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綜合素質提升4(2 / 3)

掌握了科學方法,還必須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科學的本質是創新,科學精神的本質是創新精神”,弘揚科學創新精神,基本的要求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於麵對新情況新問題,反複研究,反複實踐,不斷前進;學校教師要重視“崗位創新”、“一線創新”,瞄準學校的難點、國際競爭和現代科技的前沿,集中攻關,甘於奉獻,為祖國和人民貢獻一切智慧和力量。隻有這樣,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才算功德圓滿,集體的合力才會推動社會的向前發展。

11.如何增強審美的素質

審美素質是一種多元綜合的整體性素質,包括正確的審美觀念,健康的審美情趣,各種美(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欣賞,評價和創造性能力,人格精神等諸多方麵,是人的一種精神素質,並且是體現整個人格,情操,精神境界中的一種高層次的整體性素質。

審美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智能素質,身心素質和勞動技術素質互相作用,構成了人的素質的整體結構。可見,審美素質本身就是完善人格的組成部分。審美素質對人的心理人格的完善,關鍵在於構建完善的審美心理結構。

學校教師如果能夠廣泛參與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欣賞活動,積極嚐試各種美的創造,並且按造美的規律來美化自身,不斷提高自我的審美,創美能力必然會使自己逐漸擁有能夠聆聽音樂美的耳朵,能夠欣賞形式美的眼睛,從而對自身的審美認識結構產生係統、深刻的影響,更好地發展和完善個體的審美認識結構。

審美情感是審美心理最活躍的因素,它是個體發現美,表達美和創造美的基礎。馬克思曾經這樣高度評價情感在人格結構的地位和作用:“人作為對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個愛動的存在物,因為它感到自己是愛動的,所以是一個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熱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的對象的本質力量。”審美活動總是與感情密切相連的,情感是審美活動的生命。如果把審美活動比作一隻鳥,那麼,情感就是供鳥兒翱翔的天空。審美素質越高,情感的“天空”就越遼闊。情感體現了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和諧融洽,審美主體在與對象世界的交互作用中,通過美的感染,陶冶性情,摒棄俗念,使審美感越發純潔,豐富和炙烈,從而心靈得到淨化,人格趨於完善。

總之,完善的審美心理結構源於良好的審美素質,審美素質欠佳,會造成審美心理結構的殘損,從而導致心理人格的殘缺。因此良好的審美素質是心理人格完善的心理條件。

良好的審美素質對人們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健康高尚的情感,正直誠實的美德和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等都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那麼,學校教師如何增強審美的素質呢?

(1)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念和較高的審美能力,能在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多種美感要素的運作中,迅速發現、區分美醜及其程度,通過審美對象領悟社會人生的真諦。在美的世界裏徜徉,能讓人領略新的人生樂趣的畫卷,產生更高的人生追求。

(2)開發思維,培養想象力和創造欲。審美活動能夠激發人在進行思維時所不可缺少的激情和想象精密的思維能力。馬克思早年就是位浪漫主義詩人,恩克思也對音樂,對藝術,對自然美有特殊的愛好。良好的審美素質為兩位偉大的思想家取得的非凡成就起到了重要作用。據說愛因斯坦常常一麵奏小提琴,一麵產生一些“奇妙的想法”,被譽為“藝術的科學家”。錢學森曾有體會說過:“藝術裏包含的詩情畫意和對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豐富了對世界的認識,因為受了這些藝術的熏陶,所以我才避免死心眼,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更寬一點,活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