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杆兵
“白杆兵”就是以持白杆長矛(長槍)為主的部隊,這種白杆長矛是明末忠貞侯、四川總兵秦良玉根據當地的地勢特點而創製的武器,它用結實的白木(不需要染色)做成長杆,上配帶刃的鉤,下配堅硬的鐵環,作戰時,鉤可砍可拉,環則可作錘擊武器,必要時,數十杆長矛鉤環相接,便可作為越山攀牆的工具,懸崖峭壁瞬間可攀,非常適宜於山地作戰。
兵棋
兵棋是通過對曆史的更深理解,嚐試推斷未來。一款兵棋通常包括一張地圖、推演棋子和一套規則,通過回合製進行一場真實或虛擬戰爭的模擬。
北鬥衛星定位係統
北鬥衛星定位係統是由中國建立的區域導航定位係統。該係統由三顆(兩顆工作衛星、一顆備用衛星)北鬥定位衛星(北鬥一號)、地麵控製中心為主的地麵部分、北鬥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北鬥定位係統可向用戶提供全天候、24小時的即時定位服務,定位精度可達數十納秒(ns)的同步精度,其精度與GPS相當。“北鬥”一號導航定位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製造。
三顆導航定位衛星的發射時間分別為: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第三顆是備用衛星。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它將在交通、場館安全的定位監控方麵,和已有的GPS衛星定位係統一起,發揮“雙保險”作用。
布雷機器人
布雷機器人身長約5米,體寬約3米,可以攜帶35~50枚各種不同類型的水雷。它能航行幾百海裏。布雷器上裝配有聲納探測儀和拖曳聲納。在遠距離航行中布雷器靠人工智能係統決定航向、在什麼地方布設水雷、怎樣對付敵艦和敵方的防禦以及適應環境條件,這種機器人深海布雷器還能深入港口繪製地圖,然後離港確定最佳布雷位置,之後再進港布雷,布雷後即行離去。CC4塑膠炸藥
C4全稱為C4塑膠炸藥,是軍用塑膠炸藥的一種,簡稱C4。C4的主要爆破元素是一個叫RDX的物質,占整個C4含量的94%。
C4炸藥是一種高效的易爆炸藥,由梯恩梯(TNT)、Semtex和白磷等高性能爆炸物質混合而成,可以被碾成粉末狀,能隨意裝在橡皮材料中,然後擠壓成任何形狀。如果外邊附上黏著性材料,就可以安置在非常隱蔽的部位,像口香糖那樣牢牢地黏附在上麵,因此被稱為“殘酷口香糖”。
C4塑膠炸藥原產捷克,現在美國也是主要生產國。這種炸藥能輕易躲過X光安全檢查,未經特定嗅識訓練的警犬也難以識別它。
CQ自動步槍
CQ的護木形狀有類似於M16A2的圓形護木,但卻是發射M193彈,及采用M16A1式的上下機匣。護木的突筋形狀與M16A2的有明顯區別,握把的彎形設計也與美國的直形設計區別很大,還有槍托底部有一個突起,這個看起來古怪的設計是為了使武器在腰際射擊時更舒適地把槍托夾持在臂彎內。上述這些細節都是外觀上區分國產CQ與美國的M16A1的明顯區別。除了以軍事用途為出口對象的全自動型外,還針對一些國家的民用槍法生產了隻能半自動發射的311型步槍。除了步槍外,另外還配套仿製了20發的M16彈匣。
CQ5.56毫米A卡賓槍
CQ5.56毫米A卡賓槍外形類似柯爾特M4A1的槍型,是在原來的CQ型自動步槍的基礎上所縮短和改進的A型卡賓槍,專供外貿用途。該槍型在各方麵的細節都與M4係列很接近,而槍托還是模仿較新的改進型槍托。比較特別的是膛線導程為229毫米,因此同一種槍管就可以既能發射SS109彈也能發射M193彈。
CV90裝甲車
CV90步兵戰車就是CV90裝甲車其中之一。這種裝甲車於1993年才開始裝備瑞典陸軍,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一種“90年代的步兵戰車”。這種戰車的特色在於它有兩個“之最”:一是它的火炮口徑為40毫米,是西方國家的步兵戰車中最大的。因為火炮的口徑大,炮塔也比較大,一眼看上去,CV90戰車就像一輛小型坦克。這種火炮可以單發射擊也可以連發射擊。一般來說,步兵戰車的火炮隻能攻擊地麵上的目標,而CV90的火炮不但可以對付地麵的目標,也可以攻擊空中的飛機和直升機。
二是它的速度快,最大速度為80千米/小時。這是因為它的發動機很有特色,發動機的單位功率為18.4千瓦/噸,這在步兵戰車家族中堪稱“之最”。CV90步兵戰車的變速箱為全自動的,它有2個倒檔和4個前進檔。它的兩側各有7個負重輪。它還可以在水上行進,裝有浮渡裝置。
C-141“星”重型戰略運輸機
C-141“星”重型戰略運輸機,是世界上第一種完全為貨運設計的噴氣式飛機,由洛克西德·馬丁公司喬治亞州分部研製。C-141早在1965年就開始在美軍服役,能夠運送美軍大多數重型裝備,還運送過巨大的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NASA)的“哈勃”天文望遠鏡。
C-141的貨艙雖然不如後來出現的C-5和C-17的大,但是也能輕鬆的裝載長達31米的大型貨物。其貨艙也可一次運載208名全副武裝的地麵部隊士兵,或168名攜帶全套裝備的傘兵。機尾開有巨大的蚌式尾門,方便裝卸大型貨物(但與C-17、安-225的大型頭部“鯨魚”型相比,還是稍有不方便)。在海灣戰爭期間,C-141飛行了37 000架次,在90%的架次中能準時抵達目的地。
C7CT步槍
C7CT步槍是加拿大特種部隊第2聯合特遣部隊所裝備的主要步槍。CT是“訂造的戰術步槍”,不過主要用做比賽步槍。這是一種比賽級精度的C7改型,用於對600米外的目標進行精確射擊。采用不鍍鉻浮置式重型槍管,兩道火板機的扣力很輕,握把和槍托的形狀也是針對比賽射擊而設計的。槍托內有可裝卸的配重物,以平衡重型槍管所帶來的重心前移,使射手的射擊表現更好。兩腳架和背帶環都裝在護木上,不幹擾浮置式槍管的精度。機匣上有瞄準鏡導軌,還配有可拆卸的消聲/消焰器。它全長1米,槍管長500毫米,空槍重4.3千克。它以射擊精度高聞名槍林。平頂機匣型的C8是C7的卡賓槍型號,在加拿大陸軍的名稱為C8A1。它可像M4係列那樣換上KAC公司生產的RIS/RAS戰術護木,機匣也是M16A1式的。C8全長850/760毫米,槍管長360毫米,空槍重2.7千克。在阿富汗的加拿大士兵所使用的多是這種卡賓槍。
“雛鷹”號地效飛行艇
“雛鷹”號地效飛行艇在1分半鍾內起飛滑跑進入最佳飛行高度1.5~2米。飛行時表現出良好的機動性能,90°轉彎半徑不超過50米。“雛鷹”號艇長58米,艇寬31.5米(含翼展),高16米,起飛重量120噸,設計載重量20噸。主機用2台NK-8-4K燃氣輪機,作為起飛發動機,總推力25 500千克;在尾部另有一台巡航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功率為11 300千瓦。該艇航速210節,最大航程1 500千米,艇員9人,可在任何較大的水麵進行起降,滑跑行程不超過1千米。能在3級海情下安全航行。掀開其前部,在其滑台上可載2輛重型卡車或250名乘客。這種水麵效應艇可適於完成各種運輸任務,尤其適於作為登陸艇。該艇同型艇有“雛鷹-P”和“雛鷹-GP”地效翼艇,前者用於海上、沿岸客運,載客量150人,航程可達3 000海裏;後者用於沿岸貨運,載貨量為40噸。
側壁式氣墊航空母艦
側壁式氣墊航母是備受推崇並具有極大吸引力的戰艦。氣墊航空母艦同樣擁有供飛機起降的寬敞的甲板,隻不過其推進方式采用了與氣墊船相同的原理。為此,人們將為其專門製造出一種能夠產生巨大升力,足以舉起與航母噸位相當的風扇。該航母一旦投入實戰,就能騰離水麵一定距離,因而不受地域、海域限製,水雷等水中兵器對它不會構成威脅,成為自由遷移的海上“浮動機場”。
氣墊式航空母艦的艦速有可能達到100節以上。這一高速度不僅為飛機起飛提供了相當大的初速度,同時也為飛機降落“延長”了跑道,從而使得艦上的常規起降飛機不需要借助彈射器即可起飛,不需要攔阻裝置就能著艦。因此,采用氣墊技術,有利於實現航空母艦的超小型化,而這一特點也將是其他未來各型航母望塵莫及的。但是,目前在實現千噸級特別是數千噸級的氣墊船大型化方麵,還有些技術難點有待解決。
側壁式氣墊船
側壁式氣墊船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氣墊船。在這種船的船底兩側有剛件側壁插入水中,首尾有柔性圍裙形成的氣封裝置,可以減少空氣外逸。航行時,利用專門的升力風機向船底充氣形成氣腔,使船體飄行於水麵。它常選用輕型柴油機或燃氣輪機作主動力裝置,用水螺旋槳或噴水推進,航速可達20~90節。有較好的操縱性和航向穩定性,但不具備兩棲性。由於這種氣墊艇氣腔中的空氣不易流失,其托力比全墊式大,而且功率消耗小,適合建造大型船隻,因而各國海軍尤其重視側壁式氣墊船的軍用價值,認為它比全墊升式氣墊船更有發展前途,美國海軍甚至稱這是“水麵艦艇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而前蘇聯海軍更是於1985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用做導彈護衛艦的側壁式氣墊船“海獅”號。
“海獅”號導彈護衛艦全長64.5米,水線長60.5米,寬17米,排水量約750噸,最高航速在40~55節之間,排水航行時的最大續航力為500海裏,編製60人。由於“海獅”號導彈護衛艦采用的是側壁式氣墊船原理,首尾由柔性圍裙包容,兩側則製成鋼性體,因而它不具有兩棲性。“海獅”號采用柴燃聯合動力裝置,共裝有2台燃氣輪機和2台柴油機。“海獅”號在排水航行期間,僅使用兩台柴油機作為推進動力,動力裝置通過兩根輸出軸驅動設置在艦艇後部的螺旋槳,從而推動艦艇前進;而在高速氣墊狀態航行時則須使用燃氣輪機驅動,此時螺旋槳可以收起不用,柴油機則可用於驅動氣墊風扇。
刺激性毒劑
刺激性毒劑是以對人眼、鼻、喉、皮膚的局部刺激為主要毒害作用的毒劑。中毒後有流淚、眼痛、噴嚏、咳嗽、惡心、嘔吐、胸痛、頭痛等症狀,使人員短時間失去戰鬥力,大量吸入也能造成肺部損傷甚至死亡。
超大型航空母艦
超大型航空母艦,目的是使航母能攜帶數量更多的艦載機,可裝載更多的攻防武器,以便有效地對付核武器和導彈的攻擊,從而使其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設想中的超大型航空母艦艦長400米、艦寬85米以上,滿載排水量達50萬噸,最大吃水為“尼米茲”級航母的兩倍。它的艦殼內部構架部分重16萬噸,而防禦部分的重量高達18.5萬噸。這種航母除有一套28萬馬力的核動力推進裝置外,還有一套12萬馬力的常規動力裝置,采用6軸推進,最大航速在28節左右,巡航速度23節;艦上裝設有6座飛機彈射器,搭載飛機數量在200架以上。但是這種超大型航母的艦體過於龐大,吃水深度過深,無法使用現有的船塢和港口設施;且艦體內部構架和防禦設施重量過重,將會對其行動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
超小型“鷂”式航空母艦
超小型“鷂”式航空母艦,排水量約8 000噸,電力推進,設有長128米、15°傾角的滑跳式飛行甲板,最大航速25節,能搭載8架“海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機和兩架“大山貓”直升機,並可超載4架“海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機。動力裝置為9台“太因”或“GMM埃裏森”燃氣輪機,驅動9台發電機,輸出功率為33.3兆瓦,其中8台發電機用於推進動力,1台用於全艦的電氣設施。雖然采用電力推進的重量和尺寸較大,但隨著超導技術的應用,電力推進的重量和尺寸將會大大縮小。
超小型“鷂”式航空母艦的一個弱點是不能搭載早期預警機,但通過裝有水麵搜索雷達的“海王”直升機,可部分克服這一弱點。防空和反導彈防禦能力可由類似“海狼”的防空導彈垂直發射係統,還有“密集陣”或“守門員”等近程武器係統來完成。另外,將來還可裝備大功率的激光炮、電磁炮等加強防空反導的能力。
在超小型“鷂”式航空母艦上裝備有大量先進的電子設備,使其探測、通信、導航、指揮、控製能力大為提高。此外,還采用了各種先進的“隱身”技術,使艦的隱身性大大提高。
為了能使超小型“鷂”式航空母艦的排水量進一步縮小到5 000噸,英國航空航天公司設計了一種空中回收設備——天鉤係統。天鉤係統實際上是一台起重機。它的吊鉤能起到捕捉、鎖緊、釋放“海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機。在飛機機背上則加裝一個供吊鉤捕捉用的探頭。天鉤係統通過液壓機構不斷調整吊臂,以補償由於艦體縱搖、橫搖、升沉等運動造成的左右和上下的位移,使吊鉤始終穩定在一個位置上。在放飛時,由吊鉤捕捉住飛機機背上的探頭,將飛機提升至規定高度並旋轉至舷側;飛行員起動發動機,逐步加大功率,達到飛機能依靠自身動力懸停時,吊鉤就解開鎖緊裝置,完成放飛作業。飛機著艦時則與此程序相反,飛機先跟上航空母艦,然後調整飛行高度以及與天鉤係統吊鉤的相對位置。吊鉤上的紅外影像探測器根據觀測到的圖像情況引導吊鉤去捕捉探頭。當捉住探頭後,飛行員就可關閉發動機,放下穩定墊,進一步鎖定飛機。然後天鉤係統的吊臂旋轉,將飛機吊放到甲板上,再由升降機移至下層機庫。有了天鉤係統後,就可省去飛行甲板上的多種設備,節省甲板麵積,甚至可省去近900千克重的飛機起落架。天鉤係統能操縱大約9.5噸重的飛機。
超遠程航行深海機器人
超遠程航行深海機器人身長22米,體寬4.3米,裝載重45噸貨物時可連續航行1.6萬千米。它身上裝有水聽器,在執行監視任務時,可把它部署在戰略抑製點上監聽敵通信。它能自動將獲取的敵方雷達信號及通信數據分析處理。它能在載人深潛器無法進入的海域執行偵察任務,如在敵方布設了大量水雷的區域,它可以偵察敵方反潛及水麵部隊,並對他們的作戰能力作出判斷。這種先進的機器人還可布雷,發射龜雷或導彈,能預編程序對目標實施攻擊或防禦。它還配備了敵艦船傳聲信號或其他非傳聲信號鑒別器,使計算機係統確認它自己所處的環境。鑒別器識別出的敵信號密集時,計算機將命令它進入進攻狀態並啟動武器係統。
“長灘”號核動力巡洋艦
“長灘”號核動力巡洋艦長219.9米、寬22.3米,吃水9.1米,排水量1.71萬噸,編製955人,采用了與“鸚鵡螺”號核潛艇相同的2座“威斯汀豪斯”CIW型壓水型核反應堆,雙軸推進,58.8兆瓦,航速超過30節。
盡管“長灘”號核動力巡洋艦上的核動力推進裝置在技術上還不夠完善,但該艦一建成,就令軍事家們大為驚歎,取得了常規動力無法取得的卓越性能:能以30節以上速度連續航行14萬海裏,若以20節的速度巡航,續航力還可提高3.5倍,期間無須更換核燃料。實際上,“長灘”號在服役4年後,才第一次更換了燃料。由於采用了核動力,“長灘”號巡洋艦上沒有主機煙囪,剩餘的蒸汽由舷側的排氣孔排出,隻在中央部位有一個極不醒目的輔助煙囪。
纏鬥
纏鬥是描述兩架軍用飛機在近距離相互進行戰鬥的形態,大多數的場合是描述兩架或者是多架戰鬥機之間企圖擊落或者是威脅對方的空戰作為。纏鬥的英文原文為dog fight,有人直接翻譯為狗鬥,最早這個名詞被運用在空戰上麵可能來自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兩架飛機為了進入對方尾部的範圍,這種過程看起來很像兩條狗在互相追逐對方的尾巴。纏鬥與纏鬥衍生的戰術與訓練始自一次大戰,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發展到巔峰。雖然進入導彈時代,許多空戰利用雷達的協助,在相當遠的距離就能夠發現並且攻擊其他飛機,纏鬥仍然是一個很重要的訓練項目,而且纏鬥在意義上涵蓋的作戰距離也比以前要高。
次聲波武器
次聲波武器是指能發射20赫茲以下的次聲波的大功率武器裝置。聲波是機械縱波,它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人們日常可以聽到的聲音是20~20000Hz頻率範圍內的聲波。低於20Hz的就是次聲波。次聲波之所以會被用做軍事武器,在於次聲波和人體器官固有頻率相近,於是會產生共振。次聲波與人體器官的共振,會導致器官變形、移位甚至破裂,從而達到殺傷目的。次聲波武器大體可分為兩類:神經型次聲武器和器官型次聲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