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完善道德情操。培養愛自己、愛他人、愛祖國的情感,學會愛自然,愛社會,愛生活。在審美活動中,能使人們了解美好的事物的不可重複性,獨特性,懂得美好事物對生活的意義,從而產生珍惜和愛的情感。
(4)融入團隊尋求美的真諦。人是生活在群體之中的,與人為善,顧全大局,敬業樂群的團隊精神也是當代社會道德人格的重要內容,培養較高的審美素質,可以使情感和理智得以協調,能夠以審美的態度對待人生,與人為善,細微小事不斤斤計較,便於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通過美感共鳴可以增強群體的凝聚力。
學校教師在平常激烈的競爭中,個體之間容易形成緊張的人際關係,並由此而產生互不合作,各自為政的“一盤散沙”式的局麵。在共同的審美的活動中,人們體會到共同的審美情感,勢必增強相互之間的思想情感交流,增強凝聚力,促使人們為了集體的事業而努力拚搏,有利於敬業愛崗,無私奉獻,集體主義,團隊精神等寶貴品德的形成與強化。
由此可見,增強審美的素質對於道德人格的塑造能夠起到多方麵作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美是心靈的體操,它能使人精神正直,心地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而道德人格的最終完善,其根本標誌正是審美人格的實現。
12.怎樣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社會適應能力是21世紀新型人才必備的重要素質,它集中體現在人際之間的交往、合作、良好的道德和具有積極的社會責任感等方麵。那麼,怎樣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呢?
(1)要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相對廣泛的人際交流圈。學校教師的交流範圍,往往僅限於學校內部,這是不夠的,還應擴大到學校外部,還應廣泛地結交各行各業的朋友,為學校的發展服務。
(2)人際交流要獨立思考,不要人雲亦雲。在同事們的人際交往中,凡事都要有自己的見解,不要人雲亦雲,不要盲從。現在這個社會很不平靜,各種思潮都有。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跟著人家跑,自己應當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對別人說的問題進行分析。
(3)人際交流中要注意寬以待人、嚴以律己。要心胸寬大,容許別人犯錯誤,還要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是人際交往的核心,如果你希望別人尊重你,就必須首先學會尊重人。要學會尊重他人,可以從以下三點做起。一是學會傾聽,做一個好聽眾,認真傾聽他人的講話,讓對方覺得他非常重要;二是替他人著想,多替他人想想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三是幫他人做事,幫人者最容易獲得別人的幫助。
(4)人際交往要積極主動,要熱情、坦誠。學校教師的社會生活已經不再那麼單純,已經開始由言行一致型向言行分化型過渡。有時候必然會說一些假話,但是這不能成為不誠實的原因,至少在絕大多數時候都要說真話,要坦誠,學會以誠待人。誠信是做人之本,誠信是用金錢買不來的,不誠信就沒有人和你交往,更不會有和諧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