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仿佛看到了將來,美美地說:“對,不走了,我就種花!”
於是,他留了下來。彼得花了不少精力培育花苗,不久田地裏長滿了美麗嬌豔的各色鮮花。他拿到鎮上去賣,那些富人一個勁兒地稱讚:“瞧,多美的花,我們從沒見過這麼美麗的花!”他們很樂意付少量的錢來買彼得的花,以便使他們的家變得更富麗堂皇。
5年後,彼得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成了一個富翁。
(佚名)
心靈感悟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同時,要想收獲常常也不是短暫的勞動就能夠有所收獲的。彼得用幾月的時間,才培育出第一棵花;用5年的時間,才成為一個富翁。
人生中的奮鬥常常要比彼得的奮鬥時間要長。這要求我們要能夠耐得住寂寞,隻有這樣成功才會來敲門。成功要承受挫折
第四次,她登上了她熟悉的奧運冠軍領獎台。這一刻,所有圍繞著她的喧囂都停止了,也隻有在這樣的時刻,她回歸到了她作為一個運動員的本質,她是“跳水皇後”郭晶晶。
成功就是耐得住寂寞
5歲練跳水,12歲進國家隊,當時伏明霞是女子跳水的一座高峰,一座郭晶晶用了7年才跨越的高峰。
事實上,真正“打敗”伏明霞的是時間,但是這個艱難攀登的過程,卻成了郭晶晶一生中最重要的沉澱期,即使這期間伴隨著無盡的傷痛。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年僅15歲的郭晶晶第一次登上奧運舞台。在此之前的奧運選拔賽上,郭晶晶其實戰勝過伏明霞。但是初出茅廬的小丫頭和久經大賽錘煉的國家隊“一姐”,同場競技,結果在比賽沒有開始前就已經注定。
比賽中,郭晶晶緊張得連轉體動作都未能完成,最終,伏明霞奪冠,郭晶晶第五名。那時候的郭晶晶覺得自己輕飄並且渺小。
“當初的記憶已經模糊了,隻記得能獲得奧運會參賽資格就非常興奮了。”很多年後,郭晶晶覺得亞特蘭大奧運會是一次重要的磨練,而不是失敗。
此後,伏明霞宣布退役,郭晶晶憑著艱苦的訓練,成長為國家跳水隊新“一姐”,她先後收獲世錦賽和世界杯冠軍,唯獨沒有奧運會金牌。
成功就是能承受挫折
在郭晶晶的跳水生涯中,兩次摔斷過腿,腳踝也長時間受傷病困擾,她都一路堅持下來。對於郭晶晶,這些都不算挫折,唯一讓她有嚴重挫敗感的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
1999年,伏明霞複出並順利獲得參賽資格。2000年悉尼奧運會成了中國跳水隊兩任“一姐”的較量。
郭晶晶在預賽、半決賽領先的情況下最終功虧一簣。“賽前的備戰特別艱苦,我們提前100多天就到濟南,整天宿舍、跳水館兩點一線,最後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雖然,拿銀牌不能說是失敗,但是,四年的拚搏就這樣付諸東流,郭晶晶徹底被擊潰了。那天她想過放棄。
但是,郭晶晶最終選擇用訓練忘記傷痛。從那以後,她更加發奮,幾乎每次訓練都把自己練得筋疲力竭,像跟自己較勁,跟命運較勁。“失敗的滋味很苦,但那是生動的一課,之後我更加努力。現在看來,悉尼奧運會是促成我上了一個台階的一大因素。”
成功就是要登上頂峰
之後四年,郭晶晶在國內外賽場大包大攬。2004年雅典奧運會,郭晶晶終於實現了奧運奪冠的夢想。
“比賽中我幾乎感覺不到外界的任何東西,隻想著我的動作,其他什麼都不能影響我。一個一個動作跳完了,金牌也就到手了。之前無數次想象奪金牌後會怎樣怎樣,會興奮得不行。得到了之後的感覺和想象的還是不一樣,確實高興,內心裏也有些激動,隻是到不了想象中的程度。”
之前強大的心理壓力,漫長的等待與奮鬥,風雨之後終於迎來彩虹,這一刻,反倒內心如清水寧靜安詳。
成功就是強迫自己幹下去
堅持,是郭晶晶運動生涯的鮮明印記,四年之後又一個四年,郭晶晶沒有止步。
從2007年墨爾本世錦賽到世界係列賽再到奧運選拔賽,以及國內年度第一的各項賽事,從單人至雙人,除了美國大獎賽的金牌,她包攬了所有金牌。
在她的博客上,有這麼一句話:成功就是強迫自己不斷幹下去。
(佚名)
心靈感悟
和高手同台競爭即是不幸,也是有幸。
說不幸,想當初伏明霞如日中天的時候,郭晶晶雖然很努力,但一直是配角。
說有幸,是因為有高手在的時候,郭晶晶體會到了寂寞無人知的滋味,她忍住了寂寞的考驗,在寂寞中默默提高自己的水平,這才奠定了她在後來成為中國新一代的“跳水皇後”。堅持才能成功
也許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原一平是誰,但在日本壽險業,他卻是一個聲名顯赫的人物。日本有近百萬的壽險從業人員,其中很多人不知道全日本20家壽險公司總經理的姓名,卻沒有一個人不認識原一平。
他的一生充滿傳奇,從被鄉裏公認為無可救藥的小太保,最後成為日本保險業連續15年全國業績第一的“推銷之神”,最窮的時候,他連坐公車的錢都沒有,可是最後,他終於憑借自己的毅力,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一、曆經磨難的小個子
1904年,原一平出生於日本長野縣。他的家境富裕,父親德高望重又熱心公務,因此在村裏擔任若幹要職,為村民排憂解難,深受敬重。
原一平是家中的老幺,從小長得矮矮胖胖的,很得父母親的寵愛。可能是被寵壞的緣故,原一平從小就很頑皮,不愛讀書,喜愛調皮搗蛋,捉弄別人,甚至常常與村裏的小孩吵架、毆鬥。
甚至於老師教育他,他竟然拿小刀刺傷了老師,父母對他實在無可奈何了。
23歲那年,原一平離開家鄉,到東京闖天下。第一份工作就是做推銷,但是碰上了一個騙子,卷走保證金和會費就跑了。為此,原一平陷入了困境之中。
1930年3月27日,對於還一事無成的原一平是個不平凡的日子。27歲的原一平揣著自己的簡曆,走入了明治保險公司的招聘現場。
一位剛從美國研習推銷術歸來的資深專家擔任主考官。他瞟了一眼麵前這個身高隻有145厘米,體重50千克的“家夥”,拋出一句硬邦邦的話:“你不能勝任。”
原一平驚呆了,好半天回過神來,結結巴巴地問:“何……以見得?”
主考官輕蔑地說:“老實對你說吧,推銷保險非常困難,你根本不是幹這個的料。”
原一平被激怒了,他頭一抬:“請問進入貴公司,究竟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
“每人每月10000元。”
“每個人都能完成這個數字?”
“當然。”
原一平不服輸的勁兒上來了,他一賭氣:“既然這樣,我也能做到10000元。”
主考官輕蔑地瞪了原一平一眼,發出一陣冷笑。
原一平“鬥膽”許下了每月推銷10000元的諾言,但並未得到主考官的青睞,勉強當了一名“見習推銷員”。
沒有辦公桌,沒有薪水,還常被老推銷員當“聽差”使喚。在最初成為推銷員的七個月裏,他連一分錢的保險也沒拉到,當然也就拿不到分文的薪水。為了省錢,他隻好上班不坐電車,中午不吃飯,晚上睡在公園的長凳上。
然而,這一切都沒有使原一平退卻。他把應聘那天的屈辱,看作一條鞭子,不斷“抽打”自己,整日奔波,拚命工作,為了不使自己有絲毫的鬆懈,他經常對著鏡子,大聲對自己喊:“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原一平,有超人的毅力和旺盛的鬥誌,所有的落魄都是暫時的,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會成功。”他明白,此時的他已不再是單純地推銷保險,他是在推銷自己。他要向世人證明:“我是幹推銷的料。”
他依舊精神抖擻,每天清晨5時起床從“家”徒步上班。一路上,他不斷微笑著和擦肩而過的行人打招呼。
有一位紳士經常看到他這副快樂的樣子,很受感染,便邀請他共進早餐。盡管他餓得要死,但還是委婉地拒絕了。
當得知他是保險公司的推銷員時,紳士便說:“既然你不賞臉和我吃頓飯,我就投你的保好啦!”他終於簽下了生命中的第一張保單。
更令他驚喜的是,那位紳士是一家大酒店的老板,幫他介紹了不少業務。
從這一天開始,原一平的工作業績開始直線上升。到年底統計,他在9個月內共實現了16.8萬日元的業績,遠遠超過了當時的許諾。
公司同仁頓時對他刮目相看,這時的成功讓原一平淚流滿麵,他對自己說:“原一平,你幹得好,你這個不吃中午飯,不坐公車,住公園的窮小子,幹得好!”
1936年,原一平的推銷業績已經名列公司第一,但他仍然狂熱工作,並不因此滿足,他構想了一個大膽而又破格的推銷計劃,找保險公司的董事長串田萬藏,要一份介紹日本大企業高層次人員的“推薦函”,大幅度、高層次地推銷保險業務。
因為串田先生不僅是明治保險公司的董事長,還是三菱銀行的總裁、三菱總公司的理事長,是整個三菱財團名副其實的最高首腦。通過他,原一平經手的保險業務不僅可以打入三菱的所有組織,而且還能打入與三菱相關的最具代表性的所有大企業。
但原一平不知道保險公司早有被嚴格遵守的約定:凡從三菱來明治工作的高級人員,絕對不介紹保險客戶,這理所當然地包括董事長串田。
原一平為突破性的構想而坐立不安,他咬緊牙關,發誓要實現自己的推銷計劃。他信心十足地推開了公司主管推銷業務的常務董事阿部先生的門,請求他代向串田董事長要一份“推薦函”。
阿部聽完了原一平的計劃,默默地瞪著原一平不說話,過了很久,阿部才緩緩地說出了公司的約定,回絕了原一平的請求。
原一平卻不肯打退堂鼓,問道:“常務董事,能不能自己去找董事長,當麵提出請求?”
阿部的眼睛瞪得更大了,更長時間的沉默之後,說了5個字:“姑且一試吧。”說罷,用擠出的難以言狀的笑容,打發了原一平出門。
等了幾天,終於接到了約見通知,原一平興奮不已地來到三菱財團總部,層層關卡,漫長的等待,把原一平的興奮勁耗去大半。
他疲乏地倒在沙發裏,迷迷糊糊地睡著了。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原一平的肩頭被戳了幾下,他愕然醒來,狼狽不堪地麵對著董事長。串田大喝一聲:“找我什麼事?”
還未清醒過來的原一平當即被嚇得差點說不出話來,想了一會兒才結結巴巴地講了自己的推銷計劃,剛說:“我想請您介紹……”
就被串田截斷:“什麼?你以為我會介紹保險這玩意?”
原一平來前曾想到過請求被拒絕,還準備了一套辯駁的話,但萬萬沒有料到串田會輕蔑地把保險業務說成“這玩意”。他被激怒了,大聲吼道:“你這混賬的家夥。”
接著又向前跨了一步,串田連忙後退一步。“你剛才說保險這玩意,對不對?公司不是一向教育我們說:‘保險是正當事’嗎?你還是公司的董事長嗎?我這就回公司去,向全體同事傳播你說的話。”
原一平說完轉身就走。
一個無名的小職員竟敢頂撞、痛斥高高在上的董事長,使串田非常氣憤,但對小職員話中“等著瞧”的潛台詞又不能不認真思索。
原一平走出三菱大廈,心裏很不平靜,他為自己的計劃被拒絕又是氣惱又是失望,當他無可奈何地回到保險公司,向阿部說了事情的經過。
剛要提出辭職,電話鈴響了,是串田打來的,他告訴阿部剛才原一平對自己惡語相加,他非常生氣,但原一平走後他再三深思。串田接著說:“保險公司以前的約定確實有偏差,原一平的計劃是對的,我們也是保險公司的高級職員,理應為公司貢獻一份力量幫助擴展業務。我們還是參加保險吧。”
放下電話,串田立即召開臨時董事會。會上決定,凡三菱的有關企業必須把全部退休金投入明治公司,作為保險金。”
原一平的頂撞痛斥,不僅贏得了董事長的敬服,還獲得了董事長日後充滿善意的全麵支援,他逐步實現了自己的宏偉計劃:3年內創下了全日本第一的推銷紀錄,到43歲後連續保持15年全國推銷冠軍,連續17年推銷額達百萬美元。
1962年,他被日本政府特別授予“四等旭日小緩勳章”。獲得這種榮譽在日本是少有的,連當時的日本總理大臣福田赳夫也羨慕不止,當眾慨歎道:“身為總理大臣的我,隻得過五等旭日小緩勳章。”
1964年,世界權威機構美國國際協會為表彰他在推銷業作出的成就,頒發了全球推銷員最高榮譽——學院獎等,他是明治保險的終身理事,業內的最高顧問。真正是功成名就了!
盡管原一平功成名就,但他根本不願意停下來,還要繼續工作,他的太太埋怨說:“以我們現在的儲蓄已夠終生享用,不愁吃穿,何必每日再這樣勞累地工作呢?”
原一平卻不以為然地回答:“這不是有沒有飯吃的問題,而是我心中有一團火在燃燒著,這一團永不服輸的火在身體內作怪的緣故。”
原一平用自己一生的實踐書寫了作為一個偉大的推銷員、一個優秀的推銷員應該具有的技巧。他要把這些技巧告訴每一個普通人、每一個即將走向成功的人。
(佚名)
心靈感悟
在當今社會中,保險推銷員無疑是最難做的一種。因為,推銷是一條孤寂而寂寞的路,遭到的白眼和冷遇都遠遠超過其他行業,然而,獨一無二的原一平用自己的汗水和勤奮、韌力和耐心走過了這條荊棘路,創造了世界奇跡。堅守鑄就世界最著名的“農民”
在當代中國,許多學生課本上都曾出現過這樣一句讓國人無比自豪的話:“我們用僅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這是一個創舉,更是一個奇跡,這一奇跡的產生是與一個人的努力密不可分的,這個人的名字叫袁隆平。
少年時代的袁隆平興趣廣泛,喜歡音樂,愛好體育,尤其酷愛遊泳。1949年夏天,當父親問即將高中畢業的袁隆平未來的選擇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做一個農業科學家。”這一刻的選擇注定了袁隆平的一生與水稻結下了不解之緣。
1960年春天,一個偶然的機會,袁隆平在他的水稻試驗田中發現了一株與眾不同的水稻,它比一般水稻高出許多,稻穗足有手掌那麼大。
早在重慶讀書期間,袁隆平便接觸到了當時歐美著名的遺傳學家孟德爾和摩爾根創立的染色體、基因遺傳學說,知道它對良種繁殖發揮著重大作用。
那一刻,袁隆平決定對這株鶴立雞群的水稻的基因進行研究。這株水稻共結出170粒稻種,袁隆平精心地把它們收集起來。
第二年,他把這些種子撒在瓦罐的培養土裏,然後等小苗長大後再栽插到試驗田裏。然而結果卻令袁隆平大失所望,那株原本優勢很明顯的種苗,其後代的性狀發生了分離,居然沒有一株趕上其前代。
袁隆平凝視著變異的稻株,突然眼前一亮,靈感頓時湧上心頭:那“鶴立雞群”的稻株,是品種間的雜交優勢現象,很可能是一株天然雜交稻的第一代!
水稻雜交有優勢,這是袁隆平從實踐中得到的一個突破性的結論,這一發現讓他從此踏上了一條通往成功的路。
這一發現讓袁隆平萌生了利用這種雜交優勢提高水稻產量的設想。
1970年11月3日的上午,袁隆平的兩位助手馮克珊與李必湖一同來到一座鐵路大橋旁的一塊沼澤地,李必湖在尋找中發現了一株長得很異常的野生稻。
當李必湖斷定這是一株野生的雄性不育稻株後,二人懷著欣喜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將這株比金子更貴重的野生雄性不育稻株連根帶泥挖出來,用衣服包住,帶到試驗田裏。
同時,李必湖給正在北京作理論探討的袁隆平發去了一封報喜電報。袁隆平當即為這棵野生不育稻株命名為“野敗”,其含義就是野生的雄性敗育稻。
“野敗”的發現,為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事業打開了突破口,這株“野敗”為雜交水稻科研事業的發展帶來了契機,也使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們在雜交水稻的探索中出現了一個重要的轉機。
為了盡快開拓一條雜交水稻的高產之路,1973年初春季節,袁隆平親自在海南島南紅基地培植了10千克雜交水稻種。
回長沙後,分給他的助手們試種。以後的20年,雜交製種技術從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
自1976年至1988年,全國累計種植雜交水稻12.56億畝,累計增產稻穀1000億千克以上,增加總產值280億元,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979年,受世界各國同仁之約,袁隆平開始出訪世界各國,幫助不同膚色的民族培育水稻。他多次赴菲律賓、印度、越南、馬來西亞、緬甸等國家,指導當地科學技術人員培育雜交水稻;赴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等發達國家登台講學,傳授技術,培訓農業技術專家,用自己的努力,為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1981年,國家將第一個特等發明獎授予袁隆平及他的研究小組,袁隆平也因此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8項國際大獎,並被國際同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初秋季節,馬尼拉洛斯巴洛斯國際水稻研究所,國際水稻界的又一次盛會在這裏舉行。
會議開始後,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森博士莊重地將袁隆平引向主席台。
隨即,投影機在屏幕上打出袁隆平的巨幅頭像,頭像下方,顯示出一行特大號的黑體英文字: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報告大廳裏立刻掌聲震動,經久不息。
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袁隆平,成為人類綠色革命的使者。
在湖南有一個名叫曹宏球的普通農民,袁隆平發明的雜交水稻使他和鄉親們過上了好日子。
於是,他拿出自己多年辛勤勞動所得的近50000元錢,請人雕刻了一尊幾乎和真人一樣大小的袁隆平漢白玉雕像,按當地風俗,在雕像胸前披紅戴花。在雕像竣工時鄉親們放鞭炮,載歌載舞,讓“袁隆平”與自己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
1996年首屆湖南省公祭炎帝陵活動在羅霄山脈中段的炎陵縣舉行,他們請來了袁隆平當主祭人,讓他點燃公祭聖火。在聖火燃燒的瞬間,人們仿佛看到了當代神農氏在點燃希望豐收的火種。
袁隆平有兩個心願:一是把“超級雜交水稻”合成;二是讓雜交水稻走向世界。為了實現這兩個心願,他從成績與榮譽中解脫出來,淡泊名利,對於眾多的頭銜和兼職,能辭去的堅決辭去,能不參加的會議絕對不參加,心中隻有雜交水稻。
他希望雜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強我們國家自己解決吃飯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解決人類仍然麵臨的饑餓問題作出更大的貢獻。
世界傑出的農業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寫了一部名著,叫《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書中寫到“袁隆平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增產的糧食實質上降低了人口增長率。他在農業科學的成就擊敗了饑餓的威脅。他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
國際水稻所所長斯瓦米納森博士評價袁隆平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他認為,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有希望解決整個世界的饑餓問題。
1999年6月,由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牽頭,聯合國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5家法人股東,共同出資籌建“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袁隆平領導的國家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占有25%的股份。
2000年12月11日,我國第一家以農業科學家的名字冠名的上市公司“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隆平高科”)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隆平高科”股票發行價為12.98元,當日開盤價為27.89元,收盤價為40.37元。袁隆平院士作為該公司的股東,擁有250萬股,一躍而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靠農業科學技術成為億萬富豪的知識分子。
2004年10月,中國超級雜交稻第三期目標現場實測在深圳市龍崗區進行。有關專家對48畝實驗田的超級雜交水稻晚稻的實測結果表明:水稻稻穀結實率達95%以上,每畝高產847千克。
以上結果表明,“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超級稻”取得四大突破:超級雜交水稻晚稻畝產量高,稻穀結實率高,稻穀千粒重高,篩選出適合華南地區種植的兩個我國新型香米新品種。這一結果標誌著中國超級雜交稻育種研究繼續領跑世界。
2004年10月14日,世界糧食組織在美國艾奧瓦州得梅因市開會,將代表了這一領域最高獎勵的“世界糧食獎”頒發給了中國農業科學家袁隆平,以表彰他“為人類提供營養豐富、數量充足的糧食所作出的突出貢獻”。
有人估算,時至今日,僅“袁隆平”這三個字的品牌價值就高達1008.9億元,這一數字讓那些曾經對農業研究的商業價值不屑一顧的人不得不對這一領域刮目相看,同時更讓和袁隆平一樣苦苦奮鬥在農業戰線上的科技工作者們認識到了自己所從事的行業的廣闊前景。
載譽歸來的袁隆平院士,2004年10月25日在中南海得到了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對他為中國農業發展乃至世界糧食生產作出的傑出貢獻表示誠摯的感謝。
這個讓我們驕傲的“雜交水稻之父”,用自己數十年的努力回答了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博士提出的尖銳命題:“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一個鏗鏘有力的回答是:中國人自己!
(朱砂)
心靈感悟
袁隆平得到的榮譽是巨大的,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人們都稱呼他為“雜交水稻之父”。這巨大榮譽的取得來之不易。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在試驗田、在實驗室、在書桌前,辛苦工作,終於培育出了高產的雜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