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培養和發展學生創造現實美和藝術美的才能和興趣。要使學生學會按照美的法則建設生活,把美體現在生活、勞動和其他行動中,養成他們美化環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習慣。要注意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藝術實踐活動,發展他們創造藝術美的才能和興趣,尤其要注意發展有藝術才能的學生的特長。
主要原則
社會主義美育的主要原則是:
(1)思想性和藝術性
(2)美育內容和實際生活相結合。美育的內容須富有生活氣息;並滲透到學校全部生活中。
(3)情緒體驗和邏輯思維相結合。使學生在感受美和享受美的過程中,煥發高尚的情感,使學生通過邏輯思維來分析作品,加深他們對生活的認識。
(4)藝術內容與表現方法的統一。既要使學生鑽研藝術內容,加深理解;又要使他們了解藝術的表現方法,掌握表現的技能、技巧。
(5)統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要使全體學生都學點繪畫、唱歌和其他藝術,有一般的藝術修養;也要適應學生藝術才能和興趣的不同,因材施教。
4.美育工作管理的意義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這就使美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法律確認。《決定》還指出:盡快改變學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狀況,中小學要加強音樂、美術課堂教學,高等學校應要求學生選修一定學時的包括藝術在內的人文學科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藝術活動,增強學生的美感體驗,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那到底什麼是美育?我國近現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給美育下的定義是: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於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這是高度概括的說法,具體地說,美育又稱陶美或美感教育,它是培養人認識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教育。
美育,分學校美育、社會美育和家庭美育,其中學校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陣地。中小學美育的基本任務,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培養審美能力,發展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才能。如何實現這個基本任務,有賴於學校管理者的美育素養。美育既是審美教育,就有個審美觀點問題。由於人們生活經曆、經濟地位、文化水平、家庭和社會環境不同,在審美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觀點和態度當然也就各異。審美觀點有正確的、有錯誤的,有高尚的、有低級的。這就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使學生懂得什麼是美,什麼是醜。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包括感受能力、欣賞能力和評價能力等。至於發展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才能,要在實踐中一點一滴地進行培養。
就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看,美育仍是學校教育中相對薄弱的環節,這與人們對美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關,也與人們把美育實施途徑局限於美術課程這一狹窄範圍有關。學校教育中的各個學科、各個環節乃至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都蘊涵著豐富的美育因素,如果我們能充分地挖掘並利用這些因素,那麼將極大地豐富美育的內涵,拓寬美育實施的途徑,獲得很好的美育效果。而要挖掘和利用學校教育中的各種美育因素,美育就必須主動地、積極地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美育和學校其他教育的關係十分密切,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麵:
美育和智育的關係
學生對美的感受、欣賞、鑒別,要有一定的知識作基礎,所以美育依賴於智育。但學生在審美活動中,豐富了知識,擴大了視野,培養了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他們的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促進了智力的發展。學生的知識越豐富,智力的發展越快,對美的理解和感受也就越深刻。所以美育和智育相結合,是符合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特點的。
美育和德育的關係
美育是靠形象、靠感情的力量來感染人的。它在學生鑒賞與品味美的過程中,顯示真、善、美,揭露假、惡、醜,從而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學生在美的享受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美育中的優美的藝術形象和事物,在人的一生中往往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的感染力和教育力是不可低估的。所以,向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離不開美育。
美育和體育的關係
美育和體育的結合,體現在“健”與“美”上。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經常受到美的教育,如動作的協調、身體部分形態的健壯與勻稱,各種體操中的優美動作和節奏感等,都含有美育因素。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得到美的享受,產生追求美的欲望。所以美育和體育是互相聯係的。美育可以促使體育收到理想的效果,體育可以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的關係
學校開展審美教育活動,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要培養學生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在學生創造美、表現美的過程中,又含有勞動技術教育的因素,如手工勞作、美化環境等。學生通過這些實踐活動,既鍛煉了勞動技能,受到了勞動教育,又提高了審美能力。
總之,美育和其他諸育有著內在聯係,它們互相配合、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學校通過美育,可收到以美輔德、以美益智、以美陶情、以美健體的效果。
學校美育管理工作就是要使美育努力與智、德、體等其他方麵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建立一套科學、係統、行之有效的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的實踐模式。這就是學校美育管理工作的意義所在。
5.美育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
美育能豐富審美的感情,發展審美的能力,能給人帶來活潑舒暢的情緒和樂觀主義的精神。美育也是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充分感受健康的、進步的、革命的事物的美的能力教育。學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通過美育的途徑,來發展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並通過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美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教育,吸引學生、振奮學生並扣擊他們的心弦,使學生在欣賞、認識和理解多項活動內容的同時,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從而起到“以美啟德”、“以美育德”發展人的多種心理品質的作用。因此,筆者認為要在學校管理工作中滲透美育、發揮美育的作用,應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
提高認識,更新觀念
人的審美觀是隨著社會進步而提高的一種社會意識,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發展,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後的各種社會進步,喚醒了人們沉睡多年的社會審美需要,使學校美育工作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為適應新形勢變化需要,要進一步提高學校領導和全體教職員工對學校美育工作的認識,更新觀念,確立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的教育思想,把美育工作視為學校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充分認識到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
(1)有利於陶冶人的情操。美育不同於別的教育就在於它是一種自由的形態,通過“寓教於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使人的心靈得以淨化。這是因為美與人的心靈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話說,美是情感知識與道德的橋梁。美育就是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美,對人進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顆豐富而充實的靈魂,並滲透到整個內心世界與生活中去,形成一種自覺的理性力量。這是其他教育無法做到的。
(2)有利於促進心理結構的“內化”。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就是要將道德、知識等教育轉化為人的一種精神素質,使之成為真善美相統一的人格。美育由於衝破了狹隘的功利主義,並且是一種自由形態的教育,所以比較容易與其他教育相結合,並滲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個人僅知道什麼是不夠的,隻有從情感上產生愛好,才能心悅誠服,才會在行動中發揮出最大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可見,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夠把其他教育帶動起來,形成為一個有機體。
(3)有利於提高思維能力。人類認識事物的思維形式分為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形象思維是基礎,沒有形象思維也就沒有邏輯思維。所以,要提高人的思維能力,尤其對於廣大青少年來說,更要注意形象思維教育。一般來說,一個人的知識水平和道德修養同思維能力是成正比的,但也並非是絕對的,還要有合理的心理結構,才能將知識、道德轉化為一種智慧。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現象:有些人書讀得不少,人品也不錯,可就是不會運用,甚至成為書呆子,這和平常缺乏美育教育,形象思維能力低,缺乏想象力有著直接的關係。
(4)有利於培養新型人才。我們正麵臨著知識經濟的時代,教育隻有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注意知識結構的綜合化,而不囿於某一學科的單一知識,才能夠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才。教育的精髓是啟迪智慧,培養創新精神。美國詩人惠特曼說過:智慧是從靈魂中引發出來的。智慧是知識、修養、經驗與情感的有機結合,已成為人的一種素質。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不管幹哪一行,如果不懂得美學和審美,就不可能真正做好工作,成為優秀人才。事實也表明,真正有名望的大學者,他們的成功和他們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開的。1978年度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格拉索在回答“如何才能造就好的科學家”的問題時說過:“往往許多物理問題的解決並不在物理範圍之內,涉及多方麵的學問可以提供廣闊的思路,如多看看小說,有空去看看動物園也有好處,可以幫助提高想象力……”
優化環境,以形育人
(1)美化教育環境。學生的審美趣味的習慣,是在優美的環境中形成的。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對陶冶學生美的情操,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要重視校園建設,引導學生參加美化綠化校園的工作,增強學生創造校園美的意識,培養他們創造美、珍惜美的觀念與能力。從而以美的校園環境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個性,又以學生美的行為習慣為校園增添光彩。
幾年來,學校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了校園的改造和建設,綠化美化了校園環境。建造了具有傳統造型特色的校訓屏風牆;別具一格的名人名言德育教育長廊;樹立起具有本校特色能激發學生奮發向上、勤奮學習、努力拚搏、乘風破浪、奮勇前進的不鏽鋼“揚帆”標誌;建起了一座清淨優雅造型別致的讀書亭和金魚池、假山;擴建了寬敞明亮、環境舒適的學生公寓樓;裝修了一棟造型獨特,具有一流水平的色彩協調的多攻能的教師辦公大樓;安裝了富有藝術造型特色的路燈和磨菇型的草地音箱;輔設了規範整齊的升旗場地;同時,擴大了校園的綠地麵積,種樹、育花、種草等等,校園麵貌煥然一新,使校園環境充分發揮了美育中的“以美引善”、“以形悅目”、“以情感人”的作用。
在教室布置方麵,教室裏貼的各種條幅、功課表值日生輪流表、評比表還有牆報以及各種掃除用具的布置與陳設都做了統一安排,使教室布置得典雅大方,文明舒適,衛生整潔,使學生置身於教室便有一種賞心悅目,神清氣爽之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的陶冶。
(2)完善教師形象。要提高教師的審美素質,優化師德風範,要求教師儀表風度、行為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麵都體現為人師表的美德,做學生的表率,成為學生無聲的美的楷模。
首先教師不斷加強自身的品德修養。以完美的人格教育學生,使學生產生敬愛感、敬佩感、敬重感,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樣潛移默化的塑造每一個學生的心靈。
其次,要求教師要有美的儀表。這是教師形象塑造的最直接的自我展示,教師要有自然、瀟灑的舉止,給學生以輕鬆舒暢的感覺,以穩重大方的姿態,給學生的踏實,可靠的印象,以整潔合適的衣著,給學生體悟樸實、整潔的真正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