係統、通信係統、通信係統、電氣設備以及其他特種設備和裝置組成。武器係統包括武器和人力控製係統;推進係統包括動力、傳動、行動和操縱裝置;防護係統包括裝甲車體和各種特殊防護裝置、偽裝器材;通信設備有無線電台、車內通話器等;電氣設備有電源、耗電裝置、檢測儀表等。有些坦克還有潛渡、導向、通風、取暖等特種設備和裝置。乘員3~4人,分別擔負指揮、射擊、駕駛、通信等任務。

坦克通常以發射常規炮彈的長身管坦克炮為主要武器(有的還可發射反坦克導彈)。坦克多采用高膛壓的105~125毫米滑膛炮,其武器係統普遍裝備了以電子計算機為中心的火控係統,這不僅可縮短射擊反應時間,也可提高火炮首發命中率。坦克的推進係統多采用增壓柴油機,有的安裝了燃氣輪機,配有帶靜液轉向的動液傳動裝置和強度、韌性俱佳的扭杆式懸掛裝置。在防護方麵,坦克的主要部位多采用金屬與非金屬的複合裝甲,旨在增強抗彈能力。此外還配有性能好的三防、滅火、偽裝、施放煙幕等特種防護裝置與器材,以提高綜合防護。

坦克的外形與結構

人們常常把坦克比喻為“鐵烏龜”。這是因為當坦克行駛在廣闊的原野上時,遠遠看去很像個烏龜。

從坦克的外形上看,它那扁扁的車體和凸起的炮塔,很像個弓形的烏龜殼;長長伸仰著的火炮,很像烏龜伸著的頭;行走起來看不見輪子,又好像是烏龜把腳縮進去一樣。烏龜有一個堅硬的殼保護全身,坦克身上也有堅固的裝甲來保護。烏龜能在陸地和水中行走,坦克隻要稍加改裝,也是既能在陸地行駛,也能在水上浮渡或水下潛涉。

從外形上描述,坦克由頭(炮和炮塔)、眼睛(潛望鏡和其他觀瞄儀器)、耳朵(無線電台)、身軀(車體)、四肢(負重輪、履帶)、心髒(發動機及傳動裝置)等部件組成。

坦克的頭與身軀

從外形上看,坦克的車體和炮塔構成了一個非常堅固的殼體,它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通常可以劃分為4個部分:駕駛操縱部位、戰鬥部位、動力部位和傳動部位。

駕駛操縱部位通常位於車體的最前端。駕駛員座位在左側,座位的高低、前後可以調整。駕駛員座位的前麵及兩側,裝有供駕駛員操縱坦克用的各種操縱杆、踏板以及觀察儀器、儀表等。駕駛員頭頂上部有一個駕駛窗和窗蓋,供駕駛員進出之用。

戰鬥部位在駕駛操縱部位的後麵。這一部位通常有3個乘員:炮長、車長和炮彈裝填手。他們各有座位,炮長座位在駕駛員之後,車長座位在炮長之後,裝填手座位在車長的右邊。三個座位都可以隨炮塔轉動。炮塔的前部中間安裝一門大口徑火炮。它的兩側和下邊分別裝有瞄準鏡、火炮穩定器和並列機槍。在炮長座位附近裝有炮塔方向機、火炮高低機,供炮長操縱火炮旋轉和俯仰用。在車長座位旁邊裝有潛望鏡、通訊電台、車內通話器,供在車內互相通話及與外麵指揮聯絡。裝填手在車長的右邊,他的前部(即駕駛員的右側)、側部、後部都是裝炮彈和子彈的地方。車長、裝填手頭頂部各有一個艙蓋。戰鬥部位基本上全在炮塔裏。炮塔可用手搖或電動操縱,使其360°正反旋轉,從而保證主要武器能夠有周向射界。目前坦克的主要武器大多是一門火炮、1~2挺機槍、一挺高射機槍,配有幾十發炮彈和幾千發機槍子彈。

動力部位通常在車體的中後部。該部位固定裝有發動機及其附件(如空氣濾清器、水散熱器、機油散熱器、機油箱等)。發動機用的柴油盛裝在前組油箱和中組油箱裏,在車體外還有備份油箱。這套裝置是坦克的動力來源,因此被稱為“心髒”。

傳動部位一般在車體的最後。這個傳動裝置是用來將發動機的動力傳給坦克的行走機構,使其能以各種速度直線行駛、轉向、倒駛和停車。傳動裝置主要包括有主離合器、變速箱、轉向機構以及操縱機構等。

坦克的防護外衣

坦克作為“陸戰之王”之所以具有極強的防護能力,就在於它的炮塔和車體外有一層厚厚的保護殼,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鋼甲衣。正是有了這身鋼甲,一般的槍彈和炮彈就打不進坦克的身體,車體裏邊的乘員與機器設備就不會受到損傷,同時對核武器、化學武器、生物武器也有一定的防護作用。

坦克的裝甲要想頂住炮彈的攻擊,必須具有特殊的性能。這種性能,概括起來說,就是要一硬二韌。高硬度能防止彈丸穿透裝甲,並使彈丸本身變形或破碎,這叫以硬抗硬。韌性可以使裝甲在受到巨大衝擊時不碎、不裂、不崩落,這叫以柔克剛。但是,硬性與韌性這兩種性質是互相矛盾的。一般說來,韌性高的金屬,通常都是不太硬的,而很硬的金屬通常是脆的,韌性比較差。因此,為了使坦克的裝甲達到這種特殊的性能,人們專門製造了一種經過專門熱處理後具有特殊性能的合金鋼,它的名字就叫裝甲鋼。為了增強坦克的防護能力,繼裝甲鋼之後,又發明了鈾合金裝甲和多層材料組成的複合裝甲。

坦克家族成員

自從坦克誕生以來,經過近百年的漫漫之路,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坦克家族。在這個龐大的家族中,主戰坦克可謂是“大哥大”。除此之外,在坦克家族中還有很多各有專長的眾“兄弟”,人們稱之為特種坦克。

特種坦克是裝有特殊設備、擔負專門任務的坦克。按其裝備和擔負任務的不同,它們可分為:水陸坦克、噴火坦克、空降坦克、指揮坦克、偵察坦克、掃雷坦克、架橋坦克、搶救坦克等。前5種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特種戰鬥,後3種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工程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