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透視

追星,在當今社會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追星族”這個名詞越來越普遍,尤其是青少年,他們似乎是“追星”的易感人群,對於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看他主演的每一部影片,聽他唱的每一首歌曲,對他的比賽更是一場不缺。談到偶像的一切,都如數家珍。這種“追星”現象到底該如何看待呢?

有心理學者指出,青少年的追星行為有如“青春痘”,是青春期不可避免的現象。這與他們所處的這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有著直接的關係。偶像崇拜是青春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青春期心理需要的反映。就人生發展階段的規律來說,這種現象不值得大驚小怪。

(1)慕拜心理。青少年成長之際,社會角色意識開始覺醒,非常渴望得到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而明星受公眾追捧、風光無限,往往成為青少年模仿的榜樣。青少年們所追的星,男的大多英俊瀟灑、風流倜儻,扮演的也多是些義膽衝天、俠骨柔腸的錚錚鐵漢;女的則羞花閉月、沉魚落雁,扮演的也多是些嬌媚可人、善良溫柔的亭亭玉女……通過模仿明星的服飾、愛好、習慣,想象自己也像那個被人喜歡的人,借此獲得滿足感。

(2)從眾心理。因為喜歡明星而喜歡自己,因為有一群人都喜歡某個明星,因而獲得自信與歸屬感,是青春期青少年特有的心理表現。在中學生中,追星現象很普遍,勢力也很大,以致本來沒多大心情追星的同學,為了不被看作“落伍”,不被視為“異端”,也自覺不自覺地入了流。

校園追星族的出現自有它的成因和必然。追星本身並不一定是件壞事情。追星是一種精神享受。就像養花愛好者把喜怒與花草聯係在一起,養寵物者把哀樂與小動物聯係在一起,集郵愛好者把情感寄托在郵票上一樣,隻是各自的愛好不同而已。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追星和崇拜偶像,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沒有盲從性,能從明星身上學到好多好的東西,如:某些歌星、影星為慈善事業捐款、看望艾滋病孤兒等等公益活動。他們知道,追星是為了追求明星的亮點,學習明星好的東西,並以此為榜樣,在學習和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自己積極奮進的精神。從這方麵來說這是可取的,並且是可以大力宣傳的。

然而,少數“追星族”對心中的偶像盲目崇拜,狂熱模仿到發瘋、發燒、發昏的地步,則會產生不良後果,對其個人和社會都有—定的危害。如果追星成癡、成迷,甚至神思恍惚,坐立不安,無心學習,或日夜苦求“星”的出現,就確實屬不正常的“情結”了。每次有知名演藝人員開演唱會,常見“追星族”一路跟蹤、吶喊,甚至不惜逃學、打地鋪,熬夜排隊買票,就為了一睹心目中的偶像。有些青少年為了看明星的演唱會而逃學,整天沉迷在明星的世界裏,上課精神不集中,回家頭一件事就是聽唱片看電視,不認真學習和完成作業,學習成績不斷下降,甚至出現厭學、棄學,導致學業的荒廢。這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取的。

解開心結

年輕如花一般的歲月,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自己的偶像,每一個年代都有每一個年代的明星。明星是什麼,明星隻是事業成功的一群人,喜歡他的人於是就把他當作自己的偶像,當作自己的奮鬥目標。

雖然歌迷偏執的行為隻是個別現象,除了少數瘋狂得無法自拔的粉絲,多數追星族還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能正確分析偶像的優點和不足。但明星越來越多,追星族越來越龐大的今天,我們不能不把目光聚焦在追星族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上,如今,追星現象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如何正確的追星、健康的追星?如何通過安全理性的方式來抒發自己對偶像的喜愛之情,並以其優點為榜樣,在學習和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自己積極奮進的精神?

對於追星族來說,擺正心態是最重要的。明星是自己的偶像,並不在於他的外表,而是他們艱苦奮鬥成功的精神。也就是說,追星族所追求的應是明星成功前的奮鬥精神和頑強毅力,而不是他無聊的八卦新聞。就如鄭智化,兩歲時就患小兒麻痹不能走路,直到七歲時通過手術才能靠雙拐走路。可他身殘誌不殘,通過自己自強不息的毅力打造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唱紅了大江南北,實現自己的理想。追星是為了幫助自己進步,而不是為了某一個明星而失去自己。

追星對青少年來說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為表現,但要把握好分寸,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盲目追星。

你所崇拜的應該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是那些高超的人格與氣度,而不是虛有的外表;是那些不僅僅可以吸引你目光的光鮮,更應該能震撼你的心靈。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中,明星遠不止影視歌星和體育明星,還有眾多的科學之星、政治之星、思想之星、技術之星……他們給我們人類帶來的是更大的幸福和財富,更值得去學習。

(2)不瘋狂追星。

不要濫花時間和錢在追星上。幾乎所有的人,當他從青年走向中年時都會發現偶像畢竟是偶像,他們往往是曇花一現。當稚嫩的心逐漸成熟,那的“星”光就逐漸暗淡。追星也就沒有什麼可誇耀的,更不應該成了你生活的全部。所以,不要在追星中失去你自己,因為你最終隻能成為你自己。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3)因勢利導,培養具體的興趣愛好。

追星不是生活的全部,你可以培養一兩種具體的興趣,如音樂、舞蹈、體育項目、航模、收藏、製作等等,這樣,既可以使你的追星興趣得到適當的降溫,也可以使你把精力和時間順利地轉移到健康有益的興趣上來。

(4)善於從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積極的人生經驗。

一個好的偶像能使人的生活變的充實、豐富,生活的目的更加明確!慎重選擇值得追的星,以他為榜樣和偶像,在給你的生活增添色彩的同時,“超過他,也成為明星”的念頭會激起你更多的潛能!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對人生追求的體驗,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過程,每個時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心目中追求的人生目標和偶像,當前的追星也是這樣。但是,要知道凡事都有一個度,過度,就會走向反麵。在追星而發燒時,能不能留給自己一點理智,克製一下盲目,多看一點現實,少回味一點夢幻,多一點創造,少一點模仿……正確認識追星現象,正確引導追星情結,把學習放在首位,成為德智體全麵發展的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8兩肋插刀的“哥們義氣”

你的困惑:我們學校近來出現很多幫派,他們每天稱兄道弟,醉心於哥們義氣式的友誼,喜歡依照武俠小說中的那些“俠客”們“拜把式”的朋友關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因此,打架鬥毆就成了學校裏常會出現的表演,我想問,難道男生就必須要講哥們義氣,幫他們犯錯誤嗎?這是真正的友誼嗎?

心靈故事

故事之一:

在校學生段某敲詐了同學梁某、胥某的錢物,次日,梁某約了三位朋友來“討回公道”,那三人一聽朋友受欺負,很是氣憤,於是找到了段某,將其獨打一頓。段某遭到毒打很不服氣,便找了四五個哥們,將梁某圍堵在回家的路上,其中段某持刀,楊某等人手持鋼管,致使段某多部位軟組織損傷。這幾名青少年的行為已構成了犯罪,受到了法律的製裁。

各類報刊中不乏這樣的事件,由此也不難看出,這些青少年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哥們義氣濃所造成的。

故事之二:

小王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小王做什麼事情都很積極活躍,在大學一年積累了不少的哥們關係。平時你今天給我一盒煙,明天我請你吃頓飯,你早晨幫我教訓了一個“冤家對頭”,晚上我就替你給“仇人”放血。小王知道這不是真正的友誼,隻講哥們義氣也是不對的,但是為了“義氣”,為了麵子也不得不幫朋友,最終也導致自己陷入了錯誤的深淵而不能自拔。

心靈透視

中國人向來都把義看得很重。儒家尊崇的“仁、義、禮、智、信”中的“義”就排在第十位。學生之間要不要講點“義氣”呢?要!但不能講“哥們義氣”。因為,哥們義氣是一種基於無知和盲從,無情感基礎的衝動,是一種非理智的行為,是與現代文明社會極不相容的行為。“江湖義氣”或“哥們義氣”隻講“友情”不講是非,與友誼有本質的區別,很多青少年就是因為分不清真正的友誼與“江湖義氣”或“哥們義氣”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友誼呢?友誼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賴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美好的情誼。俄國文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交朋友幹什麼?為的是到緊要關頭能有儲備的代辦處。”真正的友誼不是在口頭上的,要在行動上互相幫助。當遇到困難和危險時,朋友會無私地幫助你;如果有了煩惱和苦悶時,朋友會耐心地傾聽,並且為你尋找一種合適的方法擺脫它;當犯錯誤時,朋友會義無反顧地指出來,幫助你走出迷途。這才是真正的友誼。沒有朋友的人通常會感到孤立無援。朋友是成功的催化劑,是心靈的鎮靜劑,是快樂的源泉之一。

當然,友誼也需要講義氣,但是這種義氣並非“哥們義氣”。“哥們義氣”不是義氣。義氣者,剛正之氣、正義之氣也,它是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係。如果不辨是非地“為朋友兩肋插刀”,甚至不顧後果,不負責任地迎合朋友的不正當需要,這不是真正的友誼,也夠不上真正的義氣。

劉胡蘭為了保全同誌們的生命和鄉親們的安全,直麵敵人的鍘刀,視死如歸,連劊子手都不寒而栗,又是何等的正氣凜然?而哥們之間那些所謂的義氣隻是一味的盲從,沒有原則,不霽法規,是非不分,相護的包庇。為了所謂的“朋友”,甘願去殺人放火,被繩之以法時還叫嚷著“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這算“義”嗎?哥們義氣往往以維護小團體利益為出發點,為了報恩或複仇,不惜犧牲和損害社會或他人的利益,對不是自己的“哥們”則不講感情,不講友誼,最終結果必然導致害人、害己、危害社會。可見,哥們義氣並不義氣,而是流氓氣、無賴氣、地痞氣和混世魔王氣,沒有一點點正義之氣!“哥們義氣”與友誼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渴望友誼,需要友誼,但是千萬不可誤把“哥們義氣”當作友誼。二者是有本質區別的。

解開心結

如果你正受著“哥們義氣”的左右,那麼該如何走出這個誤區呢?

首先,要拔除哥們義氣的思想根源。要認真思考一下,你是為什麼對他產生興趣的,哥們義氣有哪些危害?思想決定行動,隻有了解了思想症結,我們才能勇敢的告別“哥們義氣”,在行動上下功夫。

其次,要積極培養高級情感如道德感、友誼感、集體感、榮譽感等等,去取代頭腦中那種狹隘的“哥們義氣”。一個人的腦子,容量總是有限的。這方麵想得多,那方麵就想得少了。隻要讓健康的思想在你的腦中占據了主導位,那麼,那種低級的,狹隘的“哥們義氣”就沒有陣地了。

再次,理智的思考問題,不要做衝動的奴隸。古人雲,“行成於思,毀於隨”,就是說多想可以事先避免許多差錯。也許你也發現了,以前你受“哥們義氣”的影響很深,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你容易感情用事,太過於衝動,容易在不理智的情況下做出決定,結果釀出很多禍事。所以遇事要多問幾個為什麼。這樣,再有人用“義氣”拉你幹錯事,你便會有所察覺,不為“義氣”所動了。

此外,青少年還要形成正確的交友觀。

9脾氣暴躁還是性格畸形

你的困惑:我原來隻是以為自己的脾氣不太好,可是,我的暴躁使我在學校裏成了“危險人物”、“恐怖分子”,一發起脾氣我就難以控製,經常會把別人打得血淋淋的才能解心頭之怨。

心靈故事

小楓出生不久以後,他的父母就下崗失業了。從他懂事起他就發現父母經常吵架或打架,有時小楓稍出一點差錯,父母就會打罵或惡語相向。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小楓,從小就養成了強烈的逆反心理和粗暴的性格,如果他在家挨了打就跑到外麵去找別人打架出氣。他曾經還學過武術,有時父母打他的時候,他就和父母對著幹。

小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升入高中,但是,由於他的脾氣很暴躁,在與同學相處時,稍有不順心的就和別人打架鬥毆。他還經常在校園內“擺攤賣藝”,向全校師生們炫耀自己的“武藝”。在一次打架中小楓吃了虧,他粗暴的性子使他咽不下這口氣,他越想越覺得自己窩囊,於是,就用自己的雙手敲打教室的玻璃和門窗,最後,他的雙手被砸得血淋淋的……

心靈透視

性格是表現一個人的態度和言行的心理特征。明確地說,它是指一個人對現實生活的態度和行為表現產生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一個人的性格是在先天的秉賦和後天教育下才能形成並塑造起來的,但是,兩者之間在性格中所產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先天給予的是性格的基礎,後天教育才是必要條件,兩者之間在相互影響和滲透下,才得以形成一個人的性格。

青少年的性格是千差萬別、各不相同的,由於他們正處在由不成熟向成熟過度的階段,所以,他們的性格極不穩定。性格從萌芽時期到最終的成熟定型是一個漫長而又曲折的過程。如果一個人的性格異常,那麼,將會影響著他的品德和發展,影響著他正常的人際關係,最終使將不能正常的適應學習、工作和社會活動。有關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性格演變過程需要經曆童年萌芽階段、青少年的成型階段、成年的自我調節修養階段,進而逐漸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