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歎,嗬,真沒想到。
同學就笑了,說,這就叫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其實不是沒有啊!而是我們的眼睛麻木了。
隻一句,就如醍醐灌頂。
我想起一位詩人寫的一首詩來: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別處的風景總是對我們造成無限的誘惑,我們像追風的貓似的,追著跑,因得不到而沮喪而感歎。卻永遠不知道,在別人眼裏,我們也是他們追尋的風景。
這就如同愛情,如同幸福,我們追尋很久,回頭才發現,它原來一直就在這裏,就在那看似平淡的一鼎一鑊之中。
有時,最好的風景,在身邊或就是我們自己。
(佚名)
心靈感悟
一生何求?人們總是看到別人的幸福,生活在小城市的人向往大城市的繁華,而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又羨慕小城市的安逸。
其實,為什麼不能靜下心來,認真享受一下身邊的美呢?因為自己擁有的才是最現實的,隻有能夠享受自己擁有的,那麼我們就能獲得心理的寧靜。淡泊的人生是一種享受
有一位中國的MBA留學生,在紐約華爾街附近的一間餐館打工。一天,他雄心勃勃地對餐館大廚說:“你等著看吧,我總有一天會打進華爾街的。”
大廚好奇地問道:“年輕人,你畢業後有什麼打算呢?”
MBA很流利地回答:“我希望學業一完成,最好馬上進入一流的跨國企業工作,不但收入豐厚,而且前途無量。”
大廚搖搖頭:“我不是問你的前途,我是問你將來的工作興趣和人生興趣。”
MBA一時無語。顯然他不懂大廚的意思。
大廚卻長歎道:“如果經濟繼續低迷下去,餐館不景氣,那我就隻好去做銀行家了。”
MBA驚得目瞪口呆,幾乎疑心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眼前這個一身油煙味的廚子,怎麼會跟銀行家沾得上邊呢?
大廚對MBA解釋:“我以前就在華爾街的一家銀行上班,天天披星戴月,早出晚歸,沒有半點自己的業餘生活。我一直都很喜歡烹飪,家人朋友也都很讚賞我的廚藝。每次看到他們津津有味地品嚐我燒的菜,我就高興得心花怒放。有一天,我在寫字樓裏忙到淩晨一點鍾,才結束了例行公務。當我啃著令人生厭的漢堡包充饑時,我下定決心要辭職,擺脫這種工作機器般的刻板生活,選擇我熱愛的烹飪為職業。現在,我生活得比以前要愉快百倍。”
這樣的事例,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中國人在選擇職業時,第一看體麵,第二看收入,兩者兼得,就足以在人前人後風光炫耀了。成敗榮辱,全都擺在麵子上,而麵子是要人捧的,無人喝彩,就如同錦衣夜行般無趣。
可對於西方人來說,無論從事任何職業,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他們更注重的,是對事業的興趣,而且,自我價值的實現,成功與否的體現,不必通過與別人比較來證實,更不需要別人肯定來滿足。
真實的屬於自己的人生,是一種享受。一個完美的人生,不見得要賺很多的錢,也不見得要有很了不起的成就。在一份簡樸平淡的生活中,活得快樂而自我,也是一種上乘的人生境界。
(佚名)
心靈感悟
榮譽、麵子常常是中國人不能靜下來做真實自己的最大障礙。我們為了麵子常常去一些看似很體麵,其實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
這樣不僅讓我們活的很累,也不會有很大成就。與其如此,為什麼不拋棄別人的看法,做真實的自己呢?生活中要善於尋找快樂
維多利亞起床後,就陰沉著一張臉,她很是不開心,甚至不停地抱怨上蒼不公平,因為她遇到的煩心事太多了。
先是,狗把貓當作了最有趣的抓咬玩物,貓憤怒的嚎叫顯然使它興致倍增。
這還不說,便池堵塞的水溢到了新鋪的地毯上。那隻貓又跳進了泡菜壇子裏,它一臉苦相地拾起爪子,用力甩掉滿身的湯水,一邊譴責地望著維多利亞,好像是她故意把它的生活弄得如此痛苦。
維多利亞走進廚房想取一杯咖啡,忽然聽到櫥櫃裏傳來“哢嚓哢嚓”的聲響。她輕手輕腳地打開櫃門,一隻老鼠竟然正捧著一盒麥圈大嚼特嚼!
維多利亞歎了口氣關上櫃門,讓它盡情享用這頓早餐吧,反正那盒麥圈也毀了,它用不著吃得那麼急。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12個人要來吃晚飯,可維多利亞還沒出去采購呢。她的神經立刻緊張起來,對自己大叫:“早告訴你別磨蹭!”
維多利亞把貓鎖進臥室,把狗責罵了一通,它可憐兮兮無辜地望著她,好像根本不明白自己錯在哪裏。維多利亞穿上外套,身心疲憊地開車向商店駛去。
維多利亞把車在超市的停車場停好,凜冽的寒風用力扯著她的外衣。維多利亞三步並作兩步走進超市,順手抓起一輛購物車,可是車輪子卻拐來拐去拒絕前進,還吱嘎亂叫地尖聲抗議。她怨氣衝天,這真是倒黴極了!
維多利亞決意至少要贏得這場購物車之戰。她猛地把車推到收銀台旁邊,換了一輛車子。還不錯,這一輛比較合作,輪子順滑,悄然無聲。終於有一線光明照進了她如此晦暗的一天。
維多利亞站在水果攤前,手捏一隻梨時,一陣熟悉的“吱嘎”聲刺入耳鼓,顯然有人正使用她換掉的那輛推車——不幸的人!
維多利亞轉過身正要脫口而出:“您怎麼選了這輛該死的車!”可是眼前的一幕卻成為她終身難忘的畫麵:
兩位頭發花白的老人,滿臉滄桑的皺紋,男人左手推著一輛醫院運送病人的推車,右手拖著那輛“該死”的購物車。他毫不在意不聽使喚的輪子和它發出的噪音,隻顧忙著導引推車,好讓他的妻子離貨架近一些。
她是位鬢角灰白的虛弱的老婦人,有一雙碧藍的大眼睛。她的手腳扭曲畸形,頭隻能抬起一點點。他不時拿起一隻水果,溫和地微笑著遞給她看,她則笑著點點頭。他們用微笑和點頭來互相回應,好像根本不在乎自己已經成為別人注視的對象。
有人厭惡地搖著頭,竟然把醫院的推車弄到商店裏來;還有人不以為然地竊竊私語。
維多利亞望著他拿起一個麵包,那麼輕柔地碰碰她的手。兩人的默契使空氣裏滿是愛的氣息。維多利亞意識到自己這樣直盯著人家不免冒犯,就強迫自己把目光移開,便向奶製品區走去,一邊想再瞅一眼這對老夫妻。他們竟像磁石一般吸引著她的心。
可他們已經轉到別處去了。維多利亞一直沒再看到他們,直至她買完東西回到車上。維多利亞發動馬達時,突然發現了那對老夫妻。原來,他的小貨車就停在維多利亞的車旁邊,他正把東西放到車子裏麵,他的妻子就在推車上耐心地等著。
他匆忙走向車後,一陣勁風掀起了妻子身上的毯子。他充滿愛意地把毯子四周重新掖好,那神情像是在床前為一個小孩掖被子,然後他俯下身,在妻子額前吻了一下。她舉起扭曲變形的手,摸了摸他的臉。然後,他們都回過頭來望著維多利亞笑了。
維多利亞也對他們笑了笑,兩行淚水不覺滑過了麵頰。
(佚名)
心靈感悟
不要老抱怨自己不快樂,其實隻要我們能夠靜下心來,會發現快樂就是這樣,它往往在你為著一個明確的目的忙得無暇顧及其它的時候突然來訪。快樂也不會等我們去感受,不要說你沒有過快樂,因為快樂就在你我身邊。
隻要你注意去發現,去尋找,快樂是無處不在的。一件小事,一個微笑,都可以是快樂的理由。命運之上的風景
有一天讀史鐵生先生的《我與地壇》,文章中,他講了朋友的一個故事。
他的朋友因出言不遜而遭遇人生的挫折,生活中樣樣待遇都不能與人平等,於是他便盼望能以他的長跑來獲得人生的真正解放。
第一年他在春節環城賽上跑了第十五名,他看見前十名的照片掛在了長安街的新聞櫥窗裏,於是有了信心。
第二年他跑了第四名,可是新聞櫥窗裏隻掛了前三名的照片,他沒灰心。
第三年他跑了第七名,櫥窗裏掛了前六名的照片,他有點怨自己。
第四年他跑了第三名,櫥窗裏卻隻掛了第一名的照片。
第五年,他跑了第一名,可櫥窗裏隻有一幅環城賽群眾場麵的照片,他幾乎絕望了。
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去上課了,課堂上,我馳心旁騖,不斷猜測著這個人的最後命運:是不是他最後真的悲苦地放棄了,而讓自己沉淪了下去?或者他終於幸運地讓自己上了一次櫥窗,人生開始柳暗花明?或者,他放棄了長跑,選擇了另一種讓命運轉折的方式?總之,一節課,我都揪心於他的命運,並做著種種離奇的猜測。
下課後,我迫不及待地讀了故事的結尾。
結尾很簡單,簡單得超出了我所有的猜測:“他以38歲的年齡最後一次參加環城賽,結果又得了第一名並破了紀錄。有一位專業隊的教練對他說,我要是10年前發現你就好了。朋友苦笑一下什麼也沒說,隻在傍晚的時候來園中(地壇)找到我,把這件事平靜地向我敘說了一遍。”
“平靜”,多麼讓人震撼的“平靜”兩個字啊。或許,這就是一個從命運的逆境中走過來的人,呈現給生活的最美的姿容。
(馬德)
心靈感悟
人生,就是這樣無奈;人生,也必然會遭遇這些無奈。重要的是,我們以何種心態去對待它,文中的主人公在屢遇挫折後,表現出一副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大徹大悟。
所以,他的“平靜”才能讓人震撼。一碗幸福的白米粥
米是糯米,鍋是沙鍋,火是煤火。每天淩晨4時20分,男人準時點著火,鍋中放水,米淘好了在水裏浸泡著,待水開,放米,大火煮10分鍾後,改文火慢熬。
米在鍋裏撲突突地跳著,男人在爐火旁彎著腰,用勺子一下一下緩緩攪動……
半小時後,男人一手端一碗熱氣騰騰的白粥,一手端一碟淋了香油的鹹菜絲,進臥室,喊女人起床。
女人翻個身,嘟囔一句什麼,又睡過去。男人聽著女人香甜的鼾聲,不忍再叫。
坐在床前,看看表,再看看女人,再看看表。女人卻突然從床上彈起來,看表,慌忙穿衣起床,嘴裏不住地埋怨,要遲到了,你怎麼不叫醒我?他把白粥和鹹菜遞過去:不著急,還有時間,先把粥喝了。
粥是白粥,不加蓮子不加紅棗不加桂圓,這樣的粥,女人喝了5年。男人和女人結婚的時候,家裏沒錢擺喜酒,兩個人隻是把鋪蓋放在一起,便成了一個家。
新婚之夜,男人端過來一碗白粥,白瑩瑩的米粥,在燈下泛著亮晶晶的光。
男人說,你胃不好,多喝白粥,養胃。女人便喝了,清香淡雅的粥。溫暖的不僅是胃,還有心。
他們在同一個廠裏上班,女人常年的早班,男人常年的夜班。男人淩晨4時下班,女人早上5時30分上班。他們在一起的時間,不過短短一個多小時。
男人下班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點火,添鍋。男人隻會熬白粥,他們的經濟狀況也隻允許他煮一碗白粥。就是這一碗白粥,居然也把女人滋養得麵色紅潤。嬌美如花。
後來,廠子效益不好,男人下了崗,可是日子還得過下去。男人拿出微薄的積蓄,女人賣掉了母親留給她的金戒指,湊了錢,開了一家雜貨店。
一隻碗,一把拖把,一個水壺,利潤不過幾毛錢,男人卻做得很用心。
女人下班了,也來幫著打理店鋪。沒人的時候,男人和女人坐在一片鍋碗瓢盆中間,幸福地憧憬。
男人說:等有錢了,咱把連鎖店開得哪兒都是。
女人說:那時候我就不上班了,天天在家變著花樣給你做好吃的。
男人說:哪兒還用你做啊,想吃什麼,咱直接上飯店去吃。
女人撒嬌:不,我就想吃你煮的白粥……
男人便挽了女人的肩,眼睛熱熱的。男人仍然每天早上4時20分準時起床,點火熬粥。
一邊熬,一邊盤算著店裏缺的貨。有時候會分神,粥便糊了鍋底。有時候太困打個盹,粥便溢了鍋。
有一天早上女人起了床,爐子上的粥正咕嘟嘟翻著浪花,男人的頭伏在膝上,睡得正香。女人輕輕抱住男人的頭,心,牽牽扯扯地疼。
那以後,女人堅決拒絕男人給她熬粥。她的男人,實在是太累了。
男人的生意越來越順,到了第七個年頭,他的連鎖超市果然開得到處都是。
女人辭了工作,做了專職太太。他們買了錯層的大房子,廚房裝修得漂亮別致。
缺少的,隻是煙火的味道,因為男人回家吃飯的時候越來越少。他總是忙,應酬繁多,有時候一個晚上要趕三四個飯局。
開始的時候,女人也埋怨。
可是男人說:還不都是為了這個家?還不是想讓你生活得更好一些?後來女人也累了,漸漸的也就習以為常。
女人很久都沒有再喝過白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