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在剛開始做互聯網的時候,非常艱難,因為當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互聯網為何物,大家都把馬雲當成了街頭騙子。
但是馬雲根本沒有心思去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他隻知道他要做的事情,隻知道像瘋子一樣不屈不撓地講他的互聯網。即使別人不信任,他每天依然故我,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照著鏡子鼓勵自己,然後出門見人就侃互聯網,口沫亂飛地講自己“偉大”的互聯網計劃,說服客戶。
他走到哪兒講到哪兒,走得馬不停蹄,講得口若懸河。慢慢地,奇跡開始生根發芽,業務也開始在艱難中慢慢開展起來了。後來,他把自己講得越來越有名,他的中國網頁也越做越大了。營業額不可思議地做到了700萬元。
1999年4月15日,阿裏巴巴上線後,馬雲繼續揮舞著他那雙幹柴般的大手,到世界各地講互聯網,因為在他的思想中,除了互聯網還是互聯網。
這股瘋狂的勁兒使得跟互聯網有關的人、事、物,全都被他吸引來了。日本軟銀等多家著名風險投資公司向他的阿裏巴巴投入了巨額資金,他的阿裏巴巴立即崛起。
天才大都具有瘋子的勁頭,正因為有這股不顧一切的瘋勁,這股源自於理想主義的霸氣,最終使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當然,這裏並不是說其他人都是傻子,相反的,跟著他的人、支持他的人都相當精明,隻是在事情還未明晰之前,並不能一眼看出結局的成敗,失敗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馬雲最獨到的一點就是,在做出了天才的判斷之後,無論別人怎麼看都相信自己的判斷。即使是死,也敢亮劍,憑著一股熱血就往前衝,堅持到底,最終獲得了奇跡。
(佚名)
心靈感悟
我們大多數人缺少的不是聰明,而是這股有點傻帽的瘋勁。成功源於寂寞、源於堅持並非一句空話。
試想,成功之前,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沒有讚美,更無人關注,有時甚至還要遭受他人譏諷。此時,如果我們耐不住寂寞放棄了,那麼我們就會前功盡棄;如果堅持,才能有望成功。成功可以從細節中看出來
現在日本有10000多家麥當勞分店,一年的營業總額突破40億美元大關,創造這一輝煌業績的藤田田,年輕時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曆。
1965年,藤田田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學係,畢業之後隨即在一家大型電器公司工作。
1971年,他開始創立自己的事業,經營麥當勞生意。麥當勞是聞名全球的連鎖速食公司,采用的是特許連鎖經營機製,而要取得特許經營資格是要具備相當的財力和特殊資格的。
而藤田田隻是一名才出校門幾年,毫無任何資金支持的上班族,根本無法具備麥當勞總部所要求的75萬美元存款和一家中等規模以上銀行信用支持的苛刻條件。
隻有不到50000美元存款的藤田田,看準了美國連鎖速食文化在日本的巨大發展潛力,決意要不惜一切代價在日本創立麥當勞事業,於是絞盡腦汁東湊西借起來。
事與願違,5個月下來隻借到40000美元。麵對巨大的資金落差,換作一般人也許早就心灰意冷了。然而藤田卻偏有對困難說不的勇氣和銳氣,偏要迎難而上遂其所願。
於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他西裝革履滿懷信心地跨進住友銀行總裁辦公室的大門。藤田田以極其誠懇的態度,向對方表明其創業計劃和求助心願。在耐心地聽完他的陳述之後,銀行總裁回答:“你先回去吧,讓我再考慮考慮。”
藤田田聽後,心裏即刻掠過一絲失望,但馬上鎮定下來,懇切地對總裁說了一句:“先生,可否讓我告訴您,我那50000美元存款是怎麼來的嗎?”
“那是我6年來按月存款的收獲,”藤田田說道,”6年裏,我每月堅持存下薪資獎金,分文不動,從未間斷。6年裏,無數次手頭拮據的時候,我都咬緊牙關,硬撐了過來。有時候,碰到意外事故需要額外用錢,我也照存不誤,甚至不惜厚著臉皮四處借貸,保持固定存款。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我必需這樣做,因為跨出大學門欄的那一天我就立下宏願,要以10年為期,存夠10萬美元,然後自創事業,出人頭地。我堅信,在小事情上熬得過的人才能做成大事情。現在機會來了,我一定要提前開創自己的事業……”
藤田田一口氣講了20分鍾,總裁越聽神情越嚴肅,並向藤田田問明了他存錢的那家銀行的地址,然後對藤田田說;”好吧,年輕人,我下午就會給你答複的。”
送走藤田田後,總裁立即驅車前往那家銀行,親自了解藤田田的存錢情況。櫃台行員了解總裁的來意後,說了這樣幾句話:“哦,是問藤田田先生啊!他可是我接觸過最有毅力,最有禮貌的一名年輕人。6年來,他真正做到了風雨無阻地準時來我們銀行存錢,老實說,這麼嚴謹的人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聽完行員說明後,總裁大為動容,立即打通了藤田田家裏的電話,告訴他住友銀行可以毫無條件地支持他創立麥當勞事業。藤田田追問了一句:“請問,您為什麼要決定支持我呢?”
總裁在電話那頭感慨萬千地說到:“我今年已經58歲了,再過兩年就要退休,論年齡我是你的兩倍,論收入我是你的40倍,可是,直至今天我的存款卻還沒有你多……我可是奢侈慣了。光說這一句,我就自愧不如,敬佩有加了。我敢保證,你會很有出息的,年輕人,好好努力吧!”
(佚名)
心靈感悟
做事情要有毅力和恒心,每個人都知道,但不一定能做到。成功可以從一個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小細節中看出來。
藤田田能夠在6年的時間裏,厲行節約,堅持儲蓄,僅從一件事中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毅力的人。因此,他也能夠成為一個幹大事的人。十年磨“一山”
“我不想懵裏懵懂地活著,作為一個男人,必須去挑戰生命中的極限。”老潘熟練地從口袋裏掏出一個打火機,眯起眼,點燃一支煙,深吸一口,在煙霧繚繞中,他那張瘦削的臉顯得分外剛毅。
10年前,老潘承包了浙江省富陽市胥口鎮金慈村深山處近300畝的荒山野嶺,日升日落,鬥轉星移,經過10年孤獨而艱難的開荒,山上綠了,老潘老了。
如今順著48歲的老潘手指遠望去,竟是滿眼的青山碧水:100多畝蔥鬱板栗林,100多畝碧水魚塘,山坡平地上明亮的樓房。可一旦想起10年開荒曆程,堅強的老潘還是會熱淚盈眶。
開荒種板栗成“山人”
如果沒有動開荒種板栗的心思,老潘的生活還是挺滋潤的。老潘是退伍軍人,1978年在山西當鐵道兵,1984年退伍來新登釀造廠工作,妻子在富陽經營一家酒樓,膝下有一漂亮聰慧的女兒,三口之家其樂融融。
其間酒樓生意非常紅火,幾年後老潘手頭有了積蓄,於是他開始尋找新的項目。
1996年,板栗在市場上還是稀有之物,當時板栗市場價是7元錢一斤,而且需到淳安、桐廬分水等處批發才能確保貨源,老潘覺得這是個商機。
“板栗的培育期至少得8年時間,8年後即使價格降至兩元錢一斤,隻要大批量種植,利潤也應該十分可觀。”老潘抱這樣的想法,離職到家鄉金慈村包下了近300畝的荒山開墾,做起了板栗種植專業戶。
這一幹就是10年。為了加快開荒的進度,一年也就回富陽的家一兩天,20平方米的簡陋小瓦房就是老潘長年的棲息之地。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個灶頭,再加一片荒山,構成了老潘的整個世界。
“因為這裏離村子太遠,6年後我這小瓦房才接了電燈。每天淩晨5時出門開山,晚上22時回屋休息,屋裏沒有燈,就點起蠟燭抽悶煙。”老潘說,前幾年真有點與世隔絕,那種孤獨和寂寞是常人無法想象的,有時深夜無法入睡,就跑到山上去呐喊或唱唱軍歌。
開荒不僅是身體上的勞累,還有資金上的困境。開荒後兩年,由於缺乏資金雇不起小工,開荒中途停滯。
此時,妻子提出兩個選擇:要麼開酒店,要麼開山。老潘毅然選擇後者,1999年他轉讓了富陽的酒樓,更加努力開墾起荒山。
板栗綠了妻子走了
“我如果決定要幹的事情,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一定會幹到底,絕不後悔。”老潘的這句話正是他性格的真實寫照。
做農業開發本來就是投入大、效益慢的事業,這點老潘早有準備。直至2000年山上的板栗成了林,100畝的水田被老潘挖掘成魚塘,那一年板栗雖沒結果,可是魚卻收獲了2500千克;2001年3600棵板栗初結果,收成有250千克,老潘心裏樂了。
而正值老潘心裏有了點陽光,不幸也跟著降臨。2001年年底老潘由於勞累過度,爬山時腳跌斷了,去醫院動了手術,固定進了鋼板。
“山上的板栗需要噴農藥、除草、施肥。”治療的兩年中,不管腳有多痛,老潘依舊上山幹活,還要給小工煮飯。有次深夜痛得厲害,臥在小屋床上無人知曉的老潘,聽著窗外的風雨聲不禁失聲痛哭。“路是我自己選擇的,無論多苦我都要一個人承擔,不願家人為我分擔什麼。”
由於老潘一年四季山上開荒,長年與妻子兩地分居,這樣的狀況讓老潘的婚姻生活亮起了紅燈。2003年下半年,相伴了13年的妻子和他離了婚。
“即使散了家,我的事業不能丟。”老潘說,這片荒山他投入了太多的心血,他不能無疾而終。拿到綠本本的老潘第二天又開始忙碌起來。
板栗豐收又想建休閑農莊
2004年9月初,老潘終於迎來了板栗豐收的喜悅季節,而卻苦於找不到板栗銷售渠道,每天看樹上板栗一顆一顆往地下掉,心裏萬分著急,無奈之下帶著一筐大板栗去求助,想為10000多斤的優質板栗找經銷商。
經過推銷,老潘共接到270多個求購板栗的電話,板栗一時供不應求,樂壞了老潘。由於老潘的板栗園依山傍水,空氣清新,經推銷後,前後光顧板栗園的遊客多達2000多人,吃農家飯、釣魚,回去時順便打幾斤板栗回去,遊勁很足。本隻想賣板栗的老潘,於是萌生了建休閑生態農莊的想法。
農莊有了雛形理想變得更高遠
老潘是個敢想敢做的人,2004年10月份,他就把黃土山路拓寬,鋪成了石子路,這樣轎車就可開進來了。去年6月,又開始造新樓房,現在樓房已在裝修階段,內有廚房、衛生間、客房等,站在二層樓的陽台上放眼望去滿滿的青山碧水,很是愜意。
“現在板栗園形勢很不錯,每年收成都能很快脫手。自從兩年前外出推銷之後,這裏的名氣就大了,來這裏觀光板栗園的人一撥又一撥,算起來有好幾千人呐。”老潘指著新造房子對麵兩座山頭綠綠的板栗樹,眯著眼憨厚地笑著說,隻是當時他這兒太簡陋,連個休息的地方都騰不出來,有點怠慢了客人。當時他就夢想著在這山坡上建個休閑生態農莊。
如今有人稱老潘為“莊主”時,老潘會不好意思撓撓頭。他認為現在離他心目中的農莊還很遠,“心目中的農莊應該是設施齊全,除了種植園還有賓館、餐廳、垂釣場所等,嗬嗬,可是我沒那麼多資金,還是實際點。接下來我要在種板栗的兩座山頭上修建兩個小涼亭,山坡上再造幾個小木屋,到時板栗熟了城裏人可來這裏搞個‘板栗遊’,遊客摘完板栗可在涼亭裏先休息或在我的魚塘裏釣魚、摸田螺,用餐時間吃農家菜和土雞燉板栗,雞是我自個養的土雞,蔬菜自個種的,什麼辣椒、茄子、番茄、南瓜等想吃啥就有啥,客人會在這裏住得舒服吃得開心玩得盡興。”老潘比劃著和記者說起他的“農莊藍圖”,一臉的興奮。
(佚名)
心靈感悟
退伍軍人老潘承包300畝的荒山,10年來,以驚人的毅力將荒山變農莊,顯示出軍人的堅強和剛毅。
這種看似簡單的堅持,實際上是付出了常人無法付出的代價—健康、家庭幸福。老潘堅持過來了,所以他取得了成功。堅持就是勝利
師傅教兩個徒弟釀酒之法:
選端陽節正午顆粒飽滿的米,與冰雪初融的高山流水的水珠調和,注入千年紫砂鑄成的陶甕,密封九九八十一天,直到雞鳴三遍後方可啟封。
兩個徒弟找齊了所要材料,然後進行了漫長的等待。
終於,第八十一天到了,兩人夜不能寐。遠遠地傳來第一聲雞鳴,過了很久,才依稀響起了第二聲。第三聲雞鳴到底什麼時候才會來呢?很難斷定。
其中一個徒弟再也忍不住了,他迫不及待地打開陶甕,裏麵全是像醋一樣酸、中藥一般苦的水!他隻能失望地把它灑在地上。
而另外一個,雖然好奇心像一把野火在他心裏燃燒,讓他按捺不住想伸手,但他還是咬著牙,堅持到了三遍雞鳴後才啟封。
甕裏是多麼甘甜清澈的酒啊,芳香醉人!隻是多等了一遍雞鳴,結果卻大相徑庭。
(馬傳奇)
心靈感悟
有的時候,成功與失敗之間的區別也僅僅在於是否能夠耐住寂寞,堅持到底。堅持的時間有時會是一年,有時隻是幾天,有時僅僅是“一遍雞鳴”而已。
堅持就是勝利,隻要有毅力和耐力,持之以恒成功便會指日可待。將夢想付諸實施的毅力
他今年26歲,很年輕,學法律出身,卻對曆史充滿了興趣。他是湖北人,5歲時跟爸爸到書店裏逛,一本《上下五千年》的書吸引住了他,爸爸問他是不是喜歡曆史?
他茫然地回答:什麼是曆史啊?
那本書定價5.6元,而當時爸爸的月薪是30元,但爸爸還是給他買了書。在隨後的7年裏,他把這本書看了11遍,熟稔中國的曆代皇帝。
由此發端,看曆史書竟成了他的業餘愛好,讓當時癡迷電子遊戲和香港錄像片的同齡人驚奇不已。上中學的時候他就讀了《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鑒》,這些用文言寫的史書連大學裏曆史係的學生都感到撓頭,但他覺得,要想寫出生動的文章,必須讀那些枯燥的書。因為陳獨秀和魯迅這些名教授深厚的國學根底,就是與他們早年的私塾教育不無關係。
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癡迷曆史的他曆史成績並不好,原因很簡單,他的看法和教科書上的不一樣。
而且他覺得,曆史應該是有趣的,不是教科書式的簡單的年代、人物、事件、意義的羅列,更不是各種各樣不平等條約的累積。因此,寫出讓人們喜歡閱讀的真正的曆史,是他的一個夢想,隻不過,這個夢想在強大的高考麵前,隻能是夢想而已!
他是家中的獨子,所以,為了父母殷切的目光,他痛苦地準備高考,最後,考上了一所不知名的大學,他覺得在那所大學裏,老師沒有教會他什麼。
直至現在,他連那所學校的校名都不願意提起。他在大學四年,完全是自學,他不談女朋友,不去網吧玩通宵,自己一個人呆在教室裏看書,看自己喜歡看的曆史書!
有時候到深夜了,他抬頭一看,空蕩蕩的教室裏隻有他一個人,再看外麵,寂靜的校園裏早已是人跡全無。
畢業後,他參加了公務員考試,並且順利通過。他成了廣州市的一名公務員,參加工作六年後,他仍然保持了大學時的習慣:不抽煙,不喝酒,不交際,下班後就回到家看書。終於,他有了把夢想付諸實施的念頭——重寫明史!
寫史書曆來是曆史學家的事情,而他,一個小小的公務員居然有了這個念頭。他不管別人怎麼看,開始動手寫自己心中的曆史。每天晚上,他要寫4小時至6個小時,為了保持清醒的頭腦,他一天要洗幾次涼水澡,洗得皮膚都過敏了,但他仍然堅持著。
為了夢想而堅持!
很快,他發在天涯上的帖子受到了追捧。他的帖子吸引了眾多網友,並且擁護者和反對者發生了激烈對抗。他轉而在新浪和搜狐上開了博客,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他的博客點擊率居然很快達到了300萬。
他那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文章,吸引了小至7歲的兒童大至70歲的大學教授在內的眾多人的追捧。
他就是《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明月,這個到現在仍不願意透露真實姓名的小公務員,依然淡泊名利,他去鳳凰衛視錄節目時,穿的是洗得領子都卷了的襯衫,普通的一個人,卻因為對夢想的執著追求,成為中國最不普通的公務員。
夢想給了他騰飛的翅膀,在莊子的《逍遙遊》中,那個有著三千裏長的翅膀的大鵬之所以能飛上九萬裏的高空,所借的是海上的颶風,而托起當年明月翅膀的風,則是他不甘於平凡生活,對理想執著追求的堅強意誌。每個人都有夢想,所缺的,隻是將夢想付諸實施的勇氣和毅力。
(佚名)
心靈感悟
耐得住寂寞是人們成功的前提條件。
成功之前,隻有你一個人躑躅前行,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沒有讚美,沒有人會把目光多留在你身上一點,你需要一天天在冷清中度日,而且得前行。當你在寂寞中一路走來時,驀然發現道路已在你眼前鋪展。堅持與命運對弈下去
人若以命運來劃分,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來就走運;一種來就倒黴。台灣殘疾畫家謝坤山就屬於後一種,似乎生來就和好運無緣,而與倒黴結伴,倒黴了一次又一次,也倒黴得一塌糊塗,簡直成了“倒黴家”。
由於家境貧寒,沒錢供他讀書,所以謝坤山很早就輟了學。不過,生活貧困也使他早熟,很小就懂得父母的勞苦與艱辛。因而從12歲起,他就到工地上打工,用他那稚嫩的肩頭支撐著這個家。
然而,命運偏不垂青這個懂事的孩子,總將災難一次次降臨到他的頭上。16歲那年,他因誤觸高壓電,失去了雙臂和一條腿;23歲,一場意外事故,又使他失去了一隻眼睛。隨後,心愛的女友也悄然離他而去……
麵對接踵而來的打擊,謝坤山並不抱怨,也沒有因此沉淪。但為了不拖累可憐的父母,也為了不拖垮這個特困的,他毅然選擇了流浪。帶著一身殘疾上路,獨自一人,與命運展開了搏鬥。
在流浪的日子裏,謝坤山一邊忙於打工,掙錢糊口;一邊忙於公益,救助社會。後來,他漸漸地迷上了繪畫,他想重新給自己著色。
起初,謝坤山對繪畫一無所知,他就去藝術學校旁聽,學習繪畫技巧。沒有手,他就用嘴作畫,先用牙齒咬住畫筆,再用舌頭攪動,嘴角時常滲出鮮血。
少條腿,他就“金雞獨立”作畫,通常一站就是幾個小時。他尤其愛在風雨中作畫,捕捉那烏雲密布、寒風吹襲的感覺……然而就在他最困頓的時候,一個名叫也真的漂亮女孩,不顧父母的強烈反對,依然走進了他的生活。
有了一個支點,從此謝坤山更加勤奮作畫,到處舉辦畫展,作品也不斷地在繪畫大賽中獲獎。苦心人,天不負。後來,他終於贏得了的殘局。
他不僅贏得了,有了一個美滿的家;而且贏得了事業,成為很有名的畫家;同時也贏得了社會的尊重。他的傳奇故事,在台灣早已家喻戶曉,成為無數青年的楷模。
曾有人問他:“假如你有一雙健全的手,你最想用它做什麼?”他笑著說:“我會左手牽著太太,右手牽著兩個女兒,一起走好路。”
其實就是一盤棋,而與你對弈的是命運。即便命運在棋盤上占盡了優勢,即使你剩下一炮的殘局,你也不要推盤認輸,而要笑著麵對,堅持與命運對弈下去,因生往往就在堅持中轉機!
(佚名)
心靈感悟
大凡成功者都是孤獨而執著的,身體健全者如此,身體具有某些殘障者也如此。
因為耐得住寂寞,是一個人思想靈魂修養的體現,是難能可貴的一種風範,更是一個人排除幹擾,關注目標,積聚能量所必不可少的條件。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
從前,有一位愛民如子的國王,在他的英明領導下,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深謀遠慮的國王卻擔心當他死後,人民是不是也能過著幸福的日子,於是他召集了國內的有識之士,命令他們找尋一個能確保人民生活幸福的永世法則。
一個月後,三位學者把三本六寸厚的帛書呈給國王說:“國王陛下,天下的知識都彙集在這三本書內,隻要人民讀完它,就能確保他們的生活無憂了。”
國王不以為然,因為他認為人民不會花那麼多時間來看書。所以他再命令這些學者繼續鑽研。
兩個月內,學者們把三本書簡化成一本。國王還是不滿意。一個月後,學者們把一張紙呈上給國王。
國王看後非常滿意地說:“很好,隻要我的人民日後都真正有奉行這寶貴的智慧,我相信他們一定能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說完後便重重地獎賞了學者們。原來這張紙上隻寫了一句話:“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
大多數的人都想快速發達,但是卻不明白做一切事都必須老老實實地努力才能有所成就。隻要還存有一點取巧、碰運氣的心態,你就很難全力以赴。不要夢想中彩票,或把時間花在賭桌上。這些一夜之間發達的夢想,都是人們努力的絆腳石。
自從傳言有人在薩文河畔散步時無意間發現金子後,這裏便常有來自四麵八方的淘金者。他們都想成為富翁,於是尋遍了整個河床,還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借助它找到更多的金子。的確,有一些人找到了,但更多的人卻一無所得,隻好掃興而歸。
也有不甘心落空的,便駐紮在這裏,繼續尋找。彼得·弗雷特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在河床附近買了一塊沒人要的土地,一個人默默地工作。
他為了找金子,他把所有的錢都押在這塊土地上。他埋頭苦幹了幾個月,直至土地全變成坑坑窪窪,他失望了——他翻遍了整塊土地,但連一丁點金子都沒看見。
6個月以後,他連買麵包的錢都沒有了。於是他準備離開這兒到別處去謀生。就在他即將離開的前一個晚上,天下起了傾盆大雨,並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雨終於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發現眼前的土地看上去好像和以前不一樣:坑坑窪窪已被大水衝刷平整,鬆軟的土地上長出一層綠茸茸的小草。
“這裏沒找到金子,”彼得忽有所悟地說,“但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來種花,並且拿到鎮上去賣給那些富人。他們一定會買些花裝扮他們的家園。如果真這樣的話,那麼我一定會賺許多錢,有朝一日我也會成為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