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作品本質上的優秀之處是作者對客觀事物的“原樣”呈獻,使看客如身臨其境,能以相對自我的視角對攝影者的主題產生相似或完全不同的心理體驗,攝影者與欣賞者直接或間接地麵對著山川、人間萬象,同是欣賞者亦是創造者,他們都以自己的心靈與視角接近或融合在審美對象所提供與觸發的精神激變之中。“夢回湘西”中的作品在青綠古樸,濕潤幽婉的氛圍中被永安定格與采擷、梳理與擢選,又被創造性的心靈所審視與剪裁。羅伯特·卡帕說過:“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炮火不夠近。”那些從湘西捕捉熨攜來的景致與情思,說明永安是知道接近什麼和如何去接近的。
永安的影展是我印象中青銅峽這個地方的第一個青年攝影家的個展,他的40多幅裝幀精致的作品和自費籌展的激情和意誌使我們興奮與感歎。這個農業集中的地區有較濃的農耕氣息,文化方麵的建設的確尚不夠“檔次”,風俗中的“葷話”與“秧歌”仍是這裏的“集體無意識”。雖然很多人也有照相機,但攝影機械與精神仍有隔離,永安的個展在這裏是個突破。永安非常注重自己各方麵的藝術修養,他涉獵較廣,文章、法書均有較高造詣,作品多次在全國各類文學、書法大賽中獲獎,對於攝影藝術的研究與應用也以臻成熟,據我所知他已集有相當數量的各類題材的攝影作品。這次展覽的作品新穎精美,爽然佳構,想來他在湘西這個地方徜徉俯仰,數日的尋古探幽、訪仙問樵、漫步古街身心扶搖,於構圖取景中自然流露出人文關注;對民俗世事、地域風光、人跡遺韻的抓取中再現出光與色的音律,心與物的交融,詩與夢的組合,使我們在夢遊神迷中感受沈從文先生潤墨與輕撫過的痕跡。閉上眼,仿佛能感受到沅江、沱河仍在精美的畫麵中靜靜地流淌。兩岸人潮,擊水捕鴨的場景或許已沒有了吧?但依然有競渡與沉船,隔著歲月與憂傷,那美麗善良的姑娘也許仍在遙望,古老神奇的故事與誘人的歌謠仍在傳唱著吧?那讓人魂牽夢繞的楚風湘韻,那半人半仙的纏綿之地啊。
再讀鳳凰
王震
知道鳳凰美麗的外延,是因為讀過一代文豪沈從文先生的《邊城》。認識鳳凰厚重的內涵,則是緣於觀田永安先生的《夢回湘西》攝影展。
田永安先生《夢回湘西》攝影展,大大小小、林林總總四十多幅攝影作品,乍看是他在不經意之中視覺的瞬間凝固,實則是永安先生凝集曆史、凝集文化、凝集民俗風情以及作者厚積薄發心路曆程的點滴表露。他的每一副作品就像電視劇中的一個分鏡頭,彼此獨立而無聯係,但組合起來就是一幅流動的湘西民風、民俗文化曆史長卷。綜觀《夢回湘西》攝影展,先不看他的攝影技巧嫻與熟,攝影構圖美與拙,就它抓拍湘西民風、民俗的細膩和湘西曆史沉澱的到位,足以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和無窮的回味。
鳳凰地處雲貴高原東段、湘西西部邊陲,與世界文化遺產張家界同屬武陵山脈,因境內西南方有鳳凰而得名。
鳳凰之美,美在她的曆史沉澱。徜徉在古城的青石板上,貪婪地撫摸一塊塊傷痕累累的青磚紅瓦,叩響一棟棟陳舊破敗的深宅大院,心中幻想著這樣的情景,使久蟄的情緒不自覺地處在亢奮之中。透過畫麵中殘存的城牆、城樓,仿佛能依稀聽到舊時交戰的號角。廝殺聲、戰鼓聲、馬蹄聲,無不使人產生曆史的滄桑感。蕩舟在沱江上,青翠的山,碧綠的水,懸崖上的吊腳樓,碼頭邊苗族姑娘的笑聲,構成了一幅幅濃墨淡彩的山水畫。
鳳凰之美,美在她的人傑地靈。鳳凰的靈秀山水,曾養育出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名聞中外的“鄉土文學之父”沈從文,南國詩人田興六,譽滿世界的畫壇巨擘黃永玉等傑出人物。而把鳳凰推向海內外的功臣首推已故著名作家沈從文,在他的代表作《邊城》及散文《湘西散記》中苗族姑娘“翠翠”及家鄉鳳凰一帶的無限風光牽動了無數讀者的心,沈先生留於後人的文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認識我”,更是膾炙人口,讓人浮想聯翩!
鳳凰之美,美在她的民風淳樸。古往今來,鳳凰的苗族、土家族人民勤勞善良,剽悍勇敢,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把鳳凰打扮得嫵媚動人,古樸有趣。鳳凰雖然地處偏鄉僻壤,但文化氛圍濃厚。鳳凰人非常愛戲,無論男女老少都能哼幾句地方小調,閑暇時間都喜歡到城隍廟看“灘戲或陽戲”。穿行在鳳凰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鳳凰人在自家屋門上貼的各類喜慶門聯。如在小吃攤上吃些特色小吃,間或能學幾句雖無文字但有聲音的常用苗語。徜徉在永安的攝影作品中,心中這樣的感覺和場景就如小溪般潺潺流過,仿佛一伸手,就可以觸摸到鳳凰滑潤的肌膚,感受到鳳凰濃鬱的民族氣息。
鳳凰人用他們的雙手創造了一個文明的曆史文化名城,同時又用他們的心血保護著一個燦爛的曆史文化名城。田永安先生則通過“夢回湘西”攝影展,把一個濃縮了的鳳凰,把一個擴展了的湘西帶給了久居內地的我們,讓我們的心靈接受了一次美麗的沐浴,讓我們心中的鳳凰,在心靈的深處展翅高飛了起來!
洞開心靈之窗
——田永安“夢回湘西”攝影展觀感
蘭淑芳
“折磨”這個詞我一直不喜歡使用,因為它的表達會使人痛苦和難受。然而,參觀完田永安“夢回湘西”攝影展後,每天我都像一位難產的孕婦,被作品裏觸及靈魂的東西糾纏、折磨著欲罷不能。我痛苦地醞釀著情緒和精力,期待著“分娩”如火焰般照亮我的心靈與思維,以此來表達我真切的感受。
這樣的時刻終於在漫長的折磨中來到。它伴隨著漫天飛舞的瑞雪、積雪邊緣晚霞初露的笑容、靜謐祥和的氛圍以及我神聖期待的心跳開始了低回的訴說。令我慚愧的是,我沒有專業攝影者的藝術素養,更沒有攝影工作者具備的理論水平,僅憑直覺感受到了一種美,這種美隻能感受卻無法表達。我想我的淺吟低唱犯了人類最低級的錯誤——愚蠢,可是我的心靈確實與作品的某種“靈光”不期而遇,如一見鍾情的男女,凝視的瞬間已是前世緣到的永恒。
不知是有意還是偶然,田永安“夢回湘西”攝影展選展的季節真可謂匠心獨運。在西北戈壁的偏僻一隅,又遇寒風凜冽瑞雪覆蓋著的嚴冬季節,當我攜裹著寒風雪花飄進展廳,突然被眼前獨特秀麗的景色所震撼——或許是內外環境差異造成視覺上的衝擊?那天我第一遍欣賞時絕對的斂聲屏息,心裏的美感被喚醒時的羞澀,讓我隻能悄悄駐足欣賞。我清楚心靈深處蟄伏的美感在漸漸複蘇。湘西清澈的山水、古樸而獨具風情的屋宇,坐落在水邊有著濃鬱地方特色的建築與那裏的人文景觀民俗風情融合在一起,複活著沈從文先生小說曾留下的痕跡。我沒去過湘西,當我懷著靜謐的心情瀏覽作品時,感覺自己正漫步在湘西的土地上、山水間。那種秀雅、自然、樸拙、真誠的美感,使我不忍輕易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