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生要敢於放棄(1 / 3)

4.人生要敢於放棄

電視上有一個娛樂節目,就是數鈔票比賽。主持人拿出一大遝鈔票,這一大遝鈔票裏麵,有大小不一的各類幣種,按不同順序雜亂重疊著,在規定的3分鍾內,讓現場選拔的4名觀眾進行點鈔比賽。

這4名參賽的觀眾中,誰數得最多,數目最準確,那麼,他就可以獲得自己剛剛數的現金。

主持人將遊戲規則一宣布,頓時引起全場轟動。在3分鍾內,不說數幾萬元,總能數出幾千元來吧。而在短短的幾分鍾內,就能獲得幾千元錢的獎勵,能不叫人興奮嗎?

遊戲開始了,4個人開始埋頭“沙沙沙”地數起了鈔票。當然,在這3分鍾內:主持人是不會讓你安心點鈔的,他還會拿著話筒,輪流給參賽者出腦筋急轉彎的題目,打斷他們的思路,並且,必須答對題目才能接著往下數。

幾輪下來,時間到了,4名參賽觀眾手裏各拿了厚薄不一的一把鈔票。主持人拿出一支筆,讓他們寫出剛才所數鈔票的金額。

第一名:3472元;第二名:5836元;第三名:4889元;而第四名,隻數出區區500元。當主持人報出這四組數字的時候,台下頓時一片哄笑聲,他們都不理解,第四名觀眾為什麼會數得那麼少呢?

這時,主持人開始當場驗證剛才所數幣值的準確性。眾目睽睽之下,主持人把4名參賽觀眾所數的鈔票重數了一遍,結果分別是:3372元、5831元、4879元、500元。

也就是說,前三名數得多的參賽觀眾,不是多計算了100元,就是少計算了5元,或者10元,距離正確幣值,都隻是一“票”之差。

隻有數得最少的第四名完全正確。按遊戲規則,也隻有第四名參賽觀眾獲得500元獎金,而其他的3名參賽觀眾,都隻是緊張地做了3分鍾的無用功。

得到這樣出乎意料的結果,台下的觀眾先是沉默,繼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這時,主持人拿著話筒,很嚴肅地告訴大家一個秘密:自從這個娛樂節目開辦以來,所有參賽者所得的最高獎金,從來沒人能超過1000元。

全場觀眾若有所悟。

原來,有時候,聰明的放棄,其實就是經營人生的一種策略,也是人生的一種智慧。不過,它需要更大的勇氣和睿智啊。

(唐慧誌)

心靈感悟

貪婪,是人生的一大誘惑,而貪婪有無處不在。在幹擾不斷的情況,貪多求全,貪大求洋,都不可避免地要出錯誤。隻有保持一顆淡泊的心,耐得住寂寞,穩紮穩打,不急不躁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人生要遠離享受

客居南方這個開放城市,我承認自己被生存環境有所改變,但遠離享受的觀念始終如一。

南方珠江三角洲並不是內地朋友想象的那種遍地黃金,要啥有啥,不是的,從來不是。

城市的動畫人生,競爭與奮鬥,誘惑與騷動……整個城市生存格局含蘊著一種亢奮的商業情調。

在商業化的社會裏,或許人民幣、港元、美金多些,名車、大哥大、美女酒樓大廈多些,從內地來的名人也不少,但到了這裏你就很快被湮沒了,所重視的是現在和明天會成為什麼,而不講究你過去是什麼身份,什麼級別。

有幾個名人跟我說“開放城市看不懂了”。其意思十分通俗,一個城市必定有地域文化,而文化的組成部分自然是離不開名人,名人在一定意義上代表著這個地域的文化形象和水平。

這些話是不錯,但事實上很多人理性早已開始傾斜,他們不崇拜名人,不崇拜任何人;他們所崇拜的是自己賺錢的本事,是享受。

我忙於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深究這些形而上學的東西。不過從近幾年名人來這個城市的情況看,電台、報紙上的語言是吝嗇的,給發一條幾百字消息就不錯了。

後來名人學乖了,要來就以私人名義,不張揚,住幾天玩一玩就走了,當什麼事兒沒有發生一樣;名人留下創業做事的,首先要有失去名人光環的思想準備,你與人在一個跑道上競爭,誰也不買誰的賬,名人效應似乎不靈了。曆史是人民創造的,隨便怎麼想都是真理。

去年夏秋之交,有位朋友遠道來看我,這份情義使我無論如何不能帶他到街頭排檔喝酒,正當我思忖喝酒地方時,朋友開口了:“一切從簡,遠離享受,咱們文人不學暴發大款那一套。”

朋友是作家,任一家文學雜誌主編職務,如果他與當地文化係統掛個電話,想出一點理由,憑他那個級別不愁沒人迎送,吃宴席住招待所的,但他不那樣做,不願人家當麵笑哈哈不成敬意,背後說吃了多少招待費。

朋友接著說:“現在是一個急劇轉型社會時期,大家逐漸習慣於用市場經濟杠杆來衡量、判斷事物的價值,內地與開放城市一樣,學術、文化氣氛淡薄了,這是一代學界、文人的悲哀。”所以,他感到這樣活著特煩,跑出來考察一下,末了還笑著說:“看著你老弟‘下海’怎樣當經理。”

送走了朋友,我經常回想起他那句“遠離享受”的話。對照自己的過往歲月,奢侈和享受同樣遠離於我,似乎還從未孜孜以求過。在家鄉上海時,我的工作、寫作如同日子一般都是平平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