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名著導讀《紅樓夢》時,可從百家講壇裏就《紅樓夢》解讀的內容選取某一細節讓學生去賞析,何一部作品能夠引起世人如此的關注,從而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能自覺去讀,本人認為就已完成了名著導讀的目標的一半。

消除名著閱讀障礙

在很多情況下,學生由於現有的知識儲備有限,或由於被考試困擾而對那些大家的作品的了解可以稱之為零。如在教學導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外國小說時,給學生較為詳細的介紹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基本情況和他飽受磨難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並告訴學生這部小說可以說是作者的自傳,有深刻的道理蘊涵在其中。本來不大喜歡讀外國作品的同學聽老師一講,慢慢沉浸到作品中,開始細心的讀精彩選段。

親身體驗名著閱讀

現在大多數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作品的閱讀往往都是“粗略式的閱讀”、“快餐式的閱讀”。這種閱讀往往是隻了解皮毛,沒有什麼收獲。

當遇到故事性很強的名著,比如《三國演義》,在教學導讀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強化閱讀興趣,適當修正閱讀中的不足,激勵學生進行細閱讀和深層次的閱讀。還可以用編劇、表演和讀書筆記展覽的方式讓學生在不斷的積累中和對人生的體悟中過渡到鑒賞式和評論式的閱讀。

指導閱讀方法和技巧

在七年級教材名著導讀的前麵給我們介紹了一些閱讀名著的方法,比如閱讀以自瀆為主,先讀前言、後記和目錄,略讀與精讀相結合,做筆記等等這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在導讀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每個讀者有著個性的差異,都有自己的閱讀方法,適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用自己能夠理解和喜歡的方法閱讀,不迷信任何模式,靈活變通,“找到自己與大師心靈的通道”。

在閱讀方法上,我們還可以通過變換形式,來讓學生掌握。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好動、易於尋求刺激、多變。我們可以適當變化形式來追求名著閱讀的效果,如以相聲、評書,開故事會,表演片段,遊戲活動等,讓學生在讀完相應名著後進行,激發他們讀名著的趣味和欲望。如謝佳老師的遊戲課堂。以《水滸》為例,在指導學生討論閱讀感受時,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其一,在眾多英雄好漢中,你最欣賞誰?你最佩服誰?為什麼?談出自己的理由。從而引導學生結合人物的相關故事談出自己的見解。

其二,《水滸》中,故事情節高潮迭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吸引你的是哪個地方?指出來,說出見解。

其三,作者是怎樣觀察,怎樣寫出的呢?有傳說,為了寫好武鬆打虎作者曾親臨虎穴?對他的這種寫作激情你是如何看待的?

名著導讀運用方法

(1)設疑誘導法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強調學生首先應“好讀書”,從而激發起探索欲望。我利用緊張的故事情節,設置懸念,引起他們迫切閱讀的好奇心。如:

在《湯姆.索亞曆險記》導讀中,我先簡介了書本的內容,然後講明湯姆.索亞為了擺脫枯燥無味的功課、虛偽的教義和呆板的生活環境,作出了種種冒險經曆。喜歡冒險的同學們,在湯姆這些冒險的經曆中,你覺得最驚險的是什麼?請你自己去讀一讀。學生在這樣的誘導下,不待老師說,早己躍躍欲讀了。

(2)辯論導讀法很多名著都會存在一些爭議性的問題,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型辯論會,提供機會和場所,讓學生各抒己見,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判斷和論證的獨立性,這樣既使學生對書中人物的了解更加全麵深刻,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塑造,是《三國演義》最突出的成就。它寫了上百個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曹操、諸葛亮、關羽等最為出色,可以說一直活在世代人民的腦海中。在指導閱讀《三國演義》時,我首先讓學生閱讀《吉太醫遇害》《曹操設計奪冀州》兩個故事,讓學生思考:你認為曹操是個怎麼樣的人?你從文中哪些語句看出來的?請畫下來,把自已想說的話寫在旁邊,然後同桌相互說說。

學生在全班交流時,有的說曹操是個殘暴的人。是從“吉平被曹操帶到董承家,逼他說出同謀,吉平至死不說,被曹操砍下手指,又割去舌頭。”

有的說是從“曹操抓了董承等人悉數處死,連其家屬,死者共七百餘人。他借‘謀反’的罪名殺掉了那麼多無辜的人,太殘暴了,簡直是個殺人魔王。”

有的說曹操很愛惜人才。是從“曹操將袁譚的頭懸掛在城門上,又傳號令,有哭者斬,青衣別駕王修卻披麻戴孝,大哭不止。曹操不僅不殺王修,反而待他為上賓。”

有的說曹操打仗的計謀非常好。是從“曹操設計奪冀州看出來。”

我看到學生交流的非常熱烈,便對他們說曹操是個性格挺複雜的人,老師讀完《三國演義》後對曹操也有幾點看法,接下來就跟大家交流一下:曹操的殘暴不單對於已,也包括下屬。他除了剛才大家讀到的借“謀反”的罪名殺掉吉平、董承,還殺掉了伏皇後、董貴妃,甚至連五個月的胎兒也不放過。為了“不教天下人負我。”他枉殺了呂伯奢一家九口,而且是假裝做夢殺的。

(3)總結性導讀法沒有指向性的閱讀,學生往往會陷入“囫圇吞棗”的狀態中,我們有些老師常常要求學生自己讀,這樣的閱讀效益收入甚微。我利用一些典型例子的分析,讓學生的閱讀思路得到進一步的梳理,讓學生的分析上升到規律性的認識。

比如在學生幾次閱讀了《水滸傳》後,我提出這樣的問題:對於同樣是軍官出生最後都走上水泊梁山的林衝、楊誌、魯智深,他們的性格有什麼不同,哪個是自願上山的?哪個是被迫的?學生對這類問題很感興趣,他們爭著回去再看,得出了一些很深刻的認識。於是我便追問:那麼作者對於108個英雄的塑造,怎麼體現他不同的表現手法呢?這樣學生不是自己會總結規律了嗎?

對於寫班級中不同學生的個性時,他們肯定會遊刃有餘了。引導學生有目的,仔細地讀讀這些類型的戰爭場麵,再讓學生仿寫群體活動的場麵非常有幫助。

精彩片斷舉例:勞動開始了,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奔向自己的勞動崗位。有的挽起袖子,揮鏟清掃渣土;有的淌著汗水,舞著掃帚掃著碎石;有的推著小車,運送垃圾。女同學精心地刷路邊花圃的欄杆;男同學奮力地給牆壁洗臉。

正月十五,我站在南門江公園前的廣場上,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概是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吧,也許是正逢改革之年,人們手頭寬裕了吧,觀燈的人太多了,翹首南望,啊,燈的海,人的洋,好壯觀。

(4)知識問答法要了解一本名著,首先要了解一些事實性的東西,在閱讀前,我從學生己有的知識點中提煉出一些知識編成競賽題,引導學生到名著中去搜集其相關知識形成一個知識鏈。等到閱讀欣賞課上進行必答,搶答,這樣既加深記憶,又有一定的娛樂性。

總之,我們的名著導讀教學必須重視起來,“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麵,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以更好的發揮名著導讀中“導”的作用,用好教材。

3.名著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文學名著閱讀的功效

古人雲:“文貴自得,書忌耳傳。”由此可見,閱讀是人們學習和認知世界的重要途徑。閱讀不僅可以學習語文知識、發展思維能力,更能豐富情感世界,建構精神家園。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課外閱讀能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廣闊的智力背景”,並“發展學生的愛好和才能,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文學名著閱讀更能使學生打破時空的界限,與文學大師進行思想的碰撞、心靈的對話,使學生占據精神和生命的製高點,為終身發展奠定牢固的情感基礎。

名著閱讀不僅可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更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麵發展。因此,近年來名著閱讀這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沃土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文學名著閱讀的現狀

筆者曾經對一所學校的課外閱讀情況作過調查,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其一,四大經典名著閱讀尚未普及,對其他有影響的作品也讀得不多。

其二,對中國古典詩詞缺乏學習興趣。

第三,對現當代文學作品熱情不夠。

第四,對外國經典名著知之甚少。

第五,偏重閱讀體育自然文學;偏重閱讀情節離奇、刺激的武俠小說和朦朧的校園文學。

學生的課外閱讀相當貧乏,文學審美趣味偏低,知識麵狹窄。造成這樣的原因很多:

其一,思想上不夠重視,認為名著閱讀和考試成績無關。

其二,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對語文知識的練習和掌握上,缺少閱讀的時間。

第三,受學校閱讀條件的影響,長期遠離閱讀,體會不到閱讀的快感,沒有閱讀的興趣。

文學名著閱讀的方法

(1)轉變閱讀觀念“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些都是古人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闡述了讀書的重要性,同時也指明了學習語文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多讀書,就會有充足的“源頭活水”,多讀書,才能“腹有詩書氣自華”。

教育部頒布的“新課程標準”把中小學生的閱讀與鑒賞放到了一個十分突出的位置,明確了目標並提出了要求,“課外自讀文學名著、科普書刊和其他讀物,不少於300萬字”。因此我們必須樹立大語文的教育觀,明確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開拓學生學習視野,把學語文、用語文放到社會大課堂的廣闊背景中去。

課內學方法,課外得“營養”,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展。緊緊抓住文學名著閱讀這塊重要陣地來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教與學全方位向名著開放。

①向名著作者開放名著的作者當然是名家,是一個文學名家、文化名家,認識名家就是一種素質、一種品位。

名著的作者在學生的心中,不僅僅是一個人,更是一個理想的化身、神秘的偶像,也是點燃孩子心中對名著向往之火的一個著火點。

②向時代背景開放名著大多是在特定的時代、特定的背景下產生的,名著所講述的故事大多也是處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中,了解一點背景知識,有利於孩子理解故事,更能激勵孩子去探究名著。

③向名著人物開放名著和名著中的人物是相映生輝的,學生對名著的喜愛更多表現在對名著人物的喜愛,對某個人物的喜愛之情往往會成為孩子搜尋名著、閱讀名著的主要動力,而對某個人物了解的多少又往往會成為學生之間炫耀的資本。

④向經典因素開放名著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有多種因素在不同的時期起著不同的作用,或相得益彰,或推波助瀾……這些經典因素主要包括一些或與名著的內容相關、或與名著的人物相關、或直接由名著而引發的經典詩文、民間諺語、優秀影視劇甚至經典遊戲等。

⑤向文學評論開放文學評論大都成為了一門學問,浩瀚的《紅樓夢》評論成就了“紅學”的輝煌。文學評論是中學階段名著教學的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庫,開發和利用好這份資源,可以促進孩子們深入閱讀名著,打開孩子智慧的天窗。

此外,教師也應與家長取得共識,每接手一屆學生,語文老師不妨給學生家長寫一封信,告訴他們閱讀名著的重要性,也可以收集楊振寧、巴金、老舍等科學家、文學家關於名著閱讀的議論,下發一些華羅庚、蘇步青、朱光潛等人閱讀名著的文章。同時也可附上教育部推薦的一些中外名著的目錄。

(2)培養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才能使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才會學有所成。

首先我們應讓學生感覺到閱讀是一種感悟美和欣賞美的過程。我們可以根據中學生閱讀的特征,舉辦各種類型的閱讀課或閱讀講座,引導學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不同時代背景下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內容以及卓越的藝術成就,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產生美的追求,提高文化修養和欣賞水平,從而培養健康的閱讀興趣。

因此在開學初,我就給學生舉辦了“多讀已有定評的名著“的講座,講明閱讀的意義、要求和方法。同時開列了80多部作品書目,簡單介紹情節,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文學藝術價值、思想價值,使學生有個初步的印象,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學期中間我利用教科書上的名著選段引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例:在教《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時引出與魯智深有關的情節,推出許多有關的人物,課後布置學生列出《水滸傳》中的一係列英雄人物,寫出他們不平凡的事跡等。還利用第二課堂,請每位同學輪流向大家介紹自己閱讀的名著。介紹內容包括作者的情況、寫作背景、故事梗概、藝術特色等。還要有聲有色地朗讀一個相對完整的優秀片段。有時播放VCD,讓學生欣賞名著拍成的影片,從而獲得較直觀的感受,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