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在關上一扇窗子的同時,會再為你打開另一扇窗子。換個角度思考,從中學時期開始感悟整個人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你的命運,那麼你會變得更加開朗與樂觀,比如吃了虧,有的人會很沮喪,有些人會說吃虧是福;看到自己有一個傻兒子,有人會覺得上天不公,有人就想傻人有傻福;丟了東西,有的人會說倒黴,有的人會說破財免災,財去人安樂;生了女孩,有的父母會說自己怎麼這麼不爭氣,有的父母會說養女兒是福氣,養兒子是名氣……所以說,同樣一件事情,隻要肯換個角度看自己,就會認識到生活的苦與樂,取決於人的一種心境,取決於人對生活的態度,對事物的感受。學會換個角度看命運,生命會變得更有光彩,人生也會更有滋味!

3不要輕易否定自己

溫斯頓·邱吉爾說:“一個人絕對不可在遇到危險的威脅時,背過身去試圖逃避。若是這樣做,隻會使危險加倍。但是如果立刻麵對它毫不退縮,危險便會減半。決不要逃避任何事物,決不!”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都如人所願,尤其是作為青少年,在困難麵前,千萬不要輕易將自己否定。

不要一味地隻看到自己的缺點,卻忽略了自身的優點,如果一味地否定自己,懷疑自己,放棄自己,隻能是跟在別人的後麵。隻有充滿自信地活出自我,保持自我本色的人,才能在生命的管弦樂中演奏好優美地樂曲,才能實現生命的價值。反之,否定自己的同時,就等於將成功一並拋棄了,然而機會不是隨時為你準備的,你要做的是隨時準備好挑戰機會,一旦錯過這次機會,下次就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何時,因為對青少年來說,青春隻有一次。

行不行,試過才知道

人世間萬千生物,沒有什麼是十全十美的。人也好,物也好,都有各自的缺點,沒有任何人和任何事物可以達到完美的境界。即使是這樣,人們在看待問題時也要從整體出發,既要看到缺點,也要看到優點。眼中隻看到優點而看不到缺點隻會是自驕自傲自負,其後果必然是得意下的不思進取所造成的失敗。但是過分謙虛也不好,連自己的優點都看不見,整日抱著自己的缺點唉聲歎氣,那你將永遠生活在自卑中。自卑的人永遠無法抓住成功的機會,因為自卑心理會時時刻刻告訴你:“我不行”、“我肯定做不了”。這樣的你又怎麼能與成功畫上等號呢?要知道,行,還是不行,不試怎麼知道?

嚐試是行動的開始,也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勇敢地邁出這一步,成功將會變為可能。成功來自於對事物的好奇心與征服的欲望,當你對一個事物產生好奇心時,你就會總想著去研究它、鑽研它、探索它。但是僅有好奇心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足夠的自信心和勇氣去嚐試。在征服一個事物的時候,它不會告訴你它會給你多少考驗,為你製造多少困難險阻,這中間會有多少不可料及的事情發生,這個時候最能幫你的就是勇氣與自信心。勇氣幫你邁出腳步、突破自我,自信心幫你克服困難,戰勝挫折。

世界偉大的發明家,人類的功臣愛迪生,可以說,他的一生就是在嚐試中度過的。當他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產生好奇,並產生一係列想法的時候,他首先選擇的是——試著去做。他嚐試著去發明電燈,嚐試著發明留聲機,嚐試著發明蓄電池,等等,結果均獲成功。他的發明成果有2000多項,是當之無愧的“發明大王”。如果他因小時候人們對他的嘲笑而對自己失去信心和挑戰自我的勇氣,從而變得自卑,那他永遠也不可能去嚐試,也不可能不畏困難和挫折創造那麼多的偉大發明。談成功,更不可能。嚐試最大的敵人是半途而廢。科學界的人們信奉這樣一句話:在一萬次試驗之後的那一次可能就是成功。這一萬次,就是一萬次的失敗。成功就躲藏在無數次失敗之後。失敗的人,往往是做事半途而廢、淺嚐輒止的人。除了愛迪生以外,還有很多偉人、名人都在給世界的後人們上課,他們用行動,用成就向你們訴說人生的真諦,成功的秘訣。如萊特兄弟、達爾文、阿基米德、蔡倫、牛頓等等,他們的成功就說明了一個真理:隻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隻要你願意嚐試。

不要懷疑自己,學會肯定自己

很多人總是會對自己提出一大堆的疑問,“我行嗎?”“我可以成功嗎?”“別人都那麼優秀,我怎麼能競爭得過他們呢……”他們對自己的能力表示懷疑,盡管他們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糟糕。但是卻與那些沒有多少能力卻很自信的人相差甚遠。為什麼這麼說呢?歸根揭底是因為他們的怯弱,不自信,給了他人更多的機遇,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也許你曾經的付出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也許你曾經的自信被人當作“狂人”;也許你曾經的舉動使你遭到他人的嘲諷,不要怕,要始終相信自己的路不是別人一兩句就能決定的,不要輕易否定自己的能力,一時的得失並不能否定你的整個人生。若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那就會因懷疑而貶低自己的能力或價值。一個人自信心的喪失,無異於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每一個成功者都必須有承擔挫折的心理素質與能力,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不因成敗抬高或貶低自己,始終相信自己,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能成功。正如某位詩人所說:“自信是石,敲擊希望之火;自信是火,點亮熄滅的燈;自信是燈,照亮前行的路;自信是路,引你走向光明。”學會鼓勵自己,學會為自己呐喊,學會為自己加油,因為一個人的信心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裏都可以發揮很大的威力。要把自信當成是一種習慣來培養,不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它都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自信地過每一天,當某天機會到來時,你會發現,原來你的潛力遠遠超出了想象中的那樣。人生雖短,但多姿多彩。誰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隻要盡力了,無憾的人生一樣是精彩的人生。對自己多一份自信,還世界一個精彩!對人生多一些肯定,你的生命就會因此而變得不一樣,人生因此而快樂,而自信起來,這份自信也可能為你打開成功的大門。

4做最棒的自己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可走向成功的道路又是那麼崎嶇而漫長,充滿著看得見看不見的困難和競爭對手,其中最強大的對手其實就是你自己。你的一切消極心態就是你最大的敵人,可是你又該用什麼去戰勝它們,到達成功的巔峰呢·如果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那麼自信就是成功的基石。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深窺自己的心,而後發覺一切的奇跡在你自己。自信是一種來自於心靈的力量,自信是一種說服力,在開始時,看起來仿佛不會成功的事,假如你堅持地做下去,它就會成為對自己的一個證明。相反的,假如你因為別人的懷疑或批評而猶豫不決,退縮不前,那不用別人阻擋,你自己就打敗了自己。

培養自信,戰勝自我

在現實中,強者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自己,而自己成功最大的障礙是缺乏自信。隻要你自信,隻要你尊重自己、堅信自己,你就是偉大的,最終的成功必定屬於你。自信是一切成功者的鈣質,沒有自信的人,將一事無成。對於青少年而言,培養自信是尤為重要的。

相信自己,無所不能。相信自己,無所畏懼。自信心是人生成敗、幸福與不幸的關鍵。同時,人也是理解自己和與他人相處的關鍵。信心是行動的發條,基於信心而來的那種無比的驅策力量,就是締造人世間一切偉業殊功的源頭。人有信心,就有希望。信心能使軟弱的人變得剛強,毅然承擔一切苦難與折磨,接受任何考驗和試探。

一天,上帝分別送給三個年輕人一些同樣幹癟的種子:第一個年輕人大呼:“上天為何如此不公?這麼幹癟的種子怎麼能夠發芽?”隨手扔掉種子後,他在報怨聲中結束了一生。第二個年輕人抱著試一試的心理,播種、澆灌、施肥,但很快就放棄了。後來,他終生為尋找一些飽滿的種子而努力。第三個年輕人相信:隻要精心嗬護、盡心盡力,再幹癟的種子也能長成參天大樹,自己的汗水會換來成片的陰涼。結果,第三個年輕人很快就擁有了一大片森林。在這個故事中,第三個年輕人選擇了前者,可見,自信是人獲勝的法寶,更是事業的保障。

青少年朋友,你自信嗎?當你成績名列前茅時,你能否告訴自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而不是“這次運氣真好!”而造成心理上的壓力;當你成績有了進步,你能否對自己說:“學習有什麼困難,隻要努力,我一定能學好!”而不是“這次純屬僥幸,我不是學習的料。”而停滯不前;當你考試退步了,你應該向天發誓:“從現在開始,我一定努力,一定學好!”而不是“我永遠也學不好,學習對我來說就是活受罪!”而放棄了學業。如果你真的想擁有自信,就從現在起告訴自己:哪怕是一粒幹癟的種子,我也要長成參天的大樹!我相信:我能行!

所以,青少年朋友們,在生活中,麵對不幸,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生活充滿信心;在學習上,麵對困難,要給自己信心,要永遠地相信自己可以。讓你的生活到處都充滿著自信與活力,你的生活將會是五光十色的。

肯定自我,建立自信

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心理都產生自卑感,內心缺乏一種內在的自我價值感,這就需要調整對自我的認識角度,來重新認識自我,肯定自我,通過不斷地發展自我建立一種獨特的人生優勢——自信。

自信是一縷和煦的春風,是一絲動人的微笑,是一片明朗的天空。自信讓我們變得幹練、成熟,自信使我們的腳步變得堅實穩健。一個不屈不撓的人,自信在心中必堅韌地站立著,站成精神上的鋼澆鐵鑄的脊梁,站成一幅永不凋謝的風景。

自信產生於努力之中。有人認為做事情隻有有了自信之後才能去行動,這就好比人學會了遊泳之後再下水學遊泳一樣,是非常荒謬的。當我們徘徊於做與不做之間時,就應該在沒有自信的情況下,大膽去做。

伊索寓言有一個故事:父子二人趕驢到集市去,途中聽人說:“看那兩個傻瓜,他們本可以舒舒服服地騎驢,卻自己走路。”於是老頭讓兒子騎驢,自己走路。又遇到一些人說:“這兒子不孝,讓老子走路他騎驢。”當老頭騎上驢讓兒子牽著走時,又遇到人說:“這老頭身體也不錯呀,讓兒子在下麵累著。”老頭子隻好讓兩人一起騎驢,沒想到又碰到人,有人說:“看看兩個懶骨頭,把可憐的驢快壓爬下了。”老頭子與兒子隻好選擇抬著驢走的方法了,沒想到過橋時,驢一掙紮,墜落河中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