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動手實驗體驗成功的樂趣
生物學是一門突出實驗的自然科學,實驗是生物學基本的研究方法。實驗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新教材除了在整個教學過程都滲透著探究學習的要求外,還獨立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因此要結合校學生人數和生物實驗室,易於開展探究實驗的實際,我們教師在教學中盡力做到將能開的實驗全都開齊、開全。
如在《洋蔥頭鱗片葉的臨時玻片標本的製作》中,有些學生製作的標本在顯微鏡下竟然看不見,而同樣的標本在一些同學的操作下卻能觀察得到,好勝的他們不服輸,經過他們的數次操作,成功的喜悅浮在臉上,並從中得出不是物鏡離標本越近,標本就越清晰的結論。
又如《綠葉在光下合成澱粉》的實驗,需要學生自己準備材料才能做,須將暗處理兩天後的蔬菜其中的兩片葉子遮住再光照,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行,實驗中由於選擇的菜葉太大,隔水加熱的酒精太少,結果酒精沸騰後快揮發完,菜葉的葉綠素還沒溶解完,使得實驗失敗,學生並不甘心,又一次次的將暗處理後的菜葉剪小,加熱的酒精備多,直到得出正確的實驗結果為止。
從上麵的例子可以看出,探究活動不僅能培養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而且能激發學生對學習這一門學科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這樣一來,不僅學生掌握現在的知識點,而且也為往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抓住初中學生活潑好動、爭強好勝、思維活躍、求知欲強烈等特點,盡可能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掌握。同時,在探究活動中,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的精神及互相交流學習的能力。
他們在學習時,思維得到啟發,不斷地提出問題,並運用探究的方法,做出假設、製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驗證,把他們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在全班進行交流,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正是在“做中學、學中做和學會做”的過程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
另外,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有主動表達意見和表現自我的機會。有的學生組織能力強,他們能夠把小組活動組織得有聲有色;有的學生性格內向,適於寫文檔;有的學生則善於表達交流,負責活動後的小結;有的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極強,他們在實驗方麵的表現就很出色。所以要合理利用各個學生的長處,讓每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從而達到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效果。能力提高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學好這一門學科的自信心。
總之,要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並不難,難的是教師肯不肯去想辦法,是否願意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去調整充實提高自己的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12.指導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
怎樣使學生長時間保持強烈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狀態轉到主動學習?
充分發揮實驗的作用
用實驗激發濃厚的興趣,初中化學第二章《氧氣》是屬於元素化合物內容,學習的是氧氣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知識。本章知識與生活實際和化學實驗比較密切,而這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化學實驗最能直接反映事物變化的規律,因此,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讓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實驗,想方設法給學生創造實驗條件和動手機會,讓學生在實驗中鍛煉能力,從實驗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得出結論。
讓學生自己動手演示實驗,培養其實驗能力。這樣一方麵可以使大部分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廣泛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膽識。
在實驗中教師巧妙設置問題,使學生在實驗中參與問題的發現,帶著問題探索,引導學生從實驗中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找出規律。這樣學生直接參與了實驗,得出結論。就能自然地接受並記住所學知識,而不會生硬地死記結論,因而就增加了學習興趣。
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授O2性質時,向學生提出一些感興趣又無法解決的問題:O2為什麼能使帶火星的木條複燃。水裏的魚為什麼能夠生存?需要少量的氧氣時,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製備?然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做實驗、看書閱讀討論,進行求知探索,這樣學起來就有興趣了。
(2)注意對知識進行歸納對比
揭示物質間的內在聯係,指導學生根據本章單元總結中的圖表對知識進行歸納,使知識條理化,便於記憶。
(3)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聯係實際
中學生對於來自生活、自然和工農業生產的化學現象,極易產生探索的欲望和興趣。例如,在本章中本人提出了一係列實際問題:怎樣證明鑽石的成份是碳?燃燒的煤爐中有幾種反應發生,怎樣才能清洗水壺中的水垢……等等。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恰當的聯係生活,聯係生產實際,聯係自然,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思維方法的訓練
使學生逐漸學會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在成功解決問題中提高興趣。
加大感情因素,熱愛學生,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不能把學生當作消極接受知識的貯存器,而是有情感、有性格的活生生個體,對學生多點關心,熱愛學生,培養良好的師生關係,也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13.指導學生學習美術的方法
基於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麵有獨特的作用,美術教師在崗位上如何發揮好作用也必須重視起來,而如何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是美術課的關鍵所在。那麼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所需要的熱情、信心、輔導、展示、有心等內容。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麵所具有的獨特作用。而在當代,美術的含義已經外延為“廣泛形象表達的能力”和“一種視覺藝術”。美術教育事實上已經成為一個創造性的學科,在它的學習中更多的呈現出人的情感、態度、智慧與技術的品質,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想要在某一學科達到一定深度的人需要老子藝術與科學領域的基本技能。任何想要與其他自由教育的個體討論的人也需要具備藝術和科學的常識。”
既然美術這樣重要,那麼教師在小學美術課程中如何帶領學生很好的開展美術課就是最需要關注的,而如何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是美術課的關鍵所在。整理出下麵幾點。
教師本身就要熱愛美術,勤於鑽研
美國教育學家傑羅姆·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教師本身就要非常熱愛美術課,要像一滴水裏的海一樣,重視自身學習和研究美術範圍內的東西,自己了解的多了再去影響他們就非常有說服力了。
具體操作時,可以經常製作課件和教具,讓學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再有很鮮明的比較和認識。把在美術範圍內的東西都放在心上喜歡,這樣再去影響他們就非常有說服力了。如在上第九課《學畫山水畫》的時候,課堂教學需要學生自己準備材料,可能有部分同學因為材料多而帶不全,這個時候教師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論語》中孔子就說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說美術課上準備好工具材料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帶來很多和本課有關的國畫作品或者國畫書,先上一課前奏課營造出氣氛,讓他們深切的感受到國粹水墨畫的淋漓盡致的效果。那接下去一課帶不全的人就很少,就算實在沒帶的也會想方設法去進行準備,在老師的重視和執著下分兩課時來完成教學,孩子們會為了他們感興趣的事而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