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美育從多方麵提高人的素質和文化品格

美育的實施,不等於開設幾門美育的課程,而應貫穿於全部教育環節中、貫徹在整個社會生活中。從兩個方麵談。

(1)空間方麵,即整個社會生活。營造優良健康的社會文化環境。特別是大眾傳媒,其人文價值導向到底是什麼。現在電視的影響麵非常大,但其文化內涵、價值、格調都存在很多問題,它對下一代人的影響不容忽視,從事傳媒工作的人員應具有“理論責任感”。

(2)時間方麵,美育應貫穿人的一生。一生的教育應從胎教開始,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而大學畢業後的教育更重要,直至退休後的精神生活。美育對人生的影響是多方麵的,可以歸納成幾點。

第一,培養審美能力。美育培養對感性世界無限風的形式的感受,體育對內涵豐富意韻的感受。如果常用功利的眼光看待事物,會使世界千篇一律、暗淡;轉用審美的眼光看待世界,世界則無限豐富。美育培養人體驗人生的意義、價值的能力。這有別於科學的認識——發現本質規律,得到知識體係。美育是體驗人生的價值,審美能力即體驗人生的能力。

第二,培養想象力。

第三,培養創造的欲望。

審美即發現,發現即創造。審美創造審美意象。鄭板橋畫竹有“眼中-胸中-手中”之竹的區別,這就是創造。藝術欣賞也是這樣,心的過程也就是審美創造的過程。

第四,培養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美育可以使人了解美好事物的不可重複性、獨特性,並了解美好事物對生活的意義。藝術作品具有“多義性”、不確定性,這是藝術不同於理論、政作品的區別。產生美感的差異性和豐富性,因審美者的差異、更因作品本身的無限性與不確定性而起。

第五,培養對個性的尊重。科學成果是普遍性規律,是可重複的,而審美活動是獨特的、一次性的,是獨創、不可重複的。“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個性不同,審美體驗不同。美育培養廣泛趣,培養寬胸襟和人文氣氛。

第六,培養群體意識。

藝術活動具有共同和社會化的功能,能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孔子說:“詩可以群”,它可以培養群體意識,在現代社會針對人與人日益疏遠的傾向,美育顯得更加重要。

第七,培養寬廣平和的心境。美育可以拓寬胸襟,是成就事業的必要條件。藝術有淨化功能,可把過分極端的情感釋放出來而達到平和。

第八,培養超越的精神。人的感性存在(空間、時間)是有限的,但有追求無限、永恒和自由的要求,這就是超越的要求。審美可以用自己所特有的方式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功能,可以超越生存的有限。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後來有很多人批評這個觀點,認為“幼稚”,認為宗教除了認識,還有社會方麵、人性方麵和心理依賴等,僅用教育是無法取代的。人類發展有可能消除宗教,但人的精神的超越需求是永恒的,除了宗教,隻有審美活動具有使精神超越的功能,這是一種積極的超越。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以美育代宗教”,就有了新的價值。

八個方麵,可歸結為,美育是人(精神)的最高層麵,可以提升人生的境界。

美育與提高人的人生境界

人生是有限的,但每個人的人生意義價值不同,構成不同的人生境界。表現在內在心理稱為“胸襟”或“格局”。表現為言談舉止賊為“氣象”。古代思想家強調,不僅要增加知識學問,更重要的是拓胸襟,提氣象,升境界。北大老一輩學者稱蔡元培先生有“光風霽月”的氣象。除知識外,更要注重人文內涵,追求完美的人生。現在提倡學生的自由發展,但也要引導,價值有高低之分,要引導學生追求更高的價值。人生有三個層麵:

(1)為俗物層麵,柴米油鹽,這是人生存所必需的,還有如工作中的應酬,不可脫離。

(2)層麵為事業,為國為家建功立業,可以是多方麵的:科研、經商、藝術……,最昊能夠把個人價值與國家需要統一起來。

(3)為審美的、詩意的層麵。人需要做事,但要有些詩意。這個層麵沒有直接的功利,但是又是成就事業切實需要和不可缺少的。

這三個層麵應當恰當地搭配,不能把某個部分過分膨脹。隻有事業的成功不一定就最完美。這三個層麵也會相互影響。有時,事業的本身就具備了或可以上升到審美層麵;審美能力的提高也會促進事業的成功甚至俗物層麵的充裕。審美使人“脫俗”或“免俗”:振其暮氣,蕩其濁氣。三個層麵互現、互滲,從事業、俗物的層麵可以看到格調和情趣。前兩個層麵依賴人生體驗,美育的最高層麵是提高人生的境界。

7.美育對學生全麵發展的意義

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類從愚昧走向文明、從低級走向高級的曆史進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教育方式。它是對審美對象形象直觀的情感體驗,是采取完全自由、沒有任何強製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之中完成的教育。它通過培養和提高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的鑒賞力和創造力,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素質。它不僅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人類自身美化、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徑。學校美育是切實貫徹教育方針,全麵提高教育質量,培育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內容,對於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美育有助於培育學生的道德情操

人的行動總是受一定情感支配的。人們的任何道德行為都是發源於人們的內心指令,一切道德規範,隻有當它成為人們的內心信仰和內在需求之後,才能在實踐中付諸行動。也就是說,隻有當人們不僅從理性上認識應該這麼做,而且從內心情感上也心甘情願地去這麼做的時候,人們的道德信念才能是堅定的、穩固的。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人的情感對人生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而情感的開發與升華,隻能通過情感的作用。美育正是依靠社會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形象來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從而使學生在效仿榜樣的潛移默化中實現美德教育,通過情感的變化來分辨美醜,自覺地趨善避惡,實現道德情操的升華。

美育從內容到形式都帶有很強的藝術氣息,可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這樣的情景中“融美於心靈”,在感化、啟發和誘導下,通過對美的欣賞,使感官接受審美對象發射出來的信息,使其與大腦中原來儲存的審美經驗相聯係,引發聯想,與審美對象之間產生情感的交流和共鳴,從而得到感官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滿足,理智上的啟迪,進而蕩滌靈魂,追求美好,摒棄卑微與自私,自覺揚起追求社會理想和高尚人格的風帆。如但丁《神曲》中的女神貝阿特麗采,表現了追求崇高真理的精神和關懷人類命運的熱情,把人們引向無限豐富的美的境界。

因此,對學生實施美育可以幫助他們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提升美好的人生境界,使他們認識到生活中並不僅僅在於吃喝玩樂,除此之外還有高尚愉快的精神生活可以為人所享受,放棄這種精神之樂,才是人生最大的遺憾。

美育有助於培育學生的健康心理

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之後,不可避免地會被自己所創造的成果所困累、所束縛,為了這些身外之物而去追逐世俗,本身獨立自主的人格反倒成了這些身外之物的奴隸,人格被現實利益所瓦解,呈現出分裂的趨勢。在自然經濟的農業社會生活中,人們還沒有被現代工業文明那樣的經濟秩序所束縛,還有一定的自由;而在現代文明社會中,經濟生活的運轉,以及伴隨而來的人生的勞累奔波,使人們的精神生活平庸單調、百無聊賴。許多人對於生活意義的理解完全受製於現實的物欲,而迷失了對於生活意義的領悟,不能回轉內心,升華精神。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格相對於過去的年代要自由得多,人們有了更多選擇的自由,少了很多的人身依附關係。但是,由於市場經濟受商業利益的驅動,適者生存,優勝劣態,是市場經濟的鐵定法則,它使人格成為其臣民,所以市場經濟中的商業活動對於包括學生在內的當代人格的解構會帶來一些負麵影響。

美育中蘊涵著豐富的人格力量,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靈,對促使學生形成健康心理起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熏陶作用。由於生命的需要,藝術作品融合了人類的真情實感和審美理想。高爾基曾經這樣論述人的創造與人本身的關係:人所創造的一切東西,每一件物品中,都包含著他的靈魂。

美育有別於其它教育之處就在於它是一種自由的形態,通過“寓教於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使人的心靈得以淨化。這是因為美與人的心靈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話說,美是情感知識與道德的橋梁。美育就是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美,對人進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顆豐富而充實的靈魂,並滲透到整個內心世界與生活中去,形成一種自覺的理性力量。這是其他教育無法做到的。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認為:“美感教育的功用在怡情養性”,“文藝能給我們更深廣的人生關照和了解”,“能幫助我們建設更完善的道德基礎”。美育可以給人的心靈以本質的定性,一切的美育活動都是以此為基本出發點的。心靈主要是指人的思想與情感。美育給人的心靈以本質的定性,就是指美育要為塑造美的靈魂而奮鬥,使人具有崇高的審美理想,有正確的發展方向,也就是要有一顆豐富而充實的心靈,並滲透到整個內心世界與實際生活中去,並形成一種健康的、自覺的心理力量,引導人生不斷走向完美境界。

美育有助於培育學生的審美能力

法國雕塑大師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確如此,隻要我們睜開眼睛,印入我們眼簾的有千姿百態的自然美、形形色色的生活美與斑駁陸離的藝術美。可是這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發現它。如何才能善於發現美呢?這就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是指在審美活動中發現、感受、判斷、評價和欣賞美的能力。它作為人類的一種高級的實踐能力,包括審美感受能力、審美鑒賞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而美育的主要著眼點正是通過美的教育來培養主體審美方麵的能力,也就是提高主體從審美的角度去感受世界、鑒賞世界、美化世界的能力,從而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我們的環境越來越美,我們的人越來越美。正如盧梭所說:“有了審美能力,一個人的心靈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各種美的觀念,並且最後接受同美的觀念相聯係的道德觀念。”審美感受力是審美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所謂審美感受力是指主體的審美感覺器官對審美對象的感覺和把握,隻有首先感到美,才能進一步鑒賞美,才會引起情感的波動。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感受美,審美感受力是需要後天通過美育來培養和訓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