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1 / 2)

第六十八章

於是富蘭克林每天從圖書館出來後,都會去碼頭轉上一大圈,最初他先學習的是法語,一到碼頭,他就同那些法國來的人們交上了朋友,他拜那些人為師,刻苦練習口語,所以隻用了3個月左右的時間,他就能用法語進行一般的會話了,一般隻在字典的幫助下,就能讀懂大意了。所以當他把從法文原版書籍上看來的內容向朋友們講述出來時,朋友們都不由得佩服起他的學習精神了。

攻下法語後,他又定下了一個計劃,那就是學習意大利語。當時他把自己計劃向“共讀社”的朋友們提起時,格斯很讚成,而且還提議同他一起學習。於是兩個人商量該去哪裏學習呢?後來格斯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去請教堂裏他認識的一個神父每天定時授課,盡管富蘭克林對此並不是很讚成,但最後格斯勸他以學習為第一位,終於使富蘭克林接受這一提議,兩個人開始學習意大利文了。

格斯除了讀書外,還有一個愛好,那就是下棋,簡直就是一個棋迷,每天兩個人下課後,他都要拉著富蘭克林下上幾盤,美其名曰換換腦,而且久戰不倦,這樣兩個人總是一起下,時間長了兩個人的棋藝已是不分上下了。

有時發生車輪戰,要一直下到深夜。富蘭克林深感這樣簡直是太浪費時間了,這樣下去是不行的!於是第二天,特意與格斯定下了下棋的約定,兩個人每對壘一次定下輸贏後,勝者為師,用意大利文向敗者提出問題,敗者必須也用意大利文回答,以考核對方每天學習的知識,如果誰不能回答上來,就取消第二天的比賽。如此一來,兩個人不光棋藝大增,而且又鞏固了外語,進步飛快,後來老師也忍不住誇獎他們的學習成績了。

外語的學習是觸類旁通的,富蘭克林學習外語的腳步從沒有停止過,後來他又學習了西班牙語,已經達到了直接閱讀文學原著的水平。於是朋友們在一起,富蘭克林又多了一項任務,那就是遇到不懂的問題,他去查一些外文資料,然後再向朋友們解釋一番。朋友們對於富蘭克林能在短短的時間內掌握了好幾門外語知識都很敬仰,格斯甚至很風趣地說:“我們的富蘭克林先生是一個沒有國籍的人,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大受歡迎!”

“共讀社”在富蘭克林的主持下,一直堅持活動著,從未中間停止過。社友們研究學問,既增長了知識,也陶冶了情操,這個團體對富蘭克林的事業發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富蘭克林在此交了許多朋友,廣為參加社會活動,漸漸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影響。

但同時,富蘭克林也開始集中時間和精力進行科學研究,一直以來,他從沒有忘記揭開雷電之謎。每年的盛夏,雷雨時節,他都要細心觀察,作下了許多紀錄。他記下了各式各樣的雷,有的似戰鼓聲聲,有的驚天動地,有的震耳欲聾,有的餘音不了,可是查閱了大量書籍,他還沒能弄清雷電的原因,而且隨著廣為接觸科學知識,他漸漸地對於英國科學家科林遜的關於“氣體爆炸”的這一學說也產生了懷疑。後來他還同科林遜取得了通信聯係,經常向科學家請教一些科學知識,談起了自己的許多想法,在科林遜的影響下,富蘭克林也逐漸認識到了科學技術應該是造福人類的。

富蘭克林曾發明過一座新式暖爐,但他並沒有申請專利為自己賺錢,倒是有許多鐵匠鋪紛紛製造了許多新式火爐,銷往外地,並因此大賺了一筆,朋友們為此都有些不理解,紛紛責備富蘭克林不該讓小人們因此而得利,但富蘭克林卻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東西都是由別人發明而我們深得其利的,現在我們偶有發明了,也應該無償捐於社會,這是每一個有良心的人都會去做的。”

涉足電學研究

1745年的冬天,電學界傳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德國的科學家克萊斯發現了電震現象。”原來克萊斯把一根鐵杆放入潮濕的玻璃瓶子裏,然後用金屬線把摩擦起電產生的電荷,引到鐵杆上,他本意是想看一下電是否能儲存到瓶子裏,可是當他無意中碰了一下鐵杆時,卻被震得昏倒在地。這一次實驗被人們稱為“萊頓瓶實驗”,人們也因此對電產生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使世人第一次知道了電的威力。

第二天夏天,富蘭克林回波士頓看望老母親,此時老父親已經去世3年了。在那裏他看到了一位英國人的電學實驗表演:碎紙片會被吸到人的手上,金屬杆會冒出火花。

這個表演給了富蘭克林以很大的啟發,下定決心自己有機會也要試一試。

後來富蘭克林回到費城後,恰巧收到了好友科林遜從倫敦給他寄來的一隻經過改裝的萊頓瓶,瓶子裏有外國製的金屬簿片,導電性能會很明顯的。富蘭克林收到這個不遠千裏的禮物後,很是高興。第二天稍做準備後,就邀請幾位摯友來到了自己的家裏,模仿克萊斯的實驗給他們看,從而邁出了他在電學實驗研究領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