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化學武器裝備

化學武器裝備部署後,即使未使用也能產生巨大的威懾作用。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前,伊拉克已作好對多國部隊進行化學戰的一切準備:其西部、南部分別部署了針對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的化學武器;北部地區導彈部隊配發了化學彈頭;空軍配發了化學彈藥,飛機裝配好毒劑布灑器;醫院騰出床位,準備接收化學戰傷員;南部開設了消毒場,等等。美國一方麵多次聲明遵守1925年簽署的禁止使用化學武器的條約,另一方麵也部署了強大的化學戰威懾力量:3~5個“長矛”地地戰術導彈營,10~14個M270型多管火箭炮營,以及155、203毫米榴彈炮營各25~35個,均有化學武器攻擊能力;還有航彈及機載毒劑布灑器等。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的防化裝備質量和數量均大大超過伊拉克,因此伊軍未敢使用化學武器,海灣戰爭成為一場在化學戰威脅下進行的常規局部戰爭。

護衛艦

護衛艦是建造數量最多、分布最廣、參戰機會最多的一種輕型水麵戰鬥艦艇。它以導彈、火炮、反潛魚雷為主要武器,主要任務是為艦艇編隊擔負反潛、護航以及近海巡邏、警戒、偵察及登陸支援作戰任務。故被人們稱做“海上守護神”、“海上警衛”。IIDS“狂風”戰鬥機

IDS“狂風”戰鬥機,“狂風”戰鬥機是為適應北約組織對付突發事件的“靈活反應”戰略思想而研製的,主要用來代替F-4、F-104、“火神”、“坎培拉”、“掠奪者”等戰鬥機和轟炸機,執行截擊、攻擊等常規作戰任務。“狂風”戰鬥機為串列雙座,兩側“狂風”機翼為可變後掠懸臂式上單翼。機翼翼根段為固定段,其前線後掠角為60°;活動段後掠角可由人工控製在25~67°間變化,帶全翼展襟副翼及前緣縫翼。

該機無論是在晝間、夜間和複雜天氣條件,也無論是以高速或低速飛行,它都能投放各種精確武器。其擁有的高精度攻擊武器和精確導航係統,可保證它有效攻擊隱藏在濃霧中的目標,或者有效攻擊那些高速飛行的低噪音和低振動強度的目標。機上有先進的地形自動跟蹤係統,可保證飛機在低空以跨音速突防。該機裝有2門27毫米口徑“毛瑟”機炮,可各備彈188發。還設有7個外掛架,機身下3個,兩翼下各2個。

IS-3重型坦克

IS-3重型坦克是IS-2的改進型。它在車身和炮塔上做了一些改動。相關資料顯示在戰爭結束前曾在柏林城外見過該坦克。一共生產了350輛。為了對付德軍的King Tiger重型坦克,蘇聯由H.杜克霍夫領導的小組根據T-34中型坦克的裝甲原理設計了IS-3重型坦克。它的裝甲更厚,炮塔前部裝甲板厚度達230毫米。車體由軋製鋼裝甲製成,傾角較大,炮塔的形狀酷似龜殼,防彈外形好,從而顯著加強了防護力。炮塔頂部設有兩個艙門,取消了圓柱形指揮塔和炮塔上的後機槍。IS-3重型坦克於1945年1月裝備部隊。戰後,IS-3重型坦克得到改進,發展成為IS-4重型坦克,並於1946年開始裝備蘇軍部隊。J

軍隊指揮自動化

軍隊指揮自動化就是在軍隊指揮部采用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技術器材,加上先進的通信設備,組成自動化指揮係統。即用電子計算機將指揮、控製、通信、情報各分係統聯在一起的綜合係統。由於指揮、控製、通信英文第一個字母都是C,情報第一個字母是I,所以外軍都把它稱之為C3I係統。這個係統已成為現代戰爭的“中樞神經”。既具有高速運算能力,又有一定的邏輯判斷能力和驚人的信息儲存能力。

軍事通信保障

軍事通信保障是保障軍隊指揮和武器控製的信息傳輸。它是軍隊指揮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由各級司令部組織實施。原則與要求是:保障作戰指揮;迅速、準確、保密、不間斷;以無線電通信為主,與有線電及其他通信手段結合使用,全麵組織,確保重點;密切協作,主動配合;控製通信預備力量。根據任務和保障範圍,分為指揮通信、協同通信、後方通信、警報通信和報知通信。上述通信可分別組成通信網,也可組成綜合通信網。根據通信手段,分為無線電通信、有線電通信、光通信、運動通信和簡易信號通信。無線電通信是現代戰爭中的主要通信手段,包括無線電接力通信、長波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散射通信和衛星通信。有線電通信包括野戰線路通信、架空明線線路通信、電纜線路通信。光通信是利用光傳輸信息的通信方式,分為光纖通信和大氣激光通信。

軍事氣象保障

軍事氣象保障是為保障完成軍事任務在氣象方麵所采取的綜合措施。它是軍隊作戰保障的組成部分,由各級司令部組織實施。其主要內容包括:製定氣象保障計劃,部署和組建氣象台、站,組織協調氣象保障;收集氣象情報,傳遞氣象信息,提出利用氣象條件建議;提供軍事活動地區的氣候情況和有關氣象參數、資料;發送天氣預報和各種專題氣象報告,發布危險天氣警報、通報;必要時實施局部人工影響天氣。其基本原則是:保障重點,兼顧一般;積極主動,密切協同。氣象保障的方式,一般分為固定式和野戰機動式。前者是保障軍團以上的戰役行動和在重大軍事行動時采用,後者多為陸軍軍以下部隊和海軍艦艇編隊所采用。

軍事謀略

客觀事物反映於人的頭腦,經過思維加工形成的運用於軍事領域的計謀與策略總稱為軍事謀略。它是戰勝敵人,取得軍事鬥爭勝利的智力武器,是加強武裝力量建設的思想指導。軍事謀略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就廣義而言,它就是客觀事物反映於人的頭腦,經過思維加工形成的運用於軍事領域內指導人們行動的指南。它既是軍事指揮人員、參謀人員軍事素質和作戰指揮才能的集中體現,也是一般參與軍事行動人員的素質和才能的具體體現。就狹義來說,它是指具體的計策。如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等。它是人們為完成某一具體軍事任務,為實現預期的作戰目標,針對戰場上具體作戰對象,根據敵我雙方某種力量對比而確定的思想指導。

軍事目標

軍事目標是觀察、射擊、攻擊或保衛的對象。主要包括軍事設施、裝備和有生力量。按其地位和作用,分為戰略目標和戰役戰術目標。戰略目標,指對戰爭全局和戰爭進程有重大影響的目標,如戰略導彈基地、海軍基地、空軍基地、軍政首腦機關、政治經濟中心、工業基地和交通樞紐等;戰役戰術目標,主要指戰場上的目標,如戰術核武器、集群坦克、重兵集結地域和重要據點等。按目標空間位置,分為地麵目標、地下目標、空中目標、海上目標、水麵目標和水下目標。按目標編成,分為單個目標和集團目標。按目標運動性質,分為固定目標、活動目標和隱現目標。

軍事偵察

為獲取軍事鬥爭所需敵方或有關戰區的情況而采取的措施稱為軍事偵察。它是實施正確指揮的重要保障。通常由各級指揮員和指揮機關組織實施,主要查明有關國家、集團和戰區的軍事情況以及有關的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社會、地理、氣象等情況。按任務範圍,分為戰略偵察、戰役偵察和戰術偵察;按活動空間,分為地麵偵察、海上偵察、空中偵察和航天偵察;按活動方式,分為武裝偵察、技術偵察和諜報偵察;其主要手段有:觀察、竊聽、搜索、捕俘、戰鬥偵察、火力偵察、照相、雷達偵查、無線電偵聽等。

局部戰爭

在一定的地區、使用一定的武裝力量,進行的有限目的的戰爭,即局部戰爭。與世界大戰相對而言,它在作戰目的、武器使用、兵力大小、作戰地區等方麵都有所限製,在一定範圍內對國際形勢產生影響。局部戰爭,對大國來說,是在某些方麵有所限製的戰爭,而對中、小國家來說,則可能是全力以赴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侵略朝鮮、越南的戰爭,阿拉伯人民反對以色列侵略的戰爭,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戰爭等,都是局部戰爭。

殲滅戰

殲滅戰是全部或大部殺傷、生俘敵人,徹底剝奪敵戰鬥力的作戰,是進攻戰的基本原則。主要特點是集中優勢兵力,進行迂回、分割、包圍,各個圍殲敵人。殲滅戰為古今中外的許多軍事家所重視。對於在戰略上處於劣勢的軍隊來說,打殲滅戰意義尤為重要,因為隻有在戰役和戰鬥上不斷殲滅敵人,才能有效地減殺敵人在戰略上的優勢和主動,逐漸改變自己在戰略上的劣勢和被動。未來戰爭,無論出現什麼新的情況,集中兵力打殲滅戰,仍然是戰勝強敵的主要手段。

機械化部隊

機械化部隊是陸軍中以裝備裝甲輸送車、步兵戰車的建製部、分隊為主體,與坦克兵、炮兵、防空兵及專業兵部、分隊編組的諸兵種合成部隊。美國、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時、瑞典、印度、希臘、埃及、沙特阿拉伯、敘利亞、古巴等稱機械化部隊或機械化步兵部隊,蘇聯、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民主德國、法國等稱摩托化步兵部隊,聯邦德國、荷蘭等稱裝甲步兵部隊。這類部隊,在許多國家,以師為最高建製單位,在集團軍 (軍)的編成內或獨立遂行作戰任務;在少數國家,以旅為最高建製單位,在上級編成內或獨立遂行作戰任務。在西方國家,多數實行旅營製體製;在前蘇聯等國,實行師團製體製。

加農炮

加農炮是身管長、初速大、射程遠、彈道低伸、進行低射界 (射角在450以內)射擊的火炮。適用於射擊垂直目標、裝甲目標和遠距離目標。坦克炮、反坦克炮、航空炮、高射炮、艦炮、海岸炮等,也屬加農炮類型。通常使用定裝藥。

加農榴彈炮

簡稱“加榴炮”,是兼有加農炮和榴彈炮性能的火炮。既可進行平射,也可進行曲射。用大號裝藥和小射角射擊,初速大,彈道低伸,接近加農炮性能,可遂行加農炮的射擊任務;用小號裝藥和大射角射擊,初速小,彈道彎曲,可遂行榴彈炮的射擊任務。主要用於壓製、殲滅較遠距離的目標和破壞較堅固的工程設施。現代加榴炮的口徑為152~155毫米,彈丸重約為43~46千克,最大射程為17~25千米。

尖端武器

尖端武器亦稱“非常規武器”,是以高技術為基礎的現代武器。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展起來的化學武器、生物武器與核武器,是發展比較成熟的尖端武器。其中。殺傷、破壞威力巨大的,又稱為“大規模殺傷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不同原理的新的尖端武器又處於開發探索之中,如次聲武器、激光武器、放射性武器、其他粒子束武器、人種武器、氣象武器以及地球物理戰武器等。導彈、核武器、空間武器和電子計算機的綜合應用,是現代尖端武器已經發展成熟的重要標誌。尖端武器,特別是大規模殺傷武器往往都屬於戰略武器,一般都突然、集中地使用在決定性的方向上,可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經濟、軍事中樞癱瘓和人類生存環境的嚴重破壞,並具有強烈的心理精神威懾作用。自從大規模殺傷武器出現以後,愛好和平的世界各國人民就不斷為禁止使用和銷毀這種武器而鬥爭。

JS12.7毫米狙擊步槍的射擊精度

國際上常用的狙擊步槍射擊精度評價標準是包含3發槍彈的彈著點的最小圓直徑大小。JS12.7毫米狙擊步槍在100米距離上3發彈的彈著點幾乎彈孔接觸彈孔,最小圓直徑一般在24~26毫米左右;美國巴雷特M9912.7毫米狙擊步槍略勝一籌,其在100米距離上3發彈的彈著點彈孔不但接觸,還有交叉和重疊,最小圓直徑一般在20毫米左右。

90式主戰坦克

90式主戰坦克在設計上借鑒了多國坦克的先進技術,加裝了自動裝彈機,乘員減至3人,它是第一個實現3人乘員組的主戰坦克;采用穩像式指揮儀型火控係統,包括數字式彈道計算機、激光測距儀、熱像儀及獨立穩定式瞄準裝置,具有目標跟蹤能力,還配有紅外圖像鎖定器,能自動跟蹤和鎖定坦克目標,同時也能自動跟蹤攻擊直升機,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良好的機動性和同時打擊多個目標的能力。車長潛望鏡和炮長瞄準鏡各能獨立指向目標,觀察範圍大大擴大。炮長或車長一旦用瞄準鏡捕捉到目標,隻要按下跟蹤開關,坦克炮便可以按一定的速度跟蹤目標,並能對某些目標進行識別、排序。在各國現裝備的所有主戰坦克中,隻有90式坦克具有行進間對運動目標自動跟蹤的能力。同時在裝甲防護上,采用了先進的陶瓷複合裝甲,使其防護能力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95式衝鋒槍

95式口徑5.8毫米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部隊采用的最新式武器,它是為改善老舊87式的缺點而誕生。95式被設計成人民解放軍的下一代攻擊武器,這種步槍由聚合材料製成,重量輕、耐用,以氣動和氣冷機製確保射擊時的準確與高射速。95式能夠滿足解放軍的各種需求,從基本的突擊步槍到近戰衝鋒槍、乃至於班機槍。這種武器目前為人民解放軍的特種部隊、空降部隊和海軍陸戰隊采用。

95式突擊步槍主要使用DBP-87式5.8毫米步槍彈,該子彈全長58毫米、彈頭長25毫米、彈殼長42毫米、彈頭重4.15克、槍口初速960米/秒、采用雙基火藥、槍口動能1952焦耳(班用機槍)、彈頭的長徑比為4.3:1.95式突擊步槍最大有效射程為400米,除了步槍子彈外,必要時還可以使用機槍彈、曳光彈與空包彈。其槍管長度463毫米,內為4條右旋膛線設計。

97式自動步槍

QBZ97式自動步槍是QBZ95式自動步槍的出口型,口徑為西方國家流行的5.56毫米NATO,主要是發射SS109規格的步槍彈。QBZ97整槍特點與QBZ95式基本相同,在外觀上最明顯的區別是兩槍的機匣外形和彈匣。97式在供彈具的位置上有一個向下凸出的接口,而95式比較平坦;97式的供彈具是直插裝卸、側麵卡製的“直彎直”型鋁合金彈匣,即M16標準的彈匣,而95式采用前後卡製、轉動裝卸的“全彎”型塑料彈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