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走完下一步(1 / 2)

5.走完下一步

希華·萊得是英國知名作家兼戰地記者,二戰結束後,他接了一個每天寫一個廣告的差事,出於信任,廣告商並沒有跟他簽訂合同,也沒有明確一共需寫多少個廣告劇本。

心無旁騖的萊得這樣不停地寫下去,結果連續寫完了2000個廣告劇本。

他在事後很有感慨地說:“如果當初簽的是一張寫2000個劇本的合同,我一定會被這個數目嚇倒,甚至把它推辭掉。”

在1983年,蜘蛛人勃森·漢姆徒手登上了400多米高的紐約帝國大廈,創造了吉尼斯紀錄。當時,他的93歲高齡的曾祖母聽到這一消息後,決定從100千米外的葛拉斯堡羅步行趕往漢姆在費城的住所。

老人要以這種特殊的方式,為重孫子的創紀錄慶祝活動添彩,她剛一到達費城,便被在場的十幾名記者圍住了。因為她的這一舉動,又創造了一個耄耋老人徒步百千米的世界紀錄。

一名《紐約時報》的記者問這位老人,哪來這麼大的勇氣,是否因為年齡等原因動搖過。

老人麵對記者的驚奇與疑問,很平靜地說:“要知道,向前邁一步是不需要勇氣的,隻要你邁一步,接著再邁一步,然後再邁一步,100千米也就走完了。”

從老人睿智的回答中,記者們一下就明白了漢姆登上帝國大廈的秘訣,原來他有向上前進一步的勇氣。漢姆的秘訣和他曾祖母的回答見報後,引起不小的轟動,許多年輕人都把“走完下一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有一點需要補充的是,一些不同行業的成功人士就此話題在接受電台的采訪時,都一致認為:創造出奇跡的人,憑借的都不是最初的那點兒勇氣,但是隻要把最初那微不足道的一點兒勇氣保持到底,任何人都能創造奇跡,也一定會成功!

(韓如意)

心靈感悟

“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氣的,隻需朝著選準的目標,一步接一步地走下去,成功就自然地擁抱了你。”

這個關於成功的原則其實很簡單,隻不過有些人因為過於好高騖遠,而忽略了邁開腳步,或者沒有堅持走下去的信心,因而也就失去了擁抱成功的機會。人生要看最後的結果

1867年,瑪麗誕生於波蘭首都華沙。她的父親是中學的數學和物理教員,母親當過小學校長。瑪麗從小就愛好科學,父親房間裏放著的物理儀器、礦物標本等,都引起了她的興趣。

1890年,瑪麗帶著積蓄下來的錢,隻身來到法國,進入巴黎大學理學院讀書。

在巴黎求學的4年裏,瑪麗以非同凡響的毅力過著一種貧寒卻高尚的生活,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

在漫長的冬季,住在頂層閣樓中的瑪麗因寒冷而無法入睡,她便從箱子裏取出所有的衣服穿在身上或蓋在被子上,有時她甚至把椅子拉過來壓在被子上取暖。

對科學知識無止境的追求,使她忘記物質上的困窘,她似乎被一種神奇的力量驅使著,在科學的海洋裏漫遊,不知疲倦,永不停歇。

為實現自己的抱負,她放棄一般年輕女子的快樂享受,過著與世隔絕的枯燥生活,縈繞在她頭腦中的隻有學習和工作。

她對自己的要求始終很高,她不滿足一個物理學碩士學位,她還要爭取獲得數學碩士學位,她不斷鞭策自己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奮勇向前。

就是憑著這種堅忍不拔、永遠進取的頑強精神,才使她在科學領域裏逐漸顯露頭角,並且最終成為一顆耀眼的明星。

1895年,瑪麗和居裏結婚。以後,人們才開始稱瑪麗為居裏夫人。後來,在世界上他們第一次發現並提取了放射性元素鐳。

居裏夫人是工作條件是比較艱苦的,設備相當簡陋。在提取和尋找鐳的過程中,居裏夫人常常在她的“實驗室”裏搬成袋子的瀝青礦渣,把它們倒在一口大鐵鍋裏,用粗棍子攪拌。

由於居裏夫人隻是理論上推測但無法證明新元素鐳,所以巴黎大學的董事會拒絕為她提供她所需要的實驗室、實驗設備和助理員,她隻能在校內一個無人使用的四麵透風漏雨的破舊大棚子裏進行實驗。

她工作了4年,最初兩年做的是粗笨的化工廠的活兒,不斷的溶解分離,最後剩下的就是鐳。

經過1000多個日夜的辛苦工作,8噸小山一樣的礦渣最後隻剩下小器皿中的一點液體,再過一會兒將結晶成一小塊晶體,那就是新元素鐳!

當她滿懷希望抑製住激烈跳動的心朝那隻小玻璃器皿中看時,她看到4年的汗水和8噸的瀝青礦渣最後的結果隻是一團汙跡!

假如換了別人,也許會很生氣,大發火,然後把那個小器皿連同裏麵的那團汙跡摔得粉碎!但是居裏夫人沒有,幸虧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