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人口老齡化與放開生育(1 / 1)

前一階段,某電視台受到意識形態管理部門的嚴厲批評。原因是,該台某頻道的一期學者訪談節目中,那位學者放言,計劃生育政策已經不適應當前中國的國情,應該盡快廢止。中國未富先老,已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如不盡快補充新鮮血液,後果不堪設想。電視台的做法顯然是錯誤的,且不論那位專家的觀點是否正確,計劃生育政策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有其嚴格的立法程序。政策沒有改變之前,研究可以,內部討論可以,但作為喉舌的電視台公開議論萬萬不可以,那會引起人們思想的混亂與行為的失控。電視台受到批評,在情理之中。

宣傳有紀律,而研究卻無禁區。對於計劃生育政策的成敗得失,對於此項政策的存廢與是否調整,學界有著很多的見解,說它們不是“主旋律”,是“噪音”“雜音”可以,但你不能說它們是反科學的,沒有絲毫的真理可言。

前不久去上海浦東幹部學院學習了半個月,一些經濟學家在講課時多次提到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他們舉了日本的例子,言日本的人均年齡已達48歲,所以近年來日本的經濟長期低迷。好在日本的國力已十分強大,可以解決國民的養老問題。美國也存在人口老齡化問題,而且美國的生育率很低,勞動力的再生產本國無法解決,但美國是一個極度開放的國度,仗著其相對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醫療等方麵的條件與環境,吸引了眾多的移民,解決了勞動力不足與人口老齡化的問題。美國鬼子將人口生育移到了別的國度,移民到美國的青年人,大多已在其國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美國人就此一項,兜裏就裝進了不少金條。美國人的做法,民族狹隘意識強、國土麵積太小的日本人學不了;人口眾多,經濟社會相對落後的中國人也學不了。中國人的平均年齡已達到36歲,政界學界已有強烈的呼聲,言養老金已嚴重不足,要延遲退休年齡。意思是,老頭老太太們要多幹五年或若幹年,才能領到養老金。延遲退休,幹部們是高興的,而且官越大的越高興,“革命到底”才好呢!而一般的公職人員,尤其企業員工卻不高興,他們不願意在花甲之年時仍然勞心勞力。如果在延長期嚴重損壞了健康,恐怕就沒命領什麼養老金了,因為已無“老”可“養”。中國是個發展中大國,有充分的相對廉價的勞動力是自己的優勢,是在世界經濟博弈中取勝的法寶。如果中國的國民平均年齡過大,缺乏勞動力,中國的發展將受到嚴重影響。有學者調侃地說,中國是金磚國家之一,如果人口不增長,勞動力不足,“磚”都沒有了,還談什麼“金磚”。

專家學者的意見似乎有一定道理,政府部門似乎應當采納。

今天早上送兒子去參加公務員考試,在考場門口,碰到一個女孩子,是陪朋友去考試的,我問她家兄妹幾人,她不好意思地說兄妹四人,兩男兩女。我誠懇地說,你父母不但命好,而且也為中國社會作出了貢獻。某種意義上說,那些違犯了計劃生育政策,那些被處分處罰過的人,歪打正著,為中國社會做了好事。

有學者有十分過激的言論,言再不調整一胎政策,就將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對此,我沒有深入研究,不敢讚同他的觀點。但我感到,認真地對待生育問題,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似乎應當提上政府的日程。沒有狼喊狼是忽悠,狼來了不喊狼就有可能壞事。

201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