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隻要堅持下去總會有成功(3 / 3)

會場寂靜無聲,這時,推銷大師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個小錘,然後開始認真地麵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敲打。他用小錘對著鐵球“咚”地敲了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再用小錘敲一下。

人們奇怪地看著,老人就那樣“咚”地敲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就這樣持續地做。

10分鍾過去了,20分鍾過去了,30分鍾過去了,會場早已開始騷動,人們用各種聲音和動作發泄著自己的不滿。

老人仍然用小錘不停地敲著,仿佛根本沒有看見人們的反應。許多人憤然離去,會場上到處是空著的座位。

40分鍾後,坐在前排的人突然叫道:“球動了!”

霎時間,會場又變得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那個球以很小的弧度擺動了起來,不仔細看很難察覺。大師仍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著,人們默默地聽著那個錘敲打吊球的聲響。

吊球在大師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它的巨大威力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年輕人用大錘也沒有打動的鐵球,在大師小錘的敲打中卻劇烈地擺蕩起來,終於,場上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李鬆鳳)

心靈感悟

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是曲折而漫長的;它需要我們有持久的耐心以及不斷奮進的動力。

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無奈等待成功到來,那麼你就得用一生的耐心去麵對失敗。忍耐住成功前的寂寞與荒涼

寂寞是無時無刻不在創業者的心夢裏出現的夢魘。

在挫折麵前,即使流淚也隻能自己抹去淚水。創業失敗的原因有時不是可能不在外部在困難,而在創業者自己無法逾越的承受精神障礙上的壓力。

寂寞是無時無刻不在創業者的心夢裏出現的夢魘。在挫折麵前,即使流淚也隻能自己抹去淚水。尤其選擇獨自起家個人創業的創業者更難體會能感受到集體歸屬感的溫暖。

可是人已在路上,又必須走下去。創業失敗的原因有時不是可能不在外部在困難,而在創業者自己無法逾越的承受精神障礙上的壓力。

因此,做好心理預防顯得防範非常必要。如果在創業之前,沒有打做好這樣的心理基礎預期,後果“很嚴重”,很有可能最終導致事業未競人已累。

阿毅出生在湘西的一個邊遠小鎮,家裏條件不是不很好,上大學也是父母東拚西湊,從親戚朋友那裏借錢,才勉強支持他讀完大學。

大學畢業後,他和很多年輕人一樣,抱著滿腔熱情奔向了深圳——他一直夢想的城市。但是由於他的專業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深圳很難找到一份薪水不錯合適的文職工作。

後來,經在朋友介紹,他得以在一家外貿工作站做寫發報紙、送文件的活兒以勉強度日。

在這段日子裏,阿毅不停得在思考自己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一次偶然機會,一天他讀了看到一本介紹世界數十位富翁白手起家的傳記後,他備受鼓舞,於是決定自己創業。

由於自己沒有什麼資金積蓄,決定先從擺地攤做起。他從禮品市場進了100多塊錢的小飾品,在福田區一個人流量很大的超市門口開始了他的創業生涯。

可是奇怪的是,幾天下來,一件也沒買出去。是自己的東西不好嗎?阿毅心裏再次遭受打擊挫折。他決定改該賣草頭娃娃,可是產品還就是沒有賣不出去。

後來旁邊其他擺地攤的人告訴他,這些飾品在這個地段不會有銷量,因為旁邊不遠一條街聚集了很多精品店,商品品種多不說價格也很低廉。

阿毅的第一次創業就這樣宣告失敗了。但是他對自己說,再苦再難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

後來,他發現深圳每天要處理的生活廢品很多,回收業務卻很少。一旦家裏積存了有廢品,卻很難找到收購的人。

於是他決定想自己建立一個信息平台,市民隻需要在網站上填上相關信息,業務員親自上門來回收。

阿毅不懂什麼IT技術,沒有什麼積蓄,於是自己邊學邊幹,硬是自學IT技術,開設了一個網站。

沒有錢雇傭業務員,他就自己親自去收。這樣一天下來常常城東跑到城北,有時光上下樓十幾趟,晚上累得腰酸背痛。

阿毅有時候自己想想都想掉淚,很想跟家裏人傾訴。但是他知道現在隻能自己先扛下來,再難再孤獨也要堅持。好在很快他熱情及時的服務被很多客戶誇讚獎,還把自己的親戚朋友介紹給他,他的業務也越來越多。

兩個月後,阿毅賺到了10000元。三個月後他又雇傭了兩個業務員,生意的規模也逐漸擴大了。

阿毅的創業道路也開始平坦寬闊起來。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小老板。

(桑鬱)

心靈感悟

大凡成功都要經曆孤獨寂寞的。但是這種孤獨寂寞是暫時和局部的,耐得住,挺過去就是豔陽天。因為在孤寂中,我們才能夠保持清醒,隨時捕捉各種機會。

即使抓住機會後,我們仍然可能會遇到各種阻力,例如別人的譏諷,自己的懈怠等。因此,此時,我們仍然要耐得住寂寞,認真做事,直至成功。持之以恒才能成就大業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的大哲學家,他曾經給他的學生出過兩道考題。第一道考題是這樣的:

一天,他對學生們說:“今天咱們隻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即把你的手臂盡量往前甩,再盡量往後甩。”

然後,自己示範了一遍,“從現在開始,每天甩臂300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可能感到這個問題可笑,這麼簡單的事怎麼能做不到呢?都齊刷刷地回答:“能!”

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道:“每天甩臂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以上的學生驕傲地舉起了手。

兩個月後,當他再次提到這個問題時,堅持下來的學生隻有80%。

一年後,蘇格拉底再次問道:“請你們告訴我,最簡單的甩臂運動,還有哪些同學堅持每天做?”

這時候,隻有一個學生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叫柏拉圖,他後來成為了古希臘的另一位大哲學家。

還有一個故事講到,蘇格拉底曾經給他的學生們又出了一道難題,讓他們每個人沿著一壟麥田向前走去,不能回頭,搞到一束麥穗,看能不能搞到最大最好的。

對蘇格拉底的這道考題,答案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學生們根據自己平時的經驗,先在自己的心裏定下一個大體的標準,走上一段特別是在走過一半或三分之二的路程後,遇見差不多的便摘下來。

也許這就是最好的,也許後麵還有比這更好的,但不能好高騖遠,就這樣“認了”。

另一種答案是一直往前走,總覺得前麵會有更好的麥穗。這時要麼放棄選擇,寧缺毋濫,要麼委屈自己,湊合著搞一束,而心裏卻是萬分懊悔。

蘇氏的兩道考題,第一道啟發人們,成功在於堅持,堅持是最容易做到的事,隻要願意,人人都能做到。

堅持又是最難的事,因為真正能做到的,終究是少數人,柏拉圖堅持做到了,他後來就能成為古希臘的另一位大哲學家。也許正因為柏拉圖做到了這一點,他給後人留下一句名言:“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這應當說是經驗之談,也是肺腑之言。

蘇氏的第二道考題則告訴我們,在追求目標時要把握好選擇度。我們在自己的奮鬥和追求過程中,應為自己定好坐標,通盤審視,在適宜自己發展的情況時就要當機立斷,莫要遲疑,選擇出屬於自己的那束“麥穗”。

千萬不要左挑右挑,挑花了眼,挑走了神,其結果事與願違,高不成低不就。

凡事講起道理來好說,真正辦起來總有一定的距離。“堅持”和“選擇”,看起來是兩碼事,實際上又有著協調統一的一麵,堅持是對一個人意誌和品德的考驗,選擇是對一個人洞察力的檢驗,選擇離不開判斷與比較,離不開對自己的定位。

(陳旭)

心靈感悟

柏拉圖因為能堅持到底,最終他成為了大哲學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沒有恒心的人永遠也與成功無緣,隻要讓煩躁的心靈歸於平靜,耐心地堅持,一步一步,踏踏實實便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隻有誌向明確,深思熟慮,選擇才可能正確,才有可能達到最佳效果,一個人隻要對自己和社會負責,謹慎為其定位,並能堅持不懈,持之以恒,要成就大業,就不會怎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