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中國人的民主懶惰(1 / 1)

中國是一個缺乏民主傳統的國度。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主旋律”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朕即是法”,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整個國家,皇帝是主。往下呢,則是各部大臣是主,封疆大吏是主,七品芝麻官縣太爺也是主。戲劇裏的縣令就口中念念有詞,說什麼“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中國人對官主、對沒有民主有不滿,有反抗。最強烈的吼聲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最血腥的反抗是“殺盡不平方太平”。但這樣的呼聲這樣的行為極少,幾乎都是百姓們實在活不下去,不得不揭竿造反時才有的言行。很多的時候,百姓對民主問題是麻木的,懶惰的。最典型的話,是“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是“管他媽嫁誰,咱是吃席的”。

當下的中國,在推進社會主義民主。理論上講,社會主義民主是真民主而不是資本主義民主般的假民主,是程度最高的民主,古希臘的民主比不上,現代西方民主也比不上。但社會主義民主處於萌芽期發育期成長期,尚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中國的國民細心地嗬護,認真地對待,紮實地推進。隻有這樣,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才能成長起來,達到馬克思恩格斯們所預想和期望的水平。

但是,中國的國民對民主要麼沒信心,要麼沒興趣,對自己的政治權力是漠然的。對於不論什麼形式的選舉,均沒有熱情,也不認真。下至村委會選舉、社區選舉、黨支部團支部的選舉,上至很高級別的人民代表大會選舉與政治協商會議選舉,均是如此。人們要麼是不去參加,要麼選舉時隨意亂畫,愛選誰選誰,選上誰算誰。實實的無所謂,比逛商場挑選一件衣服一雙鞋隨便得多。

中國民主進步的步伐比較緩慢,這除了頂層設計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與國民的民主懶惰症有關。要解決這一問題,還應從啟迪民智開始,要讓國民懂得什麼是民主,我們將如何追求民主,讓國民想民主愛民主,並且從最小的事做起,彰顯民主,熱愛民主,推進民主,享受民主。

中國人在實現“中國夢”,“中國夢”裏不全是金條鈔票GDP,自由民主的社會和生活方式也是要件。因此之故,中國的國民對民主持積極的態度應當是必然的選擇。消極地等待民主,是難以等到的。

201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