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3 / 3)

廣泛開展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小學勞動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將更加有利於小學生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指出,教學中應注意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做到課內課外相結合。要在課外組織勞動項目興趣小組,如編織、刺繡、烹飪、種植、飼養、小木工、縫紉、科技製作和科學小實驗等。應注意加強與社會和學生家長的聯係。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到工廠、商店、農村參觀,開闊學生的視野。有些勞動項目,可以組織學生回家實踐,在家長指導下,學會操作技術。

總之,通過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小學生良好勞動習慣的潛力很大,一要做到緊密聯係教學實際,開展活動目的明確,計劃性強,不加重學生負擔;二是注意與其他的活動,如班級大掃除,少先隊組織的參觀調查活動等結合起來,收到一舉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善勞動課考核辦法

勞動課考核是把握勞動課教學質量,為進一步改進教學提供客觀依據的重要手段,對教學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在“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中指出:“勞動課要進行考核,考核的內容主要是學生的勞動態度、所學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情況,以及勞動成果的質量等方麵。勞動表現應寫進操作評語,勞動課成績應記入學生成績冊。”這些辦法對考核學生學會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養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及熱愛勞動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諸內容應該說是可行的,但是,卻難以把握小學生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情況。

因此,為了全麵落實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目的,就需要我們探索考核小學生良好勞動習慣養成情況的辦法。

例如關於小學生進行家務勞動的習慣,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規定,小學低年級在家務勞動方麵要學會鋪床、疊被等,這些內容在本年級段當然應該考核。對於小學中年級,大綱規定在家務勞動方麵要學會洗餐具、茶具等。在中年級勞動考核中,除了對洗餐具、茶具等進行考核外,對低年級學過的鋪床、疊被等也仍應予以考核,以防止出現小學生學一樣做一樣,做過了就拉倒,到頭來隻做最後學的那一樣的被動局麵,從而促使小學生把有關的家務勞動堅持下去。隻有這樣,才有利於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就考核人而言,可以因內容不同而異。

如考核小學生參與家務勞動的習慣,就應該向學生家長負責。屆時勞動課教師可以將小學生家務勞動考核表交學生家長填寫,表中宜列上學生所學過的全部家務勞動內容,如鋪床、疊被等,每項內容下再分幾種情況,如依次分為“經常”、“比較經常”、“偶爾”、“無”等幾類,讓家長根據學生的家務勞動表現在表中打“√”。這樣,勞動課教師就可以大致了解小學生參與家務勞動的情況。當前有些小學生在學校勞動表現很積極,如掃地、拖地等不怕髒、不怕累,雖然是同樣的活而在家裏卻視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事,自己絕對不肯幹。因此,讓家庭甚至社會參與一定的勞動課內容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充分發揮榜樣的帶動作用

一是要樹立小學生中具有良好勞動習慣的典型,宣傳他們的事跡,熱情地予以表彰,讓榜樣帶動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二是教師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教師的行為對學生實際上是一種無聲的影響,其力量比有聲的說教不知要大多少倍。因此,就要求教師自身首先要有良好的勞動習慣,以收到讓學生耳濡目染,近朱者赤的效果。

13.農村小學生勞動素質教育指導

五、六十年代,一提到“農村孩子”,給人印象是“樸實、勤勞”。那時,幾乎所有的農村小學生都會幹家務活,平時一放學和星期日,有的提著籃、背著筐、拿著鐮刀去割草,有的喂雞鴨放牛羊,有的還參加一些農田勞動。“勞動光榮”思想在社會上很盛行。

八十年代以來,一方麵由於教育發展滿足不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一方麵重文輕勞思想作祟,社會上、農村中普遍存在著一股“望子成龍”、“跳農門”思潮。學校受應試教育束縛,明顯存在片麵講分數、追求升學率傾向,忽視學生勞動教育。這個時期,農村小學生的勞動觀念明顯淡化,不愛勞動、害怕勞動現象很普遍。

進入九十年代,不論是杜會輿論導向,還是教育部門對勞動教育宣傳、領導力度都是不夠的。學校對於勞動教育往往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農村小學生大多又是獨生子女,家庭過分溺愛,滋長了他們“驕”“嬌”兩氣。隨著農村經濟模式變化,相當一部分家長中存在不愛農、不學農、不務農的現象,對農村小學生影響很大,使農村小學生普遍缺乏艱苦生活環境的磨煉,缺少吃苦耐勞和艱苦奮鬥的精神。不少農村小學生也養成了講吃穿、亂花錢、不愛惜勞動成果,不愛護公共財物和好逸惡勞等不良習慣,不參加或很少參加家務勞動和生產勞動,有的甚至連生活自理的簡單勞動也依賴父母。

農村廣闊天地曾滋潤、養育了一批批樸實、勤勞的農家孩子。然而,目前農村小學生不愛農村,勞動習慣差,自理能力和簡單勞動技能低下的情況比較嚴重。發現如下幾種令人擔憂的趨勢:

(1)隨著年齡增大,年級升高,小學生勞動習慣養成程度並非是成同步發展,而是相反;

(2)農村小學生對各類勞動參與率低,且參加情況差異大,越是辛苦花力氣的勞動參與率越低;

(3)環境變化起著一定熏染作用。搬遷到城鎮的農村小學生,由於勞動內容、場所減少,勞動習慣養成更差,極少參加家務勞動,簡單生產勞動基本不參加。

綜合上述,學校必須采取切實可行措施。結合正麵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努力去改觀這種現狀。

加強農村小學生勞動教育的對策

(1)要重視對社會現代化過程中的勞動教育新特點進行深入研究。在21世紀到來之際,教育和各種培訓已成為發展的首要推動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一書中,認為教育必須圍繞四種基本的學習能力來重新設計、重新組織。這四種學習將是每個人一生中的知識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他們之間有許多連接、交叉和交流點,但是,在一般情況下,正規教育僅僅是或主要是針對學會認知,較少針對學會做事。而另外兩種學習往往帶有很大的隨意性,有時也被看作是前兩種學習的一種自然而然的延伸。

當前,我們要切實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既要讓小學生認識勞動的意義目的,懂得“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世界”馬克思主義哲理,又應讓他們知曉勞動分體力勞動、腦力勞動兩大類。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勞動的含義也發生著變化,勞動不再是謀生一種手段。體力勞動的強度日益減輕,單純的體力勞動正在被更帶有知識性和腦力性的生產勞動所取代,但不管是勞動形式變化,還是勞動價值的變化,社會現代化既需要培養大批掌握先進科學知識和技術的人才,但無論如何也不能缺少大批的工人、農民,不能缺少大批的熱愛勞動、具有較高勞動技能的普通勞動者。從我國國情來分析,更是如此。

因此,我們必須組織和指導好農村小學生經常參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家庭服務、社會公益服務、簡單生產和科技勞動,從而發展他們的思維,磨煉意誌,增強體質,陶冶情趣,增強集體主義意識,培養自力更生和創造精神。

(2)勞動教育要體現知行結合原則,特別要重視體驗教育。學校要加強勞動教育的力度,明確勞動教育任務、目標,開設好勞動教育課。

教育和幫助小學生建立正確的勞動觀點,良好勞動習慣,熱愛農村、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還要讓小學生明白新農村建設需要一代具有一定科學技術、勞動技能的新型勞動者。在成才過程中,勞動是必修課。

要注意優化勞動教育環境,如在餐廳醒目的地方,張掛一些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糧食,杜絕浪費”等有教育意義的宣傳標牌,經常展示一些農村小學生參加社會服務和校園勞動的照片,起到宣傳作用。

還應充分挖掘和利用勞動教畜資源,加強勞動基地建設,開展好勞動實踐活動。這對鄉鎮農村學校來說應該不是太難的事。

我們還要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形式,指導家長如何培養小學生勞動習慣,安排好自己孩子參加家務勞動和一些簡單生產勞動,我們還開展“當勞動小主人”活動,教育和要求小學生自己事自己做,自己東西自己洗。

學校還經常組織一些校園勞動,如辟出一些綠化地交給小學生,讓他們自己去采購樹苗和花種,親自動手種植、澆水、管理,命名為少年林等。對沒有成活小樹,他們還會分析原因,到第二年的植樹節,他們就會及時補種。這些小學生有空就去觀看親手種植的小樹和盆花,心裏甜滋滋的,真正感受到了勞動的歡樂和幸福。

通過這些勞動教育和實踐活動,使農村小學生進一步受到思想熏陶、情感交融、意誌培養、知識積累、技能互補。

(3)勞動教育要注意針對性、艱苦性、知識性、趣味性的結合。根據市情、縣情、鄉情,學校可以自編一些勞動教育鄉土教材,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

在進行勞動教育過程中,要根據農村小學生不同年齡特點,開展一些豐富多采的“趣味型”“知識型”和“艱苦型”相結合的勞動競賽。

如進行穿衣服、係鞋帶、洗手絹、洗衣服、穿針線、釘紐扣、包書皮等生活自理技能表演;進行剝豆、削土豆皮、削水果皮、包水餃等家務勞動比賽;進行挖坑種樹、挑土負重簡單生產勞動競賽;還可開展一些如“小製作”“小發明”等科技勞動競賽。同時,評選出一批勞動小能手起示範表率作用。特別是小學生的勞動成果獲獎或予以認可後,他們喜悅的心情無法形容。小學生興趣和積極性都很高,有的回家就練,手剝疼了也不叫苦。這樣既有利於變被動勞動為自覺勞動,又有利於堅強毅力的培養,提高了小學生動腦動手能力、自理能力和服務能力,同時又促進了勞動教育發展。

(4)要通過立法等手段,保證社會、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參與對小學生的勞動教育,有利於全麵推進素質教育。

有必要製訂勞動教育法規,促進我國的勞動教育沿著正確軌道健康發展。學校應堅持勞動教育製度化,建立勞動檢查、總結、評比製度,製訂好切實可行的考評方案,定期對學生勞動認識、勞動態度、勞動實踐、勞動習慣、勞動成果進行考核鑒定,並將勞動教育達成度作為班級評先和個人操行評定、三好學生評定基本依據之一。學校要經常分析研究勞動教育開展情況,不斷總結經驗,彌補不足,以利進一步改革和深化勞動教育。

人類離不開勞動,社會發展離不開勞動。即使國家進入到現代化程度很高階段,也同樣離不開勞動。所以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講,勞動是立國之本;對於個人來說,勞動是成人之本,成才之本。從我國國情分析,農村學生始終占全國青少年的絕大多數,因此,加強農村小學生勞動教育和管理,提高他們的勞動素質,是現代教育需要,是現代化建設需要,是21世紀需要,是農村學校當務之急。

14.農村小學生家庭勞動教育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