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2 / 2)

就在傑弗裏斯大法官眼見勝券在握,洋洋得意之時,平時訥於言語的牛頓挺身而出。他簡潔機智的反駁切中要害,有力地回擊了詹姆士二世的無理要求,把大法官傑弗裏斯氣得臉色鐵青,呆若木雞。

牛頓以少有的驚人勇氣和果敢為劍橋爭得了榮譽,捍衛了權利。正如在科學上,為追求真理而孜孜不倦一樣,牛頓在這次政治鬥爭中,同樣表現出了大無畏的精神。在這次的“奧爾本事件”中,牛頓出色的表現為他以後的從政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688年6月,詹姆士二世的兒子出世了。這意味著新教徒完全失去了希望。

由於推行殘酷的暴政,詹姆士早已成了孤家寡人,他的女婿——荷蘭執政官威廉用武力把他趕下台,自己登基即位,史稱“光榮革命”。經過鬥爭和協商,威廉在英國建立起了君主立憲製。

新國王威廉即位後,於1689年1月召開新的國會。牛頓在維護學術權威的“奧爾本事件”中表現突出,深為劍橋大學評議委員們所欽佩,於是他被推薦為國會議員。

由於牛頓在科學上的輝煌經曆,由於他在“奧爾本事件”的忠於信仰,他很快成了一位最受尊敬的議員。

但是,牛頓在連續兩年的議員生活中,並沒有快樂可言。本來,他是一個專心於科研的學者,而今,離開實驗室和書齋,讓他整天為接待客人而忙碌,還得時不時地應付大大小小的會議,實在太無聊了。他似乎對政治沒有多大的興趣,在擔任議員的兩年中,他幾乎一直都保持著沉默,似乎任何會議討論的事情都和他沒關係。雖然牛頓在議會中沒有發表過任何言論,但是他卻象征著自由與民主,那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在成為議員後,牛頓雖然有了顯赫的身份、地位,但他的生活卻仍很困窘。許多朋友都同情他,並為他四處奔走,希望能為他謀得更合適的職位,但這些努力都不見成效。

正為生活所累的牛頓,又遇上了另一件不幸的事,那便是母親的去世,牛頓的母親為了照顧染上熱病的弟弟,自己也不幸染上了熱病,不久便臥床不起了。牛頓自小沒有父親,辛苦勞作的母親是牛頓的依靠。他經常在實驗、工作之餘去鄉下看望母親。現在,得知母親病危的消息,他日夜兼程趕回老家。當天晚上,牛頓坐在母親的病床前,親自照顧他老人家。

想到母親一輩子忙碌、奔波,始終辛苦勞作,想到自己身為大學者卻不能為她老人家提供優越的生活環境,牛頓不禁神傷,感到對不住母親。

母親漢娜的病情一天天惡化,在牛頓趕回來沒幾天,她便去世了。母親淒涼的死深深觸動了牛頓,他不願再把生命全消耗在厚厚的材料和草紙上。當議員的生活使他漸漸意識到現實生活的樂趣,他體會到了科學之外的另一種形式的快樂。

往日對科學研究的熱情像潮水一樣在一點點退去,牛頓把目光投向了現實的領域。他急切地希望走出校園,去尋求另一種生活方式。

但是,現實偏偏很殘酷,希望繼續任議員的牛頓沒能如願,他不得不離開議院。在沒有新差事之前,他也不得不仍舊從事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