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提高作文教學趣味性的指導
1.作文教學要注重興趣培養
教育家葉聖陶說:“作文為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之技能,非教師加於學生之作業。”而事實上“我愛作文”的學生很少,厭作文、怕作文的倒是大有人在,寫作文成了學生沉重的心理負擔。“為教師而作”、“奉命而作”,又怎能寫出好文章呢?可見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是不斷提高寫作能力的前提。
那麼如何撥動學生樂於寫作的心弦呢?對這一問題,我結合幾年語文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
組織課外活動
讓寫作指導進入到快樂的活動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求知的前提。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透徹地說明了興趣的重要性。小學生具有天性好動,喜歡新鮮的心理特點。
如果寫作的空間長期局限於課堂,學生就有“如在鳥籠中”的感覺,對作文產生厭倦情緒。為此,教師要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並將作文教學滲透在饒有趣味的活動之中,以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例如:在指導學生寫《記一次參觀活動》時,正趕上學校組織學生參觀海滄野生動物園。於是,在參觀活動之前,我給學生作了一番動員講話:
“同學們,海滄野生動物園裏的動物不僅種類多,而且很可愛,可逗人了!有老虎、獅子、海獅、斑馬、眾多的鳥類……虎屬於大型貓科動物,淺黃色的皮毛上布滿黑色橫紋。
“圓圓的腦袋上長著一對小耳朵,耳朵背麵的毛色呈黑色,中央有一明顯的白斑十分醒目。虎四肢健壯有力,尾巴又粗又長上麵布滿了黑色的條紋。它前腳一擊,便能易如反掌地擊倒一隻成年的鹿。
“斑馬是非洲大陸的特產動物,它的外形與一般的馬相似,是馬的近親,各種斑馬都有深色的條紋遍布在較淺色的身體上。斑馬的美妙在於身上和條紋。這些光滑的條紋,看上去很像一幅抽象派繪畫,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色彩斑斕,格外耀眼。如果你仔細觀察動物,你將會發現動物的許多可愛之處。”
趁著同學們興趣來潮,我布置了參觀動物園的觀察作業:參觀動物園時選擇幾種自己喜歡的動物;觀察要有順序、有重點;注意觀察動物的外形特點、神態動作、生活習性;認真聽取動物園導遊講解員講解並做好記錄等等。
然後,用你精彩的文筆把它們寫下來,這樣你的參觀活動將會回味無窮。學生先有了活動的濃厚興趣,後有了寫作的積極性,搞好作文教學就有了良好的基礎,學生便能輕輕鬆鬆完成習作任務,而不必苦於“無米之炊”了。
這次習作學生能把各種動物的神態、動作描寫得栩栩如生,對環境的描寫優美生動,讓人看了就有了如臨其境之感。尤其是一些平時厭煩作文的學生,由原來寫的二、三百字的作文,提高到五、六百字的文章。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習作的熱情,培養了學生寫作的興趣,學生的習作能力得到提高。
作文指導生活化
讓寫作指導進入到多彩的生活中。引導農村學生抓住作文的源頭活水——生活,做到留心觀察生活,把生活引進課堂,學會感受生活、感悟生活。農村的學生平時感知的生活其實很豐富的,但是他們往往“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作為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是十分必要的,因為生活處處皆作文。校園、家庭、社會這些都是學生的生活世界寫作的源泉。隻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就不難發現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千姿百態的。有了厚實的生活素材,學生就能寫出具有情趣的生活作文。
例如:寫《學會做人》的征文。同學們針對當前農村盛行的“六合彩”賭博的現象進行寫作,舉出鄰居或一些親朋好友為了賭“六合彩”最終家破人亡的典型事例,告誡人們:“六合彩”賭博純屬害人騙錢,莊家會編造有人中了大獎發了大財的例子到處散播,來誘惑別人買碼,但是真正買中發大財的人卻是沒有的。莊家利用彩民急功近利的心理,很多人輸了錢想贏回,於是下注越來越大,結果隻會落得傾家蕩產,當有人下大注買中的時候,往往莊家便會賴賬逃跑。
所以,想靠買“六合彩”來發大財是不可能實現的。呼籲人們不要再買六合彩了,“六合彩”百害無一益,“六合彩”令人傾家蕩產,妻離子散。文章表達了他們拒絕“六合彩”做新一代的好公民這個中心。
在作文講評課上,老師把學生中能表達真情實感、真人實事的文章念給全班同學聽,並作了激勵性點評,調動了全班同學寫作的積極性,進而培養他們的習作興趣。
作文教學合作化
讓寫作指導進入到精彩的合作學習中。許多人認為文學必須在孤獨中成就,成大器者必受大孤獨。所以學生作文始終處於“各自為營,單打獨鬥”狀態。教師要求學生“冥思苦想,匠心獨運”,以個人化行動完成一篇篇“佳作”。
其實個人的力量實在有限,難免有許多疏漏之處。而合作作文正克服這些不足之處,由老師、小作者本人、同學協作完成,師生、同伴通力合作。三人行,必有我師。
例如:描寫一個場麵的文章,我采用作文合作中的“各抒己見”型的合作方式。即合作小組內不求統一答案,大家暢所欲言,目的是通過在多角度、多側麵地討論交流中,使各自的寫作水平、表達能力達到提升。
中秋佳節之時,我組織學生舉行中秋搏餅活動。學生興趣濃厚,心中有說不出的喜悅,個個都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搏餅情況與感受說給同學聽。通過小組、師生間的合作,各抒己見、互相交流,學生個個說得麵紅耳赤、情緒高漲。
教師適時引導學生以《搏餅》為題進行寫作,隻提示性地問:剛才你是怎樣搏的?有哪些動作和表情?博餅時心情怎樣?同學有什麼反應?教室的情形怎樣?一篇篇繪聲繪色的好作文就躍然紙上了,既有整體的場麵描寫,又有局部的個體描述。
而後,我讓學生把寫好的作文在小組交流互相借鑒,再從中挑選幾篇較好的文章在班級中交流。這樣的合作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指導能力差的學生,經驗豐富的學生可以幫助沒有經驗的學生寫作,同時還能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與人合作、與人競爭、與人溝通等現代意識;這樣的合作學習,有利於消除學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增強學生的作文興趣,促進了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非智力因素的利用
讓寫習作指導進入到多元的非智力因素中。作文課上,我們常看到一部分學生,麵對作文題,抓耳撓頭,不停歎息。教師這時若不耐心引導,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怕寫、懶寫、不願意寫”的心理障礙。剖析其原因,是學生對作文產生厭煩的心理。
教師要意識到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上的作用。心理學也告訴我們:“學習結果獲得和學習的完成過程,其中一個心理係列——非智力因素,它的主要心理成分有情感、意誌、興趣、信念等。”
因此,教師如何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對於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具有重大的輔助作用。
(1)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加強大腦的刺激,使大腦處於興奮的狀態,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活大腦神經,從而產生要表達的衝動。
我在教學關於“寫一位印象深刻的人”的文章時,我根據六年級將要離開母校的特殊心境。設計了《難忘的好夥伴》《再見吧同學》《我的老師》等題目。
指導課上我用了一段激情的導語誘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每個人都會成長,在成長中變化,年齡在變大,身體在長高,性格在變化……可有一樣不會變,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我用媒體播放一首學生喜聞樂見的歌曲《夥伴》。給學生創設了輕鬆、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無限的遐想。學生心緒跟隨著悠揚的音樂,去追憶那難忘的小學生活和教會他們學習生活的老師,一起玩鬧、一起哭笑的同學。樁樁往事一齊湧上心頭,張張可愛的、慈祥的麵龐浮現在他們的眼前。
這次作文學生隻用了三十分鍾就寫出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句句都是學生真情的湧動。
(2)批語要溫柔斯賓塞在其《教育論》中指出:“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是真理。”教師指導學生習作過程中,批改學生作文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而一個班學生的習作水平總是有高有低參差不齊的。
怎樣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肯定與讚賞?我把給學生的寫作評語作為與學生交流的平台,在細心品味每一位學生習作的基礎上,盡量給每一位學生寫上帶有鼓勵性或啟發性的批語。
麵對學生作文非批評不可時,不用教訓、指責的語氣,采用鼓勵性的方式。避用“語言不通順,重寫”、“用詞不準確,狗屁不通”、“中心不明、結構不完整”等冰冷、生硬傷情感的批語,而是采用:“這句寫得好”、“此段精彩”、“結尾有新意”、“這次比上次進步多了”、“這句若改為這樣是否更妥當些”等等,使用商量式的語氣、建議式、引導式、鼓勵性的語言。
讓學生知道:老師在關注我,老師在讚賞我,我要更加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進步的喜悅,試問:“還有什麼能澆滅他們樂於寫作的熱情?”
(3)成果激勵學生鼓勵學生踴躍投稿,發表作品,挖掘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以此使學生享受作文成功的喜悅,這一點對學生愛上作文是很重要、很關鍵。也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報刊的寫作競賽活動,優勝者適當獎勵並在同學中組織傳閱,有的可以當堂朗讀,這樣既給全班同學以啟迪,又激勵了優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