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2 / 3)

教育孩子不亂花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在孩子身上肯花錢,孩子的生活越來越幸福。很多孩子,平時口袋裏的零用錢已從過去的幾角錢,變成幾元錢,十幾元錢,甚至更多。學校組織學生去春遊,家長給孩子帶了滿滿一書包吃的東西,燒雞、雞蛋、香腸、麵包、水果、糖、飲料以外,還給不少零花錢。學生花錢大手大腳,毫不吝惜,發展下去是很危險的。有的學生口袋裏有錢,就常去玩電子遊藝機,買不適宜的書或看不應看的錄相。由於年齡小,分辨是非能力差,不但影響學習而且發展下去容易變壞。

所以,家長要有計劃地給孩子零花錢,讓他們把錢攢起來,購買文具、圖書,養成從小不亂花錢的好習慣,當然,家長的榜樣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家長不講排場,不比闊氣,樸素節儉,對孩子的成長是無聲的教育和影響。

總之,要讓孩子在自我服務、家庭勞動中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艱苦樸素的好品質;培養孩子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強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情感,使孩子在家庭這個搖籃裏健康成長,讓他們有一個幸福的童年,美好的少年時代。

10.低年級學生勞動教育指導

一年級學生的勞動能力低下,不但與他們的年齡特點有關,還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有關。因此,對一年級學生進行勞動教育顯得越發有必要。

(1)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要學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光靠老師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充分利用家長會與家長密切配合。列出一年級小朋友應該做的事情,如,自己穿衣褲,洗臉等,這樣有利於對學生的指導和監督。對於一些自我服務能力較差的學生,不能譏笑諷刺,更不能責罵,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方法,要利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否則就會刺傷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參與勞動的積極性。

(2)在家主動做家務。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在家要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家務勞動是學生學習生活的知識、技能,養成生活態度、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徑,一年級的學生因年紀尚小,我們可以布置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如:可布置學生幫父母洗筷子、洗碗,掃地、倒垃圾等,適當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3)做好值日生工作。學生參加班級勞動,不僅可以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值日生要從基本的“把地掃幹淨”、“桌椅排整齊”、“窗戶擦幹淨”、“掃把排整齊”、“垃圾桶倒幹淨”……等等入手,培養自己的勞動技能,並在值日中體會到勞動的樂趣、激起勞動的欲望。

了解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者創造的社會財富,同時學習一些勞動知識和技能,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勞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活動,是決定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的重要因素,勞動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課程,讓學生用實際行動高唱一曲“我有雙勤勞的手,樣樣事情都會做”,用他們的雙手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11.低年級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培養

熱愛勞動的教育是指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觀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及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品德。對低年級學生而言,主要是使他們知道勞動是光榮的;自己會做的事自己做,不會做的學著做;在家裏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在校積極地參加班裏的勞動,當好值日生。還要使學生知道衣食住行來之不易,要節約水電,愛惜糧食,愛惜學習用品,愛護學校桌椅、設備以及花草樹木。圍繞熱愛勞動的教育內容,開展以下的工作。

(1)針對情況,開展教育。可以將本班學生分成三類,第一類:不愛也不願勞動的學生;第二類:視勞動為遊戲活動的學生;第三:具有強烈勞動意識的學生。

針對三類學生,為了使每位學生都知道勞動是光榮的,使每位學生都熱愛勞動。對第一類不愛也不願勞動的學生進行家訪,通過家校配合,促使學生進步。同時發揮優劣互補的作用,將熱愛勞動的學生與不太愛勞動的學生搭配在一起,成為同桌。在老師、家長的指導下,在同學的影響下,孩子們漸漸懂得了該如何做值日。

先灑水,後掃地;擦黑板,抹桌椅;

對齊課桌倒拉圾;清潔工具放整齊;

關好門窗回家去。

(2)從扶到放,開展值日。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的一年級小朋友,決定了班主任開展值日工作隻能從扶到放的循序漸進。同時也決定了必須要以最精細的分工來合作完成值日工作。為此可以將工作任務分成若幹項:灑水、翻凳、掃地、擦門、窗、櫃、台、桌、椅,整理衛生工具、倒垃圾、打水、排桌子、拖地、關窗、關門、擦黑板、講台、整理講台、隊角,管理飲水機的衛生等等,形成了事事有人幹的局麵。再利用“撿豆”效應,由熱愛勞動、工作能力強的小朋友勝任值日組長,再由班主任對昨日值日情況做出評價,表揚並獎勵先進者,總結值日生的優點,提出可以改進的地方。

日複一日,天天如此。孩子們漸漸認真地打掃衛生了,速度也快多了。

(3)為人師表,樹立榜樣。人們常說“身教勝於言教”,即所謂的“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雖令不行。”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平日裏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12.小學勞動課的勞動習慣培養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製小學勞動課大綱》(試用)指出:“小學勞動課的教學目的是:通過自身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的教育和實踐,使學生初步學會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逐步培養正確的勞動觀念、良好的勞動習慣、以及熱愛勞動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把逐步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作為小學勞動課的教學目的之一,足可以看出教學大綱對習慣問題的重視。眾所周知,習慣是在長時間裏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它對於人生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指出:“養成良好習慣,直到終身由之的程度,是一條規律。”魏書生認為,“學生一旦養成了這種良好習慣,就像衝破種種阻力進入空間軌道的飛行器,基本可以靠慣性自行運轉了。”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培根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英國教育家洛克則把習慣當做培植人生幸福的根基,他指出:“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根結底為培養兒童的良好習慣,甚至一個人的幸福也往往歸結於自己的好習慣”。

因而,我們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各級各類學校要認真貫徹‘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方針。”這就明確規定了我們的教育培養目標首先是“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作為“建設者和接班人”,肯定應該是一個勞動者,不進行勞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不可思議的,俄國教育家烏申斯說過,“教育不但應當培養學生對勞動尊敬和熱愛,它還必須培養學生勞動的習慣,因為認真嚴肅的勞動經常是艱苦的”。“教育應當培養對勞動的習慣和愛好,他應當使人能在生活中為自己找到勞動。”

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小學是學校教育的起始階段,對於人生習慣的養成有著重要的奠基作用。從小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就可以使人受益終生。如果形成了不良習慣,要想改過來則談何容易,會讓人一輩子吃虧。現在的青少年學生,可謂是用蜜水泡大的,家庭生活條件的日益優越,工作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反而易使他們的勞動意識變得淡薄。

特別是現在的小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特殊的身份使得這些“小太陽”、“小公主”倍受寵愛,簡直爬上了“貴族”地位。如果不從小學階段入手培養他們良好的勞動習慣,無論是對他們本人,還是對於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後果都將是非常危險的。

因此,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把逐步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勞動習慣列為教學目的之一非常正確,十分必要。然而對於其形成卻並非易事。根據大綱對於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規定及教材對教學內容的安排,從經一事長一智的角度考慮,通過小學一節節的勞動課教學,是能夠使學生初步學會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逐步具有正確的勞動觀念以及熱愛勞動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的,而良好勞動習慣的培養卻不然,它需要長期持之以恒的有計劃的艱苦嚴格的曆練,而無法通過一、兩節勞動課,幾次活動或一時一事如願以償。所以,我們在小學勞動課教學中,要以知難而進的精神,把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當做一項重要的課題下苦功夫抓好。

全麵理解大綱教學目的中各要素間的關係

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規定必須達到的教學目的包括多項,其中良好的勞動習慣與勞動知識和技能、正確的勞動觀念、熱愛勞動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之間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學生一旦初步學會了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逐步具備了勞動觀念、熱愛勞動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就會更有利於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而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就必然有利於學生掌握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培養正確的勞動觀念、熱愛勞動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在小學勞動課教學中,對大綱教學目的中規定的各項內容,要辯證統一地看待,不可把它們彼此割裂開來。但是小學生初步學會了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逐步具有了正確的勞動觀念、熱愛勞動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並不等於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所以在落實教學目的中使小學生初步學會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等內容時,決不可以偏概全,就輕避重,使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流於形式。

係統把握、使用教材

循序漸進既是學習的一般規律,也是培養良好習慣的必由之路。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經過一個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簡單到複雜的漸進過程。我們中原油田所用的小學勞動課本是由河南省教委教研室依據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編寫的。課本把大綱規定的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簡單的生產勞動等內容有計劃地分別編進了各冊課本中,把課本中的同類內容按照年級由低到高的順序綜合排列,就分別構成了上述四項內容的教育和實踐的序列。

因而,按此教材教學是有利於小學生良好勞動習慣培養的。問題在於小學勞動課教學一般是一學期使用一冊課本,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如果教師隻是滿足於孤零零地教好一冊冊課本,而不注意教材內容的前後聯係,那麼,就等於隔斷了構成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鏈條。

因此,教師在使用小學勞動教材時,要注意瞻前顧後,係統地整體地駕馭教材,發揮教材所具有的訓練序列優勢,使小學生良好勞動習慣的培養具有連續性、漸近性。

認真搞好勞動實踐

勞動實踐是形成良好勞動習慣的基礎和前提,良好的勞動習慣隻能成之於長期的經常不斷的勞動實踐的磨練和積澱,僅憑紙上談兵的說教是無濟於事的。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在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中指出:“在勞動課教學中,勞動實踐是進行勞動教育的基礎,勞動課要以勞動實踐為主,寓思想教育於勞動實踐之中……”

因此,我們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必須重視搞好勞動實踐。小學勞動課教師在勞動課教學中,要注意講明每次勞動實踐的目的和意義,以增強小學生參加勞動實踐的興趣和自覺性。要想辦法指導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學會運用學到的基本勞動知識,並形成一定的技能,從而嚐到成功的愉悅。應注意啟發學生體驗勞動的感受,並進行積極的引導,使小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獲得多方麵的收益。要認真備課,提高教學藝術,克服種種困難,為進行勞動實踐積極創造條件。必須堅決杜絕像進行語文教學那樣隻讓學生讀課文、背課文的現象,切實組織指導小學生搞好勞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