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五(1 / 2)

耿家添了一個丫頭,屬於弄瓦之喜,也是耿光祖的願望所達。他的前三個孩子,可都是清一色的男娃子。隻是他已經身兼拆建的重任,不能留戀在家。

第二天一早,耿光祖就來到了小學校,組織拉拉溜溜而來的勞力,開始了對耿家老房屋的拆除行動。人們看著一堆堆完好無損的青磚,看著一根根端直光溜的椽檁,都嘖嘖地說:“還是那時候的東西好,瞧瞧,現在你去哪找這麼好的東西。他奶奶的,舊社會的大地主,比咱們現在可富有多了。”有人喊話說:“也不知當年的耿大地主家,會不會在這房子的牆裏藏過金銀元寶,大家拆的時候可要多留意啊。”有人接話說:“蓋這屋子的時候,咱們的隊長也不小了,他應該知道的。你們為啥不問他呢?”耿光祖過來了,人們先是竊竊私語,進而放開嗓門問說:“隊長,這要是拆出了寶貝,你說該歸誰所有呢?”耿光祖笑嘻嘻說:“有個屁,我二爹當年那是個死扣扣,自己吃飯還嫌肚大呢,就知道往下買地,買牲畜,把錢全都花掉了。”有人糾正說:“誰說的,那年從地下挖出的金銀元寶疙瘩,可是拉了一驢車呢。”耿光祖輕描淡寫說:“那點東西,還不全交給公家了。我給你們說,真要能拆出來好東西,誰拆出來歸誰所有。你們就搶著幹吧。”

眾人頓時熱鬧起來,緊跟著一聲轟響,一堵高牆倒向了一邊,騰起的塵埃半天散不開。有來揀東西的娃娃們,一窩蜂地鑽進了塵灰中,很快,又在大人的嗬罵聲中,嘩啦啦退到了一邊。

耿家的兩處院子,在不同時間裏被拆倒了,轉換成了新學校和新糧倉,實現了其本質與形態上從曆史的私到現在的公的徹底轉換。正如耿光祖所言,除了一堆磚瓦和椽檁門窗外,誰也沒有發現值錢的玩意兒,倒是一些小娃們撿到了十幾個鎮宅的小鐵人和小東西。在這一堆娃中,有耿光亮的兒子耿遠東,他已經上了小學四年級,性格內向,少小老成,如其母一般很少與人相爭,但脾氣固執,一旦強起來,九牛難拉回頭。耿遠東早就聽說要拆學校老屋,小小年紀就鬱鬱不樂,充滿了心事,隻不與任何人說。看著牆倒屋塌,一片亂七八糟,眾人皆從中揀拿東西時,這個小家夥卻不為所動,隻是佇立邊上,一臉的沉重。有人開他的玩笑說:“這少爺就是少爺,傲著呢,才不會幹這揀破爛的營生。”耿遠東終於忍不住亮出了自己的觀點,說:“我才不揀,這整棟房子都是我們家的。”有人嘖嘖說:“聽聽,這小東西,還記著這是他們家的東西呢。”有人嚷嚷說:“這都多少年了,這個小崽子居然說出這種話,真是本性難移。”就有上鋼上線者說:“老地主死了,陰魂不散。這小地主還活著,就是代言人。這說明階級鬥爭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吵吵引來了耿光祖,他好象明白了什麼,上去揪了耿遠東胳膊,罵說:“屁大個人,你知道個甚,胡說亂道,還不趕緊往家裏走。”耿遠東頭搖來搖去,不服氣地說:“這就是我們家的房子,是我爺爺蓋得嘛。”耿光祖眉頭一皺臉一黑,撤轉身子抬腿衝著小侄兒的屁股上踢了一腳。小家夥覺到了疼,手摸著屁股,嘴裏一邊咕噥,一邊嗚嗚嗚哭著走了。

這事讓焦巧珍知道了,又把耿遠東拿笤帚打了一頓,可是兒子卻強上了,死不改口的還是那兩句理由。焦巧珍打得手疼心更疼,歇在炕沿上時,忍不住淚如雨下,哭訴說:“你個小害禍,這麼些年我白白心疼你們了,咋越長越不懂事喲。現在是什麼年代,你咋敢說這麼愣的話呢。你是不是不把一家人推到火炕裏就不高興啊!”耿遠東也哭了,但嘴巴還是鐵硬地說:“我說的是實話嘛,你們為什麼不讓我說實話呢?你們常說好孩子不應該撒謊才對呀?”焦巧珍用手捏住兒子的嘴唇說:“冤家,冤家,真正的冤家。你還不趕緊給我閉嘴,非要氣死我才行。”耿遠東抽噎著說:“哪我就再不說話了。永遠不說了。”焦巧珍手撫自己的胸口說:“好,好,好,你就是裝個啞巴,別人也不會把你賣了的。”耿遠東立馬止了哭聲,隻是眼淚還在臉上滾珠子。

焦巧珍沒想到這個賭氣的兒子,竟然真的就不說話了,無論如何都一言不發。兩天之後,她不放心了,故意問兒子話,可是小家夥還就是不張口,而且獨自一個人跑到野地裏放聲大哭。焦巧珍有點想不開了,她覺得有天大委屈不為兒子所理解,躺在炕上生起了病。兩天之後,耿遠東讓步了,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媽,你打我我不生氣。可我光祖叔他打我,我要記他一輩子。”焦巧珍虛弱地說:“你光祖叔是為咱們家好呢。你要是就這麼強下去,挨打的日子還在後麵呢。”耿遠東說:“那我就跟他們拚命。”焦巧珍又氣又恨說:“好我那個愣娃,你才多大點年紀,就說這麼狠的話。再說你有幾條命喲。”

耿遠東的話不知怎麼傳到了村裏的政治積極分子耳裏,他們發現了階級鬥爭新動向,把小家夥騙到了一間屋子裏,幾個自以為聰明的年輕人,挖空心思,問死問活,卻沒有再從耿遠東的小嘴裏,得到一句話的回答。小家夥就挨了一頓打,但他隻哭不說話,這成了村裏的一樁新聞,許多的人試著非要他說話,也都以失敗告終。有個大娃娃為了破除耿遠東禁口不說話的決心,捏住他的鼻子,把手指硬掏進了嘴裏。耿遠東狠狠地咬住,無論外人怎麼抽打和威脅,就是不鬆口。大娃娃疼得哭爹叫媽,說了一堆好話,才算脫嘴而出,隻是指頭已經腫得粗了有一倍,十幾天消不下去。村裏再開批鬥會,耿遠東說過的話,以及他拒絕說話的事就成了引子,耿家的大小人都被牽扯進去,一個個接受審問和調查,理由是“娃娃嘴裏吐真言,”娃娃的話肯定是受大人的影響,才會那麼說的。焦巧珍抱定的與世無爭,悄無聲息的生活願望被打破了,她成了隊裏煽動年輕人政治熱情的活對象。而且這把火越燒越旺,連六奶奶和姣姣都沒能置身事外,他們不斷被單獨叫出去問話,然後再以不同之口的話,添油加醋地互相為證,進行深入的挖掘。越挖問題越多,思想和階級的根源越深,反動的帽子也越扣越大。焦巧珍每次蓬頭垢麵地回到家裏,都要盯了兒子看上半天,耿遠東終於明白了自己的錯,抱住耿巧珍放聲大哭。再走到村子裏,他又開始說話了,隻是吐很少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