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允許自己上網。
網絡本身就不是洪水猛獸,所以沒有必要刻意去逃避它;更何況,在信息現代中,網絡無處不在這是無法逃脫的。所以,青少年不要一味的回避上網,畢竟現在是一個網絡的時代,你可以正確地、科學地上網,瀏覽一些對自己有益的網頁、找一些相關的學習資料……。可以跟自己做個約法三章,允許自己上網,但必須遵守一些規定或者限製上網時間,久而久之,自己就會對網絡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
(4)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一個人如果遇到挫折感到苦悶、煩惱、情緒處於低潮時,就暫時拋開眼前的麻煩不要再去想引起苦悶、煩惱的事,把注意力轉移到較感興趣的活動和話題中去。試著用美好回憶來衝淡或忘卻煩惱,從而把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當自己總是控製不了的想上網時,可以有意識地轉移注意焦點,想一些其他比較感興趣的事,也可以跟同學或朋友出去逛街、看電影、聊天、看書等。
13從網上尋找感情寄托
你的困惑:網聊給了我快樂,也給了我懵懂的愛情。雖然看不到她的樣子,但是,我從她的字裏行間與電話中的聲音可以感覺到,我們都是需要“愛”的人。但是因為她,我的心全被占據了,沒有了學習的空間,成績也直線下滑。
心靈故事
林濤是一名中學生,學習成績很優異,在一次數學競賽中,他取得了第一名。父母很是高興,出於對他的獎勵,便在家中配了電腦,並且包月上網。父母對他寄予很大的期望,但是,近段時間卻發現他總是神情恍惚,目光呆滯,學習成績落到班級第三十幾名。當月電話費陡增到千元之巨,同時,一個外地的長途號碼引起了家長的注意。通過與林濤的談心,父母才得知,他通過網絡結識了一位14歲的外地女生,二人互通了情況。經過3個月的網上聊天,已經到了焦不離卿的地步。由於沉迷於網戀,他現在天天都盼著下課回家跟他的女朋友在網上見麵,根本沒心思學習。
心靈透視
如今的中學生都是在一個和平、穩定而又快速發展的環境下成長的。從大環境來看,他們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成長的一代人,又是與網絡在我國發展同步成長的人。市場經濟的多元化、信息化、開放性、多樣性,必定帶來價值取向的多樣性和人格的多重性,對於成長期的中學生來說本身就是一種衝擊和誘惑,而基於虛擬,開放特征而建構的網絡社會則在可能性上加劇了這一影響。從小的環境來看,當代中學生基本上是獨生子女,物質相對豐富。而且,如今的社會生活節奏有了明顯的加快,有很多父母為了工作而忙碌不停,根本就沒有時間用來與子女進行交流、談心,還有部分家長即便對青少年表現出了關心,但也隻關心他們的學習狀況,忽視了他們的心理感受,導致青少年內心孤獨、精神世界空虛,進而在網上尋求慰藉。中學生發生網戀的例子已不在少數,而且就目前的形勢看,大有發展蔓延之勢。
曾有一位中年男士這樣說:“有一段時間,我閑極無聊,就上網聊天玩,那些小女生真好騙啊,我說什麼她們都信,還真以為我是個年輕帥哥,想約我見麵呢。說實話,後來我自己都覺得自己很無恥,再也不忍心騙下去了,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還有我這份良心吧?那些青少年真讓人擔心啊……”
正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在這個e時代的潮流中,接觸網絡都帶有一種好奇心,會有一種新鮮感。也許,他們能夠通過網戀這種渠道來發泄自己的情緒,得到一時的“快感”,但這僅僅是短暫的夢幻而已。網絡本身是虛幻的,真真假假,正好給那些圖謀不軌的人鑽這個空子,他們利用人們對網絡的美好憧憬而進行犯罪。所以,青少年不得不慎重的思考一下,不能整天沉迷於這種虛擬的網絡情感世界裏。更何況,我們現在還是一位未成年的學生,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網戀隻會浪費我們大量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會影響自己的情緒,甚至給我們年輕的心造成不可磨滅的陰影,影響我們的學習,這勢必會為自己的前途發展埋下隱患。
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不難發現,戀愛的方式也在發生著相應的變化:從封建時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革命年代的“紅色戀人”;從“愛人同誌”再到改革開放初期的“廣告征婚”、“婚介熱線”,一直到目前網絡時代的“網絡戀愛”。在如今的網絡時代,網絡作為最新的交流手段,具有信息傳遞的瞬時性、廣泛性、超時空性和虛擬性、符號互動性等優點,它極大地滿足了現代人的需求。網絡也充當了一部分人“戀愛”交流的理想方式、手段,使得“戀愛”的年齡提前,出現了一部分青少年的“網戀”現象。
青少年戀愛產生的原因
首先,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對異性充滿了渴望和激情,這是生理、心理發展的必然,但是這種情感長期為現實環境所禁錮和封殺,他們急需找到一個傾訴的對象或者精神寄托。而網絡正好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無約束的自由環境和美好空間,他們完全不必擔心對方會泄露自己的小秘密,也不必直麵現實中那種冷酷表情。他們可以在網上一吐心中的不快,他們認為這是一種釋放,一種解脫的有效方式。所以,網戀就成了青少年在網上尋找精神寄托的重要方式。
其次,在現實生活中的異性常常是不完美的,而且是難以接近和直抒胸臆的,而在網絡中就完全不同,他們誰也看不到對方,不用直接接觸,雙方都是處於“雙盲”狀態,這樣就可以無所拘束、放心的交流彼此的情感。在他們頭腦中,存在了一種絕對理想化的意念——沒有什麼事情比愛情更甜蜜更夢寐以求。時空的距離使彼此增加許多想象的成分,增添了美感,在他們的心中對方是完美的,通過網絡大膽的直抒胸臆,表達著他們的感情。在與網友聊天的過程中,他們可以品嚐到——引起異性的理解、體貼和溫情,彌補一下對異性的好奇心和渴求心。但是,畢竟這種好奇心與渴求心是不可告人的。
另一方麵,主要是青少年由於年齡和閱曆的關係,他們與異性交往的經驗較少,而感情又比較熱烈和純真,他們總是毫無防護意識的輕信他人。他們是社會群體中最富有理想和激情、敢於探索和追求的群體,他們總是試圖打破傳統的規範,不斷地尋求和嚐試新的生活方式,因此,虛擬的網絡社會便成為青少年在現實社會以外的新生活空間。
曾有人暗訪某網吧時發現,來網吧上網的青少年占到了網吧顧客的一半之多。其中部分青少年沉迷於網絡遊戲,也有相當一部分上網是為了聊天結識異性朋友。有位網管直言道:“現在的學生成熟早,網戀現象是常事兒,有的學生把外地網友約到本地來玩,並不稀罕;而處於本地的網友見麵更是經常的事。”通過進一步了解,發現很多青少年把時間浪費在上網聊天上,他們對老師和父母撒謊,隻是為了來上網聊天,使很多青少年為此而荒廢了學業。由此看來,青少年“網戀”現象不容忽視。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處理網上的感情關係,是一個值得成人關注的問題。
解開心結
盡管網戀現象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重視,但是如何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好教育和引導工作,確實需要認真研究對待。我們廣大的青少年朋友們更應該自覺遠離網戀這些害人的東西;學校也應該豐富青少年的課餘生活,不斷向學生設立適當的、有一定挑戰性的目標,以增進學生的充實感和成就感,進而達到以健康情感替代虛幻戀情的目的。隻有這樣才能更有利的促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自身發展。
其實“網戀”這一名詞,對於青少年來說並不陌生。網戀在青少年當中已成為最普遍的現象,也是目前網上一個熱門話題。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時代的變化,互聯網也逐漸步入千家萬戶。網絡作為一種全新的通訊工具,為我們的人際交往提供了方便而迅捷的交流方式。但是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一種新的戀愛方式也就產生了——網戀。
對於這種現象現有以下兩種觀點,觀點一:有相當一部分青少年認為,網絡上的大多數東西都是縹緲虛無的,網絡上的愛情也是一樣,他們認為網絡愛情,隻是無聊的人在無聊的時候玩的一種無聊的遊戲,那隻是他們的一種感情寄托,所以,網上的愛情不可當真。與其相對的另一觀點是:網戀是現實中戀愛的延伸,是一種新型的戀愛方式,是這一時代的潮流。持這種觀點的青少年認為,網戀和我們一般的戀愛一樣,既然找到了一個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那你為什麼還要在意是在網上認識的還是在網下認識的呢?
通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對於網戀現象的不同觀點,對於這兩種不同的觀點可以說是各有其理。很多人認為,這個話題似乎是屬於成年人的,但是,這種現象已經出現在青少年身上,這就不能不引起成年人的關注。當今很多青少年正在通過網絡演化出一種新的社會關係,這種新型的社會關係顛覆了傳統的人際交往模式,網戀的出現以及盛行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對於青少年來說,由於剛剛接觸社會,辨別是非的能力還不高,所以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對待事物的方法,不能單純地看待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