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富蘭克林的政治生涯
18世紀的歐洲社會,一直是一個動蕩不安的社會,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之間,戰爭屢有發生,但在1747年的7月以前,戰爭是在遠離美洲大陸的海上進行的。這以後,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747年的夏天,法國的軍艦突然航至美洲的沿岸,開始攻打英國的殖民地,此時此刻,還沉浸在一片安然詳和氛圍中的美洲人才剛剛醒悟,深感恐慌。
當時的費城,處於一個毫無防備的狀態中,不要說用於戰爭的軍艦大炮了,就是用於戰爭的士兵軍隊,也是不存在的。
在“共讀社”的一次例會上,富蘭克林勸慰大家不要著急,更不要慌亂,不妨平心靜氣地坐下來想想:我們這個城市,既沒軍隊,更沒有大炮、軍艦,在我看來,現在惟一的辦法就是動員全體市民,從我們自身做起,積極備戰吧。
富蘭克林的建議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當天晚上,富蘭克林就和朋友們行動起來,他們聚在一起整夜未眠,商量起草了一份“備戰宣言”, 富蘭克林理所當然地成為了這篇文章的主筆,在文中,他號召所有市民行動起來,團結一致,準備保衛家鄉。
第二天,“備戰宣言”一文在報紙上一登出,立即引起了廣大市民的積極響應。但是,來自教會的反戰呼聲也很強烈,為此富蘭克林不得不又寫了一封“致教會的公開信”,在信中富蘭克林質問,既然上帝主宰了一切,為什麼還讓戰爭發生?既然戰爭是殘忍的,上帝為什麼還允許它發生?如果放棄了備戰的準備,人們將會遭受怎樣的危害呢?
富蘭克林的公開信雖然沒能駁倒教會勢力,但卻使廣大市民明白了積極備戰的迫切性。整個費城及附近的村莊都熱鬧起來了,人們都自覺地組織起來,為保衛城市獻計獻策,出人出力。在富蘭克林的提議下,勇於參戰的年輕人們積極操練,隨時準備投入到戰鬥中去。
當時許多人都很敬佩富蘭克林的能力,一致推薦他來做這支新成立的隊伍的隊長,但是被富蘭克林謝絕了,他謝過了眾人對他的信任,並說明自己沒有戰鬥的經驗,推薦一位退伍軍人作為隊長,自己更願意做一個普通的戰士。
隨著戰爭的炮火聲越來越近,臨時軍事委員會經過商量後,決定購買一批武器,這份提議被提交到議會後,出人意料的是議會並沒有給予批準,因為受到教會的反對,政府方麵也並不想浪費一大筆錢財。
沒有辦法,富蘭克林和他的朋友們隻好準備用自己的力量來爭取這一筆費用了。他和朋友們紛紛走上街頭,向普通市民募捐,富蘭克林也特意給他在科學界的朋友們寫信,說服他們幫助爭取捐款,這樣,經過3個月的辛苦奔波後,終於籌足了購買軍事武器的資金,富蘭克林又親自和朋友們一起來到了倫敦,購買了一批當時戰鬥用的大炮等武器,全費城的人民都作好了隨時戰鬥的淮備了。
1748年秋,法國與英國講和了,戰爭的腳步也因此停止了,雖然戰鬥沒有來臨,但是富蘭克林卻用他的行動贏得了人們的讚揚,他無愧於一個勇敢的市民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