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第二年初春,當厚厚的積雪緩緩融化盡的時候,他們吃驚地發現,那黑得泛油的土地不見了,鋪開在他們麵前的是白茫茫的一片泥地,那層白,白得像鹽,白得像一地濃得化不開的濃霜,更令他們吃驚的是,那鵝黃鵝黃的麥苗一片一片地枯萎了,小小的葉子像一根根無力垂下的小小胳膊。
他們跑到幾十千米外的一個地方找到一位老農,老農聽了他們焦急的敘說後,淡淡一笑說:“今年你們可能要顆粒無收了。”
他們問老農他們的農場該怎麼辦?老農說:“沒辦法,最好的辦法就是耐心等待吧。”
“需要等多長時間?”他們問。
“兩年或者三年,甚至是五六年。”老農說。
他們一下子就沮喪起來。為了開墾農場、修建場房、買化肥農藥等,他們每個人都欠下了很多的債務,不用旱災或澇災,就是等,也會把他們全等垮的,因為每個人的債務都背著嚇人的利息呢。
麵對這樣的鹽堿地,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徹底絕望了,有的退股,有的甚至連股金都甩了,幹脆不聲不響地一走了之。
而他沒有,他依舊在一塊一塊地拚命開墾著。他相信,那些厚厚的鹽堿地總有一天會被風雨改良,變成肥沃的良田的。
這一年的冬天,他依舊不急不躁地將所有的地裏撒上了麥種。這一年的冬天,雨水特別豐沛,雨一直淅淅瀝瀝,那雪也特別的大,紛紛揚揚的鵝毛似的,把農場的土地深深地埋起來了。
翌年春天,當地上的雪漸漸消融後,他驚喜地發現,農場的地已經沒有了那些霜似的鹽堿,一片一片的泥土黑黝黝的,沒幾天,農場的土地裏已經是綠苗如茵了。
秋天,農場迎來了第一個豐收年。他滿懷喜悅地又去拜見那位老農:“你說我們農場的地脫去鹽堿最少需要三兩年,但今年已經沒有鹽堿了,而且長出了一地穗大粒飽的好麥子。”
老農說:“小夥子,你運氣不錯,去年的雨水和那幾場大雪給你幫大忙了。其實對付這種鹽堿地,沒有什麼好辦法,它需要的就是一顆忍耐的心。”
(李雪峰)
心靈感悟
忍耐,考驗的其實是一個人的意誌和毅力。意誌堅強者,能夠承受厄運的打擊,能夠不言放棄。忍耐,就可能取得碩果,反之,就可能一敗塗地。有時候,忍耐也是能否獲得成功必不可少的一種品質。成功源於多堅持一刻
傳說,有兩個人偶然與神仙邂逅,神仙教授他們釀酒之法,叫他們選端陽那天成熟、飽滿起來的大米,與冰雪初融時高山飛瀑、流泉的水珠調和了,注入千年紫砂土燒製成的陶甕,再用初夏第一張沐浴朝陽的新荷裹緊,密閉七七四十九天,直至淩晨雞叫三遍後方可啟封。
像每一個傳說裏的英雄一樣,他們牢記神仙的秘方,曆盡千辛萬苦,跋涉千山萬水,風餐露宿,胼手胝足地找齊了所有必需的材料,把夢想和期待一起調和密封,然後潛心等候著那激動人心、注定要到來的一刻。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多麼漫長的守護啊。
當第四十九天姍姍到來時,即將開甕的美酒使兩人興奮得整夜都不能入睡,他們徹夜都豎起耳朵準備聆聽雞鳴的聲音。終於,遠遠地,傳來了第一聲雞啼,悠長而高亢。
又過了很久很久,依稀響起了第二聲,緩慢而低沉。
等啊等啊,第三遍雞啼怎麼來得那麼慢,它什麼時候才會響起啊?
其中一個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放棄了再忍耐,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陶甕,但結果,卻讓他驚呆了。
裏麵是一汪水,混濁,發黃,像醋一樣酸,又仿佛膽一般苦,還有一股難聞的怪味……怎麼會這樣?他懊悔不已,但一切都不可挽回,即使加上他所有的跺腳、自責和歎息。最後,他隻有失望地將這汪水倒灑在地上。
而另外一個人,雖然心中的欲望像一把野火熊熊燃燒,燒烤得他好幾次都想伸手掀開甕蓋,但剛要伸手,他卻咬緊牙關挺住了,直到第三聲雞啼響徹雲霄,東方一輪紅日冉冉升起——啊,多麼清澈甘甜、沁人心脾的瓊漿玉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