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2 / 2)

英國官方想封他為爵士,給他加一個貴族的頭銜,使他永遠擺脫平民的身份,但是官方每一次派人試探都遭到拒絕。他始終這樣答複:“法拉第教授出身平民,他不想變成貴族。”法拉第至死都沒有忘記,他是鐵匠的兒子,他的血管裏流的是鐵匠的血液。他更沒有忘記,他自己當過報童。他對報童永遠懷有一種特別親切的感情。他在街上走過,看到報童,心裏總禁不住要升起一股柔情,他會停下腳步,撫摸一下他們那蒼白的臉孔和瘦削的胳膊,對他們說幾句親切的話,或者故意多買幾張報紙。特別使他不能忘記的是,他是訂書匠出身,他不能忘記自己的手藝。在他最後的時日裏,他用自己蒼老、粗糙、傷痕斑斑的雙手,把40幾年的實驗日記全部裝訂成冊,贈送給皇家學院。

1857年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班特利勳爵辭職,皇家學會學術委員會一致認為,如果能請德高望重的法拉第教授出來繼任會長,那是再理想不過的了。學術委員會派法拉第的好友丁鐸爾和幾名代表勸說法拉第接受這個職位,因為這是一個英國科學家所能享受的最高榮譽。但法拉第並不追求榮譽。他從一開始踏入皇家學院的門坎就記住了戴維的一句話:“年輕人,你可知道,牛頓說過:‘科學是個很厲害的女主人,對於為她獻身的人,隻給予很少的報酬。’她不僅吝嗇,有時候還很凶狠呢。”對這樣的一位“女主人”,法拉第愛她,癡情於她。他除了獻身於她,從未想到要從她那裏得到什麼榮華富貴。他對丁鐸爾說:“丁鐸爾,我是個普通人,到死我都將是個普普通通的邁克爾·法拉第。現在我來告訴你吧,如果我接受皇家學會希望加在我身上的榮譽,那麼我就不能保證自己的誠實和正直,連1年也保證不了。”丁鐸爾和代表們失望地走了。

過了幾年以後,皇家學院院長諾森伯蘭公爵去世,學院理事會又想請法拉第出來當院長,法拉第又一次拒絕了朋友們的好意。

法拉第不喜歡榮譽,他隻喜歡他的科學事業。當他已到68歲高齡的時候,他還邁著蹣珊的步子,跑到泰晤士河畔滑鐵盧大橋附近的一座高塔上搞科學試驗。1862年,他已71歲,但還在實驗室裏工作,同年3月12日,他寫下了他的最後一條實驗日記,編號為“16041”。

最後的日子終於來到了。他辭去了皇家學院的職務,住進了英國女王贈送給他終生居住的房子裏。他的忠誠的妻子薩拉陪伴著他,四隻蒼老的手常常握在一起,他感謝她,她為他付出了終生的辛勞,她陪他度過了那些最艱難的時刻,他們的愛情像一顆燃燒的金剛石,持續不斷地發出白熾無煙的耀眼光華達46年之久。他們結合的深度和力量,法拉第認為其重要性“遠遠超過其他事情”。法拉第度過了自己十分有意義的一生,他對人生已不再留戀,但如果說法拉第還有什麼牽掛,那就是不放心薩拉,他沒有給自己的妻子留下多少財產,又怕將來沒有人照顧她……

但自然規律是不可改變的。1867年8月25日,法拉第像往常一樣,安坐在他的椅子上,他睡著了,再沒有醒來。塵世上失去了一個哲人,天堂裏多了一位聖人。居裏夫人

童年時代

1867年11月7日7時,一個新的生命在美麗的波蘭首都華沙誕生了。她就是瑪妮雅。小瑪妮雅有一個叫約瑟夫的哥哥和3個姐姐:大姐蘇菲、二姐布羅尼雅和三姐海拉。

瑪妮雅的父親斯可羅多夫斯基是位學識淵博的學者。瑪妮雅的母親是一所全國聞名的寄宿女子中學的校長,全校的女孩子都十分敬仰她。

瑪妮雅從小就有著驚人的記憶力。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瑪妮雅也已到了入學的年齡。

瑪妮雅穿著幹淨的水手裝製服,手裏提著一個書包,高興地跑進那夢想已久的教室。

她睜著大大的眼睛,聚精會神地聽著老師講課。當然,她的成績在班上也總是第一,無論是法文、算術,還是曆史,她都比別的學生優秀得多。但厄運並沒有放過她,首先是父親失業,大姐蘇菲被病魔奪去生命。

最痛苦的是1878年5月9日,母親因肺病去世。

10歲的瑪妮雅,在父親失業、親人訣別的痛苦遭遇中成熟並長大。迎接她的是貧困和惡劣環境的考驗。但家庭的不幸,並沒有影響到瑪妮雅的學習,反而使她更加專心致誌地學習。在學校裏,瑪妮雅雖然比同班的孩子小兩歲,但是她卻有著超人的記憶力,總是班裏的第一名。

就這樣,瑪妮雅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位於克拉科維大道的一所名牌皇家中學,這裏完全是俄國化的教學方式。

哥哥約瑟夫從男子中學畢業,並獲得了一枚金質獎章。接著,約瑟夫考入了醫科大學,二姐布羅尼雅在中學畢業的時候,也獲得了金質獎章,她的誌向也是學醫,但波蘭大學不收女學生,而家裏又供不起她去國外留學。

1883年6月3日,瑪妮雅中學畢業,同樣獲得一枚金質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