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一句話,想方沒法,以榜樣帶動全體,實現作文的最大效應——獲得讀者的共認。
7.作文教學起步的趣味體現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是一切事業成功的前提。沒有興趣,就沒有內驅力,學習就沒有效果。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部分對中年級的習作明確提出了以下階段性目標: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麵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嚐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其實為了實施這個目標,最關鍵就是要調動孩子的寫作積極性,培養孩子們的寫作興趣。
那麼在作文起步教學中,怎樣才能把興趣這種神奇而又巨大、不可估量的能量誘發出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呢?下麵我就根據我的教學實踐,談一談作文教學起步的趣味體現。
幫助學生激發興趣
學生寫作文就像小孩子學走路一樣,有一個從扶到放的過程。初學時,需要老師扶著上路,上路之後才放手讓他們走或跑,到了一定時候,他們才會一步一個腳印地健步前行。這裏說的“幫扶”就是在老師的引導下要讓學生在作文中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出彩,樂於表達。那麼如何做到幫扶呢?
(1)觀察提問,引導思路作文,離不開觀察。訓練學生敏銳的觀察力,目的是解決“寫什麼”的問題。教學時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引導學生觀察。
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自己的耳聞目睹,並教其觀察方法,注意細節;善於抓住瞬間的靈感想象,思考觀察所得。使學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於是我在有趣的觀察中提問,有意思地扶,讓學生領會習作思路。
例如:我在指導三年級上冊園地的習作——寫一篇觀察日記時學生幾乎沒有什麼思路,於是我是這樣做的:我叫孩子們把家裏養的金魚的帶來,孩子們一聽,歡呼雀躍,同時讓他們收集了有關金魚的資料。我們大家一起觀察。
在課堂上孩子們興趣高漲,我便有導向地布置孩子們用不同的方式去觀察,叫他們注意有什麼發現?你產生了什麼疑問?於是就放手讓他們去觀察。回報交流時,我便用問題導向的形式,讓他們說邊說邊板書問題。
我從以下四個問題進行展開:第一個問題是,你是怎樣觀察的?你發現了什麼?孩子們通過安靜地看、拍魚缸、喂魚食、撈魚兒等方式快樂地觀察,發現了很多現象。
第二個問題是,你產生了什麼疑問呢?你有什麼猜想。這次孩子們的問題可多了,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發現提出了好多疑問,談了自己的猜想。有的說:“為什麼金魚不眨眼睛呢?是不是太累了”。有的說:“為什麼魚兒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呢?難道他是天生的遊泳家嗎?”有的說:“為什麼金魚還會把髒東西從鰓裏漏出來呢?”有的說:“為什麼魚兒要在水中才能生活呢?”……
第三個問題是,對你提出的問題,請你自己用不同的方式找找答案吧?
孩子們拿出了資料,尋找答案,十分認真。過了一會兒孩子們有的找到了答案欣喜若狂,有的沒有找到就問我,我也不厭其煩地解釋。
最後我問:“今天我們一起觀察了金魚,你有什麼啟發或感受呢?”
孩子們有的說:“金魚的秘密真多啊!我很喜歡金魚。”
有的說:“今天我觀察了金魚,知道了金魚的一些秘密,我很高興。我以後還要多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還有的說:“今天我學會了一些觀察方法,我以後要觀察各種動物,想當一個動物學家。”
把四個問題引導交流後,我就進行寫作思路的引導。好,現在按老師剛才的問題,你知道怎樣做了嗎?於是學生開始說,我也開始板書。
觀察日記寫作思路是:先是多樣觀察,接著是發現特點,接下來是產生疑問,而後是猜想查詢,最後才是啟發感受。這樣在有趣的觀察提問中,扶著孩子們明確了思路,動起筆來就很輕鬆了。同時孩子們的作文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2)選材真實,個性表達習作最重要的是要挖掘屬於學生個體的最真實的材料,讓學生找到屬於自己的東西,這就是材料的真實性與個性。學生有了這樣的材料,他們的習作才能真正做到有話可說,有話能寫。進而更好地表達自己的真切感受。在表達中更能體現個性。如,三年級下冊第5單元習作時,習作內容是用一兩件事,寫寫父母對自己的愛,也可以寫發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間別的感人的事。為了讓學生寫好這次作文,我進入這個單元時,就看了整個單元內容,讓他們在趣中去進行習作準備。
我根據這個內容在習作前根據綜合性學習,進行了三次有趣、有目的地收集資料。先收集了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事情,並用日記的形式寫下來;接著思考如何回報父母的愛,並用行動表現出來;最後收集稱讚父愛、母愛的名言進行讀和記。這三次收集學生積極主動,並在早會課上讓學生交流。由於全是學生自己的生活經曆,學生發言滔滔不絕,學習積極主動。
接著在口語交際課上,我主要引導學生把父母愛他們的事說具體,引導說出最能體現父母愛你的動作、語言、神態和心理活動等。
(3)快樂活動,樂於寫作對於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活潑是他們的一大特點。為了讓學生在趣中習作,教師應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直接經驗與獨特感受,從而運用語言文字進行創造性表述的教學過程。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結合德育或思品教學,引導他們習作訓練,同時讓他們在活動中知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習作的素材。
如,教學三年級思品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家人的愛》中,有一個活動是護生雞蛋一天,我覺得這個材料非常有趣,同時又進行了思想教育,讓學生感受到他由一個小嬰兒成長到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學生,父母為之付出了不知多少艱辛。於是安排學生周六保護生雞蛋一天,然後讓他們寫寫保護生雞蛋的過程和感受。學生們一聽這個有趣的活動,十分樂意去寫。他們就在周末寫出了極為真實的護蛋體驗作文。
當學生的作文寫出來以後,作文的內容十分精彩。有的保護成功了,更多的學生是保護失敗了。他們有的把蛋放在兜裏,去滑滑板摔倒了,蛋也摔壞在兜裏,流的滿身是蛋清。有的在做作業時,把蛋放在桌上,調皮的蛋滾到桌下摔壞了,還有的小心嗬護,連睡覺都用毛巾把蛋包好,沒想到半夜被自己壓壞了,弄的床上髒兮兮的……
經過這次活動作文,學生有了深刻的體驗,明白了嗬護一個小生命是何等的艱難,對父母的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文也寫得真實具體。
這就是活動中的扶,也就是要讓孩子寫出好文章,教師就要用心打造情境讓他們去親曆,去體驗,那獨到的體驗就能就能化為佳作。
巧用方法培養樂趣
怎樣讓學生得法形成樂趣呢?在這裏我主要談在有趣的閱讀教學中,滲透習作表達方法。
因為作文所需要的遣詞造句、組織成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閱讀。“閱讀,架起了由模仿到創作的橋梁。”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此,我想,千萬別忽視了我們身邊最好的資源,即課文,也就是閱讀教學。課文,就是一篇篇優秀的範文,是習作的最好藍本。古人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教師要借助課本,通過典型課文或片斷講解,不僅是讓學生了解文章內容的真實性以及表達的準確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作者表達方法。
那麼,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有趣地滲透習作表達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我從以下三點去說說。
(1)學會運用標點符號對於三年級的學生,雖然已有運用標點的基礎,但標點在作文中常常遺漏,特別是對話中的引號冒號的用法。於是我們在學習了《灰雀》和《小攝影師》我便安排了一次小練筆請學生回家後把自己和家人說的話寫下來,寫幾句對話片斷,注意用好冒號和引號,同時請他們寫清楚怎樣說的說了什麼話加上一些詞語帽子。
這樣練筆,學生寫起來很容易,也感到了樂趣,同時充分體現作文不拘形式寫的目標。
(2)學會積累文中詞語是啊,課堂閱讀教學是指導學生學會積累語言的“主戰場”,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方麵指導學生獲得豐富的語言,掌握積累的方法,指導多讀多背,讓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盡可能多地印在學生的腦海裏。有些文章語言優美,描述生動,特別是一些寫景抒情的文章,其語言值得學生學習和積累。
如《花鍾》這一課中的第一自然段描寫花兒開放的不同的表達方法,詞語豐富,生動形象。又包含作者的喜愛之情,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大大的鍾麵,把花兒花在鍾麵上,讓學生反複看鍾麵朗讀成誦,於是我讓學生也學著模仿和積累文中花兒開放的不同的表達方法。讓學生按時間順序,說一說春、夏、秋、冬不同季節裏的花兒開放的情景,並用上課文中的詞或擬人的方法。因為學生看著鍾麵朗讀成誦以後,寫起來得心應手。我給大家念兩個精彩的句子,比如:
春天桃花綻開了粉紅的笑臉,和小蜜蜂打招呼。杜鵑花欣然怒放,紅的似火、粉的如霞,黃的似金,白的如雪,一朵朵花兒爭奇鬥豔,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夏天,黃角蘭從夢中蘇醒,散發著淡淡的清香。一朵朵雪白的梔子花像一個個亭亭玉立的白衣仙子,正迎著風翩翩起舞。瞧!這個環節的小練筆,讓學生學會運用課文中的詞語和句子。同時在第六單元我們指導寫四季的峨眉山時,又一次積累運用。
學生在運用已學的詞語,用起來很輕鬆,舉一反三,體會出作文的快樂。另外,可要求學生在平常摘錄課文中或課外的優美詞句,並熟讀成誦,在以後的寫作中就可以信手拈來。
(3)學會訓練細節描寫閱讀教學中會有很多好的練筆機會,我們在教學課文時一定要抓住契機,指導作文,讓學生想寫,會寫。我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抓住重點段的訓練,很多文章都根據課文特點安排了“小練筆”,讓學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寫法等進行小練筆,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一步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如我在教學《絕招》一文中,我隨機設計了小練筆。當讀完文中三個小夥伴的絕招時我便問,你們有什麼絕招呢?誰也來表演一下。於是學生紛紛舉手,爭著上台表演。我分別請了兩個同學,表演完一個,就讓學生說一說表演者的動作,表情、語言以及心理等。在快樂有趣的氣氛中,孩子們從說到寫十分輕鬆。學生在仿課文的細節描寫,寫的生動具體,非常成功。
認真評價提高興趣
小學生作文是練習之筆,能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表揚,其心理就會得到滿足,也更能激發其對作文的興趣與愛好,從而把作文寫得一次比一次好。我很重視作文後的評價。盡量做到:評價形式多樣化,讓學生建立良好的習作誌趣使不斷地延續。具體做法如下:
(1)講評課激勵為主作文講評課上,要把重點放在介紹、交流本班學生好的習作方麵。從整篇到某個段落,從精彩的句子到優美的詞語,隻要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的,盡量多給一點好評和讚揚。
讓寫得好的同學上講台大聲讀,哪怕有一個好句,也鼓勵他們上來讀。孩子們都希望登台展示自己的作文,在鼓勵的讀中,孩子們激動不已,體驗成功的樂趣。
同時也要鼓勵差生。如有話可說了、用了一個好詞,語句通順等都要鼓勵,哪怕是記了流水賬,我也會首先肯定他的勞動。記得我們班有一個平常作文很差的同學,每次作文隻有半頁紙,有一次他的周記居然寫了一頁,於是我便在全班表揚他,“王冬寫了一頁,真不錯,下次也這樣行嗎?你在改一改就會有更大的進步。”他聽了自信地點點頭。從那以後他盡頭十足,他的作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2)評語中多寫閃光在給學生批改作文後,我喜歡用一些富有激情的語言,延續學生的習作興趣。如:“這個詞用得妙極了”、“這句話把……寫得十分具體。這次作文我特別欣賞你哦。“你用筆下出現了一隻調皮可愛的小貓,我也喜歡。”“你會用好詞了,我為你驕傲。”“山青、水秀、花紅、草綠,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讓老師陶醉其中。”等這樣的話語,學生讀之身心愉悅,真切地感受了作文的快樂。我幾乎每次都拿著放大鏡找它們的進步。
(3)全年級互相學習每次作文以後,我把其他班的優秀作文拿到我們班來讀,充分汲取其他班的精華,激發班上的優生更優。整個年級都互相學習,洋溢著學習佳作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