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隻要堅持下去總會有成功
這是美國北紐約州小鎮上一個女人的故事。她從小就夢想成為最著名的演員。
15歲時,在一家舞蹈學校學習三個月後,她母親收到了學校的來信:“眾所周知,我校曾經培養出許多在美國甚至在全世界著名的演員,但是我們從沒見過哪個學生的天賦和才能比你的女兒還差,她不再是我校的學生了。”
在退學後的兩年裏,她靠幹零活謀生。工作之餘她申請參加排練,排練沒有報酬,隻有節目公演了才能得到報酬。
兩年以後,她得了肺炎。住院三周以後,醫生告訴她,她以後可能再也不能行走了,她的雙腿已經開始萎縮了。已是青年的她,帶著演員的夢和病殘的腿,回家休養。
她相信自己有一天能夠重新走路,經過兩年的痛苦磨煉,無數次的摔倒,她終於能夠走路了。又過了18年!整整18年!她還是沒有成為她夢想的演員。
在她已經40歲的時候,她終於獲得了一次機會扮演一個電視角色,這個角色對她非常合適,她成功了。
在艾森豪威爾就任美國總統的就職典禮上,有2900萬人從電視上看到了她的表演,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加冕時,有3300萬人欣賞了她的表演……到了1953年,看到她表演的人超過4000萬。
這就是露茜麗·鮑爾的電視專輯。觀眾看到的不是她早年因病致殘的腿和一臉的滄桑,而是一位傑出的女演員的天才和能力,看到的是一個不言放棄的人,一位戰勝了一切苦難而終於取得成就的大人物。
(牛菁)
心靈感悟
一個人追求一件事容易,在各種打擊麵前,仍然默默地、多年如一日地堅持追求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露茜麗·鮑爾在別人的嘲諷下下,在疾病的打擊下,她依然沒有放棄她的追求,堅持了20多年,直至40歲才等來她登台的機會,並在其後的歲月中取得了巨大的輝煌。她用她的行動向我們詮釋了“隻要堅持就能成功”這個真理。風雨過後見彩虹
初識漢斯
5月初夏,帶著滿懷的希望,帶著家人的期盼和寄托,帶著同學們或羨慕或嫉妒的目光,我走進了青島啤酒西安漢斯集團,開始了我的第一份工作。
一切安頓好之後,開始上班了。先是輪崗實習,我被安排在了包裝車間,跟著工藝員王師傅,先熟悉車間的生產環境。
走進車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噪聲、碎瓶、還有繃帶,給人一絲恐怖的氣氛,師傅一再叮嚀我要注意安全。看著那一瓶瓶標簽統一的啤酒從我眼前列隊經過,突然有了一種國家領導人閱兵的感覺。
突然聽到“嘭”的一生巨響,怎麼還有禮炮?!不好,爆瓶了,安全第一!走為上計。
待崗在車間
終於畢業了,離開了生活了16年的校園,今後再也不能以“學生”兩個字自居了。
走進企管處,結果讓我大吃一驚,原有的三個月輪崗實習計劃取消了,最初約定的工作部門——品管中心,也被劃上了一個問號。我們各回各車間,隨時等候公司調用。
就這樣,我又回到了“爆炸”車間,哦不,應該是包裝車間。每天幫著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小事,開始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生活。望著遠處的天空,似乎變得不明朗起來。
開始幹活兒了
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我來到了釀造車間,從此換了一個工作環境。我被安排在了發酵工段,發現全工段,不,應該是全車間,都把發酵念作發“笑”,還發現,回蕩在耳邊的“豫劇”多於“秦腔”。
當時正趕上青啤公司的衛生大檢查,安排我來打掃發酵一期的衛生。我當時傻了,放眼望去比四個籃球場還要大,33個發酵罐,密密麻麻的管道,幾十個二氧化碳回收捕捉器,還有地溝、地麵都要刷洗一遍,對於從小到大幾乎沒有進行過任何勞動的我來說,簡直是一項不可思議的任務。
一天幹下來,渾身上下濕透了,裏麵是汗,外麵是水。師傅說:你幹的太慢了。這一周來,我幹的活比前20年的總和還要多。
走上崗位
又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我又來到了包裝車間。這一次說算是定崗了,結果不出所料,我做的是包裝一號線成檢。
從此,我算正式開始了包裝人的生活。工作很簡單,也很需要責任心。就是戴著麵罩耳塞,坐在流水線旁,用眼和手對有問題的成品酒檢出。
但是我的視力不好,因此幹起來就格外的勞神。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十幾個小時過去了,從豔陽高照到月朗星稀,從萬家燈火到萬籟俱寂。
漸漸的,我的精神開始恍惚,那一個個綠色的酒瓶就像一個個綠色的精靈向我襲來,我仿佛坐在了一輛沒有終點的長途列車上。伴著清晨和煦的陽光,我像醉漢一樣跌跌撞撞的下班回到了宿舍,一頭倒在了床上,感覺像一個高位截癱的病人一樣,頭腦裏已是一片空白,像一台沒有任何信號的電視機,滿是雪花。
躺到了夕陽西下,我爬了起來,感到頭重腳輕,肚子早已骨碌碌響個不停。第二天還要工作,我想:完蛋了,一個老光棍,老處男就要這樣誕生了。
脫胎換骨
其實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還算堅強的人,但是我的確有點動搖了。我想了很多很多,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了做人的艱辛,體會到了一個被雇傭者的感覺。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韌性,增益其所不能。”這句話幾乎成了我的座右銘。當時,父母、親人、朋友、領導都紛紛勸導我,安慰我,是他們的愛給了我勇氣和力量。
回去之後,我效法達摩麵壁思過,三個小時後終於大徹大悟,有了脫胎換骨的感覺。人的成長,就像社會的發展一樣,都要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每一次的變革都要經過一個慘痛而壯烈的過程,隻有置之死地方能後生。
無論這個過程多麼痛苦都要去麵對,否則隻有死路一條。不過要堅信,破繭而出的定會是蝴蝶,風雨過後必將見彩虹!今天我以青啤而自豪,明天青啤定以我為驕傲!
(佚名)
心靈感悟
古代先哲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可見古人都把承受孤獨和困苦當成成功所比具備的磨練。但是當前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老愛抱怨工作如何不好,卻不能沉寂下來,接受艱苦工作的磨練,而是選擇頻繁跳槽,最終也不會有啥成就。
而本文作者領悟到了這一點,並能夠堅持下來,相信他一定會有一個輝煌的前程。巨著的背後是寂寞
海明威每天早晨6時30分便聚精會神地站著寫作,一直寫到中午12時30分,通常一次寫作不超過6小時,偶爾延長兩小時。
他喜歡用鉛筆寫作,便於修改。有人說他寫作時一天用了20支鉛筆。他說沒這麼多,寫得最順手時一天隻用了7支鉛筆。
海明威在埋頭創作的同時,每年都要讀點莎士比亞的劇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此外還精心研究奧地利作曲家莫紮特、西班牙油畫家戈雅、法國現代派畫家謝讚勒的作品。
他說,他向畫家學到的東西跟向文學家學到的東西一樣多。他特別注意學習音樂作品基調的和諧和旋律的配合。難怪他的小說情景交融,濃淡適宜,語言簡潔清新、獨具一格。
海明威寫作態度極其嚴肅,十分重視作品的修改。他每天開始寫作時,先把前一天寫的讀一遍,寫到哪裏就改到哪裏。
全書寫完後又從頭到尾改一遍,草稿請人家打字謄清後又改一遍,最後清樣出來再改一遍。他認為這樣三次大修改是寫好一本書的必要條件。
他的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初稿寫了6個月,修改又花了5個月,清樣出來後還在改,最後一頁一共改了39次才滿意。
《喪鍾為誰而鳴》的創作花了17個月,脫稿後天天都在修改,清樣出來後,他連續修改了96個小時,沒有離開房間。他主張“去掉廢話”,把一切華而不實的詞句刪去。
(張少華)
心靈感悟
當我們看到那些優秀的作品時,可能想象不到,這些都是作家,耐得住寂寞,付出了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精力和心血去完成的!
文中用海明威對工作認真的態度來啟迪我們:做任何事都要靜下心來,專心致誌,一絲不苟,全身心投入,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達到預期效果!也難也苦奮鬥路
我和丈夫原來都是牡丹江市民族服裝廠的工人。1991年,企業宣布停產,我們夫妻兩個同時成了下崗職工。那一年我2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