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第一是必答題。

第二是搶答題。(如關於《三國演義》,正確的一項是A、劉備字玄德,曹操字孟德,張飛字翼德。B、“三英戰呂布”,“三英”指的是關羽、張飛、趙雲。C、“桃園三結義”指的是關羽、張飛、趙雲。D、楊修是孫權手下的謀士。)

第三是評選最喜歡的人物。(結合事件分析)

第四是評古說今。(用今天的觀點看名著中的人和事)

比賽規則:待主持人宣讀完題目後方可解答。每組答對加10分,答錯不倒扣分。答題時間為30秒鍾。當必答小組在規定時間內答錯或答不出時,其它小組可搶答,答對每題加10分。後麵兩環節根據評委給分得分。在評選最喜歡的人物環節中,學生都能結合《三國演義》中精彩的戰爭和人物描寫片段來分析,如“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長阪玻”、“過五關斬六將”、“三顧茅廬”、“舌戰群儒”、“單刀赴會”、“七步吟詩”、“空城計”、“失街亭”等。

通過讀書知識競賽,讓學生自己去獲取,去探求,去尋覓,去掌握,從而感受讀書的樂趣,激發更強烈的讀書欲望。柏拉圖說:“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保存在心裏的。”華羅庚說:“曆史上每一個發明創造家都離不開自學,光是老師問什麼學生就答什麼,是創造不出新的東西來的。”

讀書知識競賽把追求學問變成學生自覺自願的行動,有助於實現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的目的。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讓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得到全麵的鍛煉和發展,已被擺在了教學目標的首位。替學生甩掉沉重的學習包袱,“使每一個學生在書籍的世界裏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勢所趨,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凱洛博士說:“家中有百科全書、雜誌等讀物,能促使孩子學業進步、熱愛吸收知識。”

可見,加強名著閱讀,不僅是時代對語文教學的呼喚,更是世界範圍教育成功的經驗。

11.初中的名著閱讀與教學指導

為何閱讀名著

名著閱讀不僅對學生的語文素養、語言實際運用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起到了巨大作用。俄國作家赫爾岑說:“莎士比亞和哥德抵得上整整一所大學”。可見名著閱讀有多麼重要。

名著閱讀現狀讓我深知,想讓學生花大量課外時間去閱讀名著,是絕對得不到家長們的理解和支持的。若不先解決這個難題,即使再美好的願望也隻能成為水中月鏡中花。為了能與家長達成共識,我給所有的家長寫了一封信,告訴他們閱讀名著的重要性。其間還穿插揚振寧、巴金、郭沫若等科學家、文學家關於名著閱讀的議論和華羅庚、蘇步青、朱光潛等人閱讀名著的文章。

可是,許多學生無力購買或全部購買課標中所列的名著。隻有健全圖書館的相關製度,向學生全麵開放圖書館和閱覽室,讓每個學生都能借到和讀到適合自己的圖書。另外,就是讓每個班級建立一個書櫥,由學生每人各帶5本書,在這裏互相交換閱讀。每半學期,班與班之間進行更換交流。這樣,學校就成了一個大圖書館,同學們有了更多的機會閱讀名著了。

接下來的工作就應該是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我自編了配套的讀書筆記。讀書筆記由“日積月累”、“我的評點”、“我思我得”、“每周一記”、“月度盤點”、“我的地盤”等組成。我要求學生在認真完成以上各單元的基礎上還應講究包裝藝術,起個別致的書名,繪製各種插圖等,以期在學期末的評比中取得佳績。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學生逐漸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名著閱讀是快樂的,名著閱讀也是枯燥、艱辛的。為了讓學生體驗到更多的閱讀快樂,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來營造快樂的讀書氛圍。如讀書彙報會、“最美的詩篇”朗誦會、“向你推薦一本書”的推薦會、課本劇表演、“名人故居遊”小導遊大賽、名著知識競賽、優秀讀書筆記展等。在活動中,學生分享了閱讀的心得,共享了閱讀的快樂,閱讀名著的勁頭更大了。

為了給名著閱讀爭取更多的時間,為了讓學生在閱讀名著時更有方法,為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名著閱讀的重要性,我專門設立了每周一次的閱讀課。

閱讀課的課型

(1)閱讀指導課基本環節:閱讀方法指導,讀書嚐試,交流體會。

(2)閱讀推薦課基本環節:介紹讀物,激發興趣,課外閱讀。

(3)閱讀積累課基本環節:自由誦讀,積累練習,反饋閱讀效果。

(4)讀寫互動課基本環節:佳作賞析,拓展想象,自主嚐試,賞析點評。

(5)閱讀欣賞課基本環節:佳作欣賞,個人點評,全班交流。

(6)閱讀彙報課基本環節: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小結點評。

主要形式有:自辦閱讀手抄報、製作名言書簽、演課本劇、故事會等。通過訓練,學生在名著閱讀中更有方法,更有路子,更有體會了。

這些閱讀課的設立,不僅增加了名著的閱讀量,而且使學生受益匪淺。

12.初中語文教學要重視名著導讀

新教材人教版後麵編排的名著導讀往往被人忽視,認為這是非考查內容,屬於學生自主、自由賞析的部分,教師可以不管。然而我們通過新教材兩學期的教學實踐,從名著導讀中嚐到了甜頭。

在此特呼籲教育同仁,千萬別放棄名著導讀教學,因為那是學生興趣學習語文、走向文學殿堂的台階。名著導讀,想說愛你好容易!

指引了學生閱讀的方向

任教十餘載,前些年,但凡觀察,學生大多數要麼喜歡讀一些趕時髦之類的文字:比如關於網絡、追星、電腦黑客等,要麼是武俠、言情等書籍,無甚收益。而對文學名著則漠然置之。其實,造成這樣的結局並非全是學生的錯,而在於舊教材的編排體係和教師對名著的重視程度不夠。

以前,學生沒有機會去接觸名著,更沒有機會走進名著,亦感覺不到這些璀璨文化的精妙所在。新教材編入了“名著導讀”,給傳統的語文教材注入了一支興奮劑,給一直忽略名著導讀的教師提了個醒。

我們語文本就應該廣博古今中外之長,方能惠及學生淵博知識。如果這些優秀文化都被我們摒棄,我們語文還教什麼?在提倡素質教育張揚學生個性的今天,語文教學應緊扣名著導讀這個環節,以此為向,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閱讀,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健康文明、完美卓越的人生。

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名著導讀在培養學生興趣上確實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七年級上學期的名著導讀活動中,簡介了冰心的《繁星》和《春水》兩篇優美的文章。學生通過“名著導讀”的閱讀,馬上產生了要讀這兩部原作的欲望,他們積極地去圖書館、資料室索取原文。為了培養學生正確的讀書方法,我順便借此組織了讀書研討會。

在討論會上,學生發表了一些讓我們感到意外驚喜的感想和收獲,真的挺好!是什麼力量使學生產生了這麼大的興趣?是名著導讀!如果在此基礎上,放開手腳讓學生博采眾長,廣泛閱讀,一切不可能都將成為可能,學生終將會丟掉枯燥無味、千篇一律的作文書籍,來尋找這片芳土。

近些年,由於中考作文實行話題作文,書攤上出現了大量形形色色的近乎雷同的作文刊物,學生不加選擇,導致廣種薄收,有的學生甚至原文照搬,不加分析,如飲鳩止渴,作文越來越走調,越來越缺乏生活性。

比如一個生活在南方的學生在冬天也會寫到在炕頭因有思想包袱而睡不著覺,一個生活在鬆花江畔的學生寫在冬天竟到河裏自由遊弋!荒唐!可笑!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我們必須迅速糾正這些壞習氣,不然,21世紀的他們全是騙子,全是顛倒黑白的不明事理者。教育的危機性也正體現於此。“名著導讀”編排真的很及時!

教給了學生閱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