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愛護校園公共財產。文明用廁,便後主動衝洗,愛護衛生設施。
家中吃飯請長輩先就座,離家或歸家打招呼
(25)就餐先請長輩入座,方可就位,就餐中也要禮讓他人。
(26)離家前,向家長打招呼:“我走了,再見”;歸家說:“我回來了,爸(媽)好!”
(27)見家長離家或歸家主動招呼,遞接物品。
待客、迎賓的禮儀常規
對待客人或外賓,主動問候,微笑致意,起立歡迎,招手送別。
(28)賓客來訪,要起立迎接,麵帶笑容,主動問候:“早上好”“您好!”“歡迎您來!”外賓來訪,用英語問候:“GOODMORNING”、“HELLO”、“WELCOME!”等。回答客人提問要起立。為客人讓座、送水;客人與家長談話時要回避;客人離去,起身送至門外。
對待客人、幼兒、婦人、殘疾人和軍人的禮儀常規
對待老、幼、婦、殘和軍人,行走讓路,乘車讓座,購物方先,
尊敬並主動幫助殘疾人。
(29)尊老愛幼,尊敬婦人、殘疾人和軍人。在行路、乘車購物方麵,及其它方麵要堅持“讓先”。
(30)在校內,對待老師、低年級同學、女同學、有殘疾的同學堅持“讓先”,並主動提供幫助。
對殘疾人要尊重、扶助、禮讓,不要指指點點、議論紛紛,不要給他們起綽號。
遞送物品的禮儀常規
遞送或接受物品起立並用雙手。
(31)向師長、家長、客人或朋友遞送物品,要起立雙手呈上。
(32)接受獎品、禮貌或其他物品,起立用雙手接過,並鞠躬致謝。
公共場合的禮儀常規
參加集會時要保持肅靜,大會發言前先向師長、聽眾致禮,發言結束道謝,觀看演出、比賽、適時適度鼓掌致意。
(33)按時參加集會、活動或與人約會,按約定時間到達。聽講中保持肅靜。
(34)發言致禮:大會發言前一般用深度鞠躬禮。發言結束說“謝謝”,並行鞠躬禮。
(35)鼓掌:觀看文藝演出、體育比賽、集會、歡迎客人到來等情況下常用的禮節。節目終了報以掌聲。不要用掌聲表示不滿或失望。觀看體育比賽要尊重雙方運動員、裁判員,為雙方鼓掌。集會、報告、講演時,要用鼓掌表示歡迎。演出或比賽結束,應起立鼓掌,以表示感謝和祝賀。領導、來賓到(退)場,要起立鼓掌。
8.學校小學生禮儀常規
(1)參加升國旗儀式,衣著整潔,脫帽肅立,行隊禮或注目禮;唱國歌嚴肅、準確、聲音洪亮。
(2)著裝整潔得體,坐正立直,行走穩健,談吐舉止文明。
(3)使用好禮貌用語:請、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再見。
(4)使用好體態語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禮讓,回答問題起立。
(5)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鞠躬問好;上下課,起立向老師行注目禮,發言先舉手;課餘,進老師辦公室或居室,喊報告或輕敲門,經允許後再進入;離校與老師、同學道別。
(6)家中吃飯請長輩先就座;離家或歸家與家長打招呼。
(7)對待客人或外賓,主動問候,微笑致意,起立歡迎,招手送別。
(8)對待老、幼、婦、病和軍人,行走讓路,乘車讓座,購物讓先,尊重幫助殘疾人。
(9)遞送或接受物品起立並用雙手。
(10)參加集會守時肅靜,大會發言先向師長和聽眾致禮,發言結束道謝,觀看演出、比賽適時適度鼓掌致意。
9.德育工作督導目標管理製度
整體目標
中學德育工作督導,屬於微觀督導。但它的目標是學校整體,是對學校教育工作的整體評價。這個目標包括:
(1)學校領導的德育意識。
(2)德育工作製度(評估製度、檢查製度、獎勵製度)。
(3)德育環境(校內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校內外德育基地建設及其利用)。
(4)德育渠道(德育課程開設、有關學科滲透,隊日、團日、班日)。
(5)德育工作隊伍(領導、幹部、教師、學生骨幹的配備情況、素質、水平情況)。
(6)典型推廣。
效應目標
主要是對評價對象的效應評價(效果評價、效度評價)。主要包括:
(1)中學生思想政治課考核成績合格率。
(2)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知識測試成績合格率。
(3)學生思想品德評定(操作評定)合格率。
(4)學生好人好事出現率。
(5)文明規範班級率。
(6)後進生轉化率。
(7)學業成績提高率。
(8)學生違紀率。
(9)學生犯罪率。
(10)社會認同率。
10.班級德育工作製度
(1)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理想教育。在此教育過程中要注意層次性和序列性,即由具體到抽象、由小到大、由近到遠的原則。
(2)開展各種形式的班級活動。加強以學習先進典型為主要形式的革命理想和傳統教育。
(3)加強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道德教育,使學生由愛家庭、愛同學、愛班集體、愛學校、愛家鄉升華到愛社會主義祖國。
(4)加強以關心、愛護、尊重他人,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為核心的文明禮貌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
(5)加強以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為目標的民主法製教育和紀律教育。
(6)加強以培養自強自立能力為起點的勞動教育。
(7)加強對學生進行初步的馬克思主義觀點和常識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
(8)加強對學生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教育。
(9)加強對學生青春期的教育。
(10)加強對學生進行以《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核心內容的素質教育。
11.良好班風培養製度
(1)班主任要明確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根據《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德育大綱》等的要求,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責任感和社會公德意識。
(2)辦好黑板報、牆報、班報,充分利用有關的輿論陣地,加強正確引導。
(3)班主任應巧妙恰當地運用批評與表揚,使學生明確“壞人壞事有人抓,好人好事有人誇”。正確運用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達到樹立正確集體輿論,樹立良好班風的作用。
(4)樹立典型,發揮班級幹部骨幹作用。堅持正確的態度和做法,在班級裏營造自覺抵製不良行為,維護班集體榮譽的氛圍。
(5)嚴格要求,自始至終地加強良好班風的建設。
(6)有效地與任課教師之間進行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