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字是對古代漢字的繼承和發展,古今漢字在構造上有不同。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在現代漢字裏占的不多,其中會意字相對較多,象形字次之,指事字最少。

現代漢語中,形聲字最多,擁有表音成分是形聲造字法有別於其他三種造字法的重要特點。由於形聲字的聲旁跟整字的讀音相聯係,因此與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相比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同一形旁加上不同的聲旁就可以造出大批意義相關而讀音有別的漢字。這一現狀的形成,與各種造字法自身的特點有關。

但形旁的表意功能有很大的局限,盡管如此,仍然有一半左右的形聲字,形旁能夠準確表示字的意義類屬,有助於人們理解和區別字義,避免寫錯別字。而且,運用漢字形體演變的知識,了解形旁在古代的形體和意義,也有利於準確掌握和辨析漢字。

聲旁的表音作用也有局限性,但還有一定數量的形聲字,聲旁能夠較為準確地提供字音信息,有助於語音教學。更為重要的是,我們了解了漢字的構造特點,就可以對每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字進行深入分析,發現它的字形裏藏的音、意奧秘,幫助自己深刻記憶。

總之,用心揣摩分析,勤看勤聯想,結合字形靈活記憶是關鍵。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每部分都有例外,而每個例外隻要大家用心觀察分析,都可找到突破口。

既然我們漢字有規律性的構成,在教學中就一定要充分發揮它的優勢,達到我們的目的。

16.謎語是語文教學的助手

謎語是一種有普遍群眾基礎的雅俗共賞的文學樣式。而猜謎對於幼兒、少兒來說則是一項有益的文娛活動,它既可啟發他們的想象,提高智力,又能增長知識。翻開小學課本,不難找到一首首謎語歌謠,在他們的寒暑假作業裏,也時時出現。對這一現象,很多老師都把它簡單地一掃而過,認為它隻不過讓孩子們覺得好玩而已,有的甚至認為是閑文。

其實,這種見解是膚淺的。筆者經過長時間的探索,認為謎語之所以出現在課文、作業裏,是因為它對教學有一定的輔助作用。筆者通過自製和收集,整理出如下幾類常識謎,並運用於語文教學。

作家作品謎

如:殲(打一外國文學名著,即《一千零一夜》),鞍山取經(外國名著,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她的住房申請(外國名著,即《伊索寓言》),前事不忘(中國古代史學名著,即《史記》),閑談素食(中國古典名著,即《聊齋》),舊房子(中國現代名家,即老舍),勤勞少病(宋代詩人,即辛棄疾)等。

詩文名句謎

如:舉手長勞勞,兩情同依依(古代文學名篇,即《別賦》),渭城朝雨邑輕塵(民間風俗,即掃塵),對鏡貼花黃(出版名詞,即彩色封麵),破帽遮顏過鬧市(成語,其貌不揚),春風送暖入屠蘇(飲食用語,“溫酒”屠蘇為一種酒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成語,無與倫比)等。

文體常識謎

如:大小姐送客(詞牌名二,步步嬌、聲聲慢),我這一輩子(應用文體,自傳),咿呀學語(語文學術語,方言),鴻雁傳書(文藝名詞,信天遊等)等。

典故俗語謎

如:氫氣球升高(成語,不翼而飛),女大一枝花(成語,成人之美),煙花淩空時(成語,天真爛漫),諫逐客書(俗語,斯文),龍舟金牌(俗語,劃得來),雨後花(文明俗語,多謝),塑料梅、蘭、菊(三字俗語,偽君子)等。

風俗節令謎

如:中華崛起(節氣、立夏),雖傻卻知節省(外國節日,愚人節),畫龍點睛(民俗名詞,圖騰),寒食節(世界衛生組織活動,世界無煙日)等。

通過對謎語的不斷學習,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麵,還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

17.用趣味性謎語提高識字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能主動,愉快的學習;有了興趣,學生才能在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小學生是無意識占優勢,好奇心較強,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

用趣味識字法,能很好的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而編謎語識字又不愧是一種激趣的好方法。

低年級兒童喜歡猜謎語,如果能讓兒童把某些識字內容編成謎語,通過猜謎來鞏固所學知識,既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通過對猜謎語的綜合分析,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根據字形的特點用謎語識字,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如:加減乘除多一橫(怪),加減乘除少一點(墳),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大王頭上長角(美),一條白毛巾掛在木頭上(棉),身高一寸(射),工廠裏坐著一個白小子(原),王老師,白老師,一起坐在石頭上(碧)等。

謎語識字,既能展現語文課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識字效果,是我識字教學中的一個小法寶。

18.用趣味性謎語增添教學情趣

謎語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鏡花緣》等古典文學作品裏都有許多精彩的謎語,為刻畫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謎語仍然保持著比詩、詞、曲更旺盛的活力。在基礎教育階段,語文教材往往采用猜謎語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就有《畫》這一課:“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此外,各冊多個“語文園地”都設計有猜謎遊戲活動。冀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也編有《父親的謎語》一課。青少年智力遊戲類電視節目裏,也常常出現猜謎活動。

近年來,中小學各學科都開始關注謎語,數學謎語、英語謎語、物理謎語等都進入了課堂,甚至還進入了考試預測。

語文學科跟謎語存在著天然聯係,尤其應該運用好謎語這個語言文字遊戲,在教學活動中借助謎語,以增添情趣,活躍課堂,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探究精神,加深師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教師在編製謎語的過程中,通過揣摩教材,設計謎麵和謎底,推測學生的思維過程,可以增強師生雙向交流的能力,還可以激發自己使用教材的創意,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和教學特色。

19.趣味謎語在教學中的體現

趣味性謎語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一種特殊的口頭創作的文化形式。如果在語文課堂教學或課外活動中,適時適量地猜一些謎語(尤其是字謎),可以豐富學生的字詞知識,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筆者從教20多年,注重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猜謎語”活動,積累了一些經驗,與大家探討。

內外結合

這裏所說的內外結合,是指為了學好課內知識,設法向課外拓展,讓學生將課外和課內知識結合起來。例如,小學第二冊第九課《猜一猜》隻有四句:“雲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要求學生猜猜是什麼?這四句話運用擬人的手法,用人的動作讓路、招手、彎腰、點頭來比喻雲兒、小樹、禾苗、花兒被風吹動的樣子,讀來生動、有趣。

小學一年級學生對這樣的兒歌式謎語比較喜愛,但猜起來存在一定難度。

上課前,我在課外書報、雜誌中收集準備了一些相關的謎語,用紙抄好貼在教室裏,讓學生課餘互相討論,然後適時介紹一些猜謎語的方法。

經過課外精心準備,為學生學習打下了基礎,上課時,我提示學生用我課前介紹的方法去猜,並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去試猜,想像雲散開了、小樹搖擺、禾苗彎腰、花兒擺動的樣子,從中體會到隻有風才能使它們這樣,進而猜出謎底是“風”。

以謎入課

有些課文可以采取猜謎語導課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我在教小學第八冊第一課《燕子》時,這樣設計課堂。首先用謎語“紅領圈兒小黑襖,尾巴尖尖像剪刀,從早到晚下地忙,捉了害蟲喂寶寶”導入新課,讓學生猜一種動物,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然後讓學生帶著謎麵內容觀察插圖,並且要求學生不參照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燕子”的外形,想想畫麵上的“燕子”在做什麼;接著以謎串文、活讀課文,深刻理解課文內容;最後要求學生試著編寫表現春天景色的兒歌或者燕子的謎語。

這樣教學,融課文內容理解與娛樂性於一體,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記憶與理解,而且開闊了學生的語文眼界,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知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