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軍統局在行動之格殺陳??(2 / 2)

陳籙由於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平時保安十分小心,他的住宅東北緊靠公共租界意大利警備地區,南邊是公共租界英軍警備區,靠近滬西警察署,西距偽政權特工丁默邨、李士群等活動的據點很近。平時出動經常幾人穿一樣的服裝,以迷惑殺手,但百密一疏,終於在回家過年的時候被軍統特工找到了下手的機會。

陳死後,上海各報競相刊載特大新聞:“鐵血軍破門而入,偽外長即登鬼門”。

南京偽維新政府為陳籙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滬、寧兩地均下半旗,並對陳籙家屬發給10萬元撫恤金。

這次刺殺十分成功,劉戈青是華僑出身的軍統高級特工,氣質與軍統中常見的江湖豪客類型人物不同,潔身自好,忠誠勇猛,曾在軍統臨豐訓練班受訓。而且,由於負責槍械的林之江叛變投敵,劉手中隻有幾支埋藏經年已經生鏽的手槍和14發子彈,依然出色地完成了這次刺殺,堪稱經典。

值得一提的是,曾有朋友認為張愛玲寫《色戒》,還和刺殺陳籙有點兒關係。

這是因為陳籙與張愛玲是親戚——陳的妹婿李國源是張愛玲的大表哥(張愛玲是李鴻章的外孫女,李國源是李鴻章六弟的孫子),兩家頗有往來。所以因為陳籙死得悲慘,家人痛苦不堪,張愛玲對抗日組織的刺殺行為不太認同,認為其過於激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說起來,陳籙是個複雜的人物,他是法學大家,有人這樣評價他:

陳籙是福州人,巴黎大學的法學博士,回國後因為這“博士”學位換了個“進士”的地位,學問還是有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句話就是他從法國弄來的)——不過因為“陳籙”這個官場上的名字太臭,所以在討論學術問題的時候通常都說“陳任先”(任先是他的字),所以好多人都不知道大法學家“陳任先先生”其實就是“大漢奸陳籙”。

算起來,1939年是陳籙第二次被刺殺了。頭一次是在1921年擔任法國公使的時候,因為裏昂的留學生(就是蔡和森、陳毅、向警予那一幫)被驅逐回國,一位姓李的四川小夥跳出來朝陳公使的汽車打了兩槍,結果打到了張瑚(北洋政府財政總長,與王揖唐是親家)的身上,陳籙反倒屁事沒有。

這回是專業特工出手,陳籙當然就逃不過了。

他也曾在外交史上有過貢獻。1915年,陳任駐庫侖辦事大員,與俄國進行了艱苦的談判,迫使外蒙取消獨立,承認中國的宗主權,是有功的。

那麼,是不是因為這個就不應該刺殺他呢?

人是會變的,有的變好,有的變壞,也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比如龐炳勳,他後來的確當了漢奸,但抗戰初期他打日本也是很堅決勇敢的,不能說他那時候就是偽裝;汪精衛是神奸巨蠢,但他少年時刺殺攝政王的舉動,我認為也是一個真正的革命黨。這些,我們無需否認。

但陳籙早年的貢獻,與後來當了漢奸是完全的兩回事,特別他還是主動下水當的漢奸。

爾功爾勳,國家人民酬爾以位以名。

爾作漢奸,便活該人人得而誅之。

其實道理就是這樣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