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2的改進型

T-72坦克有許多改進型,包括:T-72A、T-72M1、T-72G、T-72M2型等,其中TM72M1型數量最多。這種坦克出現於1981年,是蘇軍的主力坦克之一。它裝有125毫米滑膛炮,配有自動裝彈機,采用爆炸反應裝甲。

T-80Y

T-80Y是在前蘇聯的T-80主戰坦克的基礎上研製的新坦克。與TM80坦克相比,它有許多重大的改進,在火力、防護力和機動性上有了全麵提高。在火力方麵,安裝了迄今世界上口徑最大的125毫米滑膛炮,可發射反坦克和反直升機導彈。在防護方麵,以疊層陶瓷複合裝甲加強,抗反坦克高爆彈的能力大大提高,是一種具備炮射導彈的新型主戰坦克。

T-80y的秘密

T-80y的基型車是T-80坦克。T-80坦克是由前蘇聯基洛夫工廠生產,20世紀70年代末期裝備蘇軍。

T-80y坦克的戰鬥全重46噸,乘員3人,裝有帶自動裝彈機的125毫米滑膛炮,可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榴彈和反坦克導彈。其9M119炮射導彈的製導方式為激光半主動製導,抗幹擾能力強,導彈的射程為100~5 000米。炮彈的彈藥基數為45發,其中的28發在自動裝彈機的彈艙內。

T-80的火控係統為穩像式火控係統,由混合式計算機、激光測距儀、熱像儀、雙向獨立式穩定裝置等組成。可以認為,采用新的火控係統是T-80y坦克最重要的改進之一,它使得T-80y坦克在行進間射擊能力和夜戰能力大為增強。

T-80y坦克的動力裝置也有較大改進,燃氣輪機的功率提高到920千瓦(1250馬力),坦克的最大速度仍為70千米/小時。T-80y坦克的動力裝置有兩種:一種是燃氣輪機,估計數量較多;另一種是二衝程柴油機,功率為882千瓦(1200馬力)。其動力裝置的另一個特點是采用了輔助動力裝置,功率為18千瓦。有了它,一般情況下不用開主發動機就可以動用各種耗電裝置,既利於隱蔽,又節省燃料。

T-80y坦克采用複合裝甲,正麵裝有嵌入式反應裝甲,炮塔上裝有附加裝甲,這使得其炮塔形狀和T-80的有較大的區別。

T-80y坦克還有三防裝置、滅火抑爆裝置、空調係統和降低熱特征裝置。所有這些,使T-80y坦克具有良好的綜合防護性能。

T-90坦克

T-90坦克是前蘇聯自TM54В主戰坦克以來第一種沒有安裝紅外探照燈的坦克。T-90坦克的火控係統被命名為“珀費克特”。它包括一台激光測距儀和一部炮長熱瞄儀。

T-90坦克最引人注目的是它所采用的防護係統。TM90坦克是有史以來第一種擁有“三層”防護係統的坦克。所謂“三層”防護是指:先進的複合/多層基本裝甲、第二代反應裝甲、全自動“防禦支援係統”。

在防禦反坦克導彈時,兩台紅外幹擾發射器在導彈飛行過程中,通過造成導彈發射器失去與導彈的紅外定位器或信標的聯係幹擾來襲的導彈。在防禦激光製導導彈的攻擊時,一旦目標坦克受到激光照射,坦克的激光示警接收器就開始探測導彈的製導激光束,探測到激光束後,炮塔自動轉到激光射來的方向上。與此同時,特殊榴彈則自動從坦克的榴彈發射器發射出去。這些特殊榴彈產生的氣溶膠煙幕會在激光來向上遮住目標坦克,從而破壞射向目標坦克的導彈的製導。這種煙幕要求在3秒鍾內完全散開並能夠持續20秒鍾。防禦支援係統可以連續工作6個小時,而且對付美國的“陶”式、“龍”式、“地獄火”以及“小牛”反坦克導彈和激光製導導彈最有效。

TH-495裝甲車

TH-495裝甲車生產於20世紀90年代初。

TH-495穿上了厚厚的附加裝甲。這些附加裝甲都是用複合材料製造的,裝甲武器打在附加裝甲上,僅僅會傷點“皮毛”,而不會傷到“筋骨”,TH-495裝甲車是世界上第一種安裝了附加裝甲的裝甲車。

TH-495的基本乘員有3人,他們是:車長、駕駛員、炮手。步兵艙可以搭乘7名士兵,每個士兵的坐椅都可以升降、前後調整,其中有4個坐椅在必要時可以放平,供乘員休息或運送傷員。這種設計在裝甲車中可謂“豪華之極”。車後的兩扇門是專供步兵上下車使用的。這兩扇門上各配一套有射擊孔的球形觀察裝置,供車內的士兵使用。

TH-495還創下了裝甲車的另外兩個第一,一是它的重量在世界裝甲車家族中是最重的,它的重量達26噸;二是它的速度也是最快的,每小時達到75千米。

TH-495的重量很大,但是它仍舊可以裝進C-130運輸機中直接運往前線。TH-495的後艙門上有兩個圓形的物體,這可不是射擊孔,它是專門設計的空氣濾清器,可別小看這個濾清器,在空氣汙染的環境中行駛,它可以很有效地過濾空氣中的有毒物質。

TNT當量

TNT當量是指核爆炸時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多少噸TNT炸藥爆炸所釋放的能量。三硝基甲苯是一種帶苯環的有機化合物,熔點為攝氏81度。它帶有爆炸性,常用來製造炸藥。它經由甲苯的硝化作用而製成。TNT炸藥的數量又被使用作為能量單位,每千克可產生420萬焦耳的能量,1 000噸TNT相等於4.2兆焦耳,100萬噸相等於4 200兆焦耳。軍用炸藥成分是硝化甘油,通常也作為核武器爆炸當量的單位來使用,比如一枚核武器的當量為200萬噸TNT就是指爆炸威力等於200萬噸TNT炸藥爆炸的威力。

通用機槍

通用機槍的發展減慢了,7.62毫米口徑的通用機槍仍是連、排的主要支援武器,並且仍將以現裝備為主。國外雖然有一些公司在開發、研製新型通用機槍,但截止到2000年還沒有換裝。俄羅斯正在研製的6毫米PK式通用機槍,如果進展順利的話,很有可能接替現裝備的7.62毫米PKM式通用機槍。2000年之後,以下4種通用機槍即將廣泛裝備部隊:美國的7.62毫米M60及其各種變型槍、俄羅斯的7.62毫米PK及其變型槍、德國的7.62毫米MG3和比利時的7.62毫米FNMAG。不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戰場情況的變化,這些機槍性能已顯過時,預計其作戰任務可能被12.7毫米大口徑機槍所取代。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長172.5米,寬16.8米,吃水9.5米,標準排水量7 760噸、滿載排水量9 600噸,動力裝置為4部LM2500燃氣輪機,58.8兆瓦,航速30節以上,如果以20節航速計算,續航力6萬海裏,編製395人(其中軍官37人)。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攻防火力均很強,是美國海軍巡洋艦中到目前為止作戰能力最全麵的一級。該級艦安裝2座MK41導彈垂直發射係統。該係統平時儲存導彈,發射時隻要打開甲板發射口蓋,接通發射電源,導彈即可騰空而起。發射口蓋是塑料做的,緊急時不打開亦可發射,因此發射反應極快。兩個導彈庫按垂直發射方案,可裝122枚導彈,可混裝“戰斧”導彈、SM-2對空導彈、“阿斯洛克”反潛導彈。艦艉有2座四聯裝“魚叉”反艦導彈發射架。該級艦還裝有2座新型的MK45型127毫米炮、2座“密集陣”六管20毫米速射炮,每分鍾可發射3 000發炮彈。反潛武器有“阿斯洛克”導彈、2座MK22聯裝魚雷發射管以及2架反潛直升機。

“台風”級核動力航母

台風級是世界上最大的潛艇,設計較以往的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有很大的不同,20具導彈發射管置於巨大的帆罩前方,帆罩則位於艦身中段稍後。外艇上鋪設了“集束護衛”無回音瓦,其中包覆著兩個直徑8.5米相互平行的內壓力殼,內外艇殼間有很大的間距,內壓力殼在艇首及帆罩下方的直徑為6米。艇內隔間與武器係統配置得宜,兩個內艇殼各有一具核子反應爐,置於帆罩後方的艇體中而與機械室相鄰。渾圓的艦體及短胖的帆罩使颶風級有3米冰層的破壞能力。

艇上主要武器為SS-N-20三級固體燃料推進潛射彈道導彈,采用星光慣性導航,射程可達8 300千米,可在潛航狀態下發射,而使潛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颶風級可在15秒內連續發射2枚SS-N-20導彈,相同時間其餘的彈道導彈潛艇多隻能發射1枚導彈,這也說明了台風級將導彈發射管集中於帆罩前方的原因,在極短的時間內發射大量重達20噸的導彈勢必產生很嚴重的平衡問題,若將導彈發射管與機械室一同置於艦尾則平衡問題會更難解決,是以須將導彈集中一帆罩前方。

台風級龐大的舷寬外艇殼內的壓艙槽可在遭受魚雷攻擊時產生“安全氣囊”般的效應,以提供潛艇外的保護,除非是一枚相當重的魚雷,能夠使其爆炸力量繼續向前而不損毀內艇殼,若是在一般的情況下,爆炸的威力多半被四周的水分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