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接近和深挖事物本質及其因果關係的實質,這一過程本身就是興趣的主要源泉。”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材中內在的潛力作用,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五年級下冊“數的乘除”這一單元中,在教“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向學生介紹說:“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隻看數的個位,那能被3整除的數也看個位,行嗎?讓學生驗證發現:3的倍數的個位數各種情況都有,顯然不能再用看“個位的方法”來判斷,再告訴學生:“老師有一個判斷的‘法寶’,隨便哪位同學站起來說出一個任意數,我都能迅速判斷出來,能否被3整除,可請同學們說出大一點的數,考考老師,看是否有效?”聽我這麼一說,他們爭先恐後地出題考我,我立即報出答案,並請同學們加於檢驗,結果準確無誤,這時我話鋒一轉,進入新課,他們馬上會興趣倍增地進入新知的學習。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給學生設置一個個懸念,他們一定會探索其中的緣由。這樣不僅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又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習興趣。
開展競賽活動,提高學習的興趣
開展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必要手段之一。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後,可以讓學生做一個競賽遊戲,看誰能先搶到51,規則是這樣的:每人每次隻能數1——2個數,看誰能最後數到51,搶到51的人為勝者。可以先請一個學生和老師比賽,為了公平,進行三局兩勝製,看誰能先搶到51,先讓學生選是先數還是後數。當比賽進行到第三局的時候,就有學生在下麵說了,要先搶到48,搶到48就可以獲勝,但怎樣才能先搶到48呢?這時學生們就已經在思考這個問題了,對學習數學就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開展課外活動,增強學習的興趣
讓學生在課外豐富多彩、興趣盎然的數學活動中,既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又擴大了知識麵。
(1)自編數學小報
這項內容適合中高年級。小報的內容可以是學生自己談學數學的體會,平時的錯例,數學趣題,也可以轉載其他數學報的文章。一般兩三個同學合作完成,他們共同設計,然後分工抄寫、美化。在完成一張小報編製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內容的可讀性、趣味性,又要考慮排版新穎、巧妙,整體效果別具一格,這一切處處滲透著創新。
(2)數學故事會
愛聽故事是兒童的天性,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去收集數學童話故事、數學家的故事不是件難事。再把收集來的故事講給其他同學聽。在講故事、聽故事的過程中,同學們增長了知識,訓練了思維,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也鍛煉了口才,不失是件一舉多得的好事。同時,也可采用自編數學故事和續編數學故事。教師提供一些材料或一幅圖畫,讓學生充分的展開想象,編出一段小故事。不管是自編、續編還是新編,均要求學生大膽想象,大膽創新,這無疑能解放孩子的大腦、嘴巴,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有效手段。
(3)課外製作活動
都說現在的孩子是高分低能,動手能力差。現在孩子們有了多餘的時間,可結合課堂教學,讓孩子動手製作七巧板,拚成美麗的圖案。
(4)參觀訪問調查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數學問題,不少學生卻感受不到。讓學生去參觀訪問一些企業,一些專業戶,看看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利於解放孩子的空間,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帶學生去訪問養魚專業戶,參觀他們的魚塘,聽他們介紹養魚中要用到哪些數學知識,如飼料的配置,魚塘麵積和養魚尾數的關係,利潤計算等。同時讓學生幫專業戶出謀劃策,怎樣可減少成本,提高利潤。或者讓學生對自己或鄰居家這幾年年收入進行調查統計,再進行分析。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
總之,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隻有對數學學科感興趣,才能學好數學,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樂學中學會知識,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10.培養學生熱愛英語的方法
如果學生對哪門學科感興趣,那麼教師就不必擔心學生學不好本門學科。在學校裏,每位教師都在盡量喚起學生對自己所教學科的興趣,使他們入迷地酷愛這門學科。那我們英語老師如何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呢?
教師要樹立自己的形象,讓學生尊敬自己
老師要想贏得學生的尊敬,必須主動接近學生,了解學情。要熱愛本職工作,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把自己所有的知識全部傳授給每一位學生。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語言表達中既要注意準確性,又要使其富於藝術性,要有感召力。還應講究語音,語調,節奏的抑揚頓挫,要會用恰當的肢體語言渲染氣氛,使其能夠更加強烈地吸引學生。一個優秀的英語教師,要能像演員一樣會表演,能夠在什麼道具都沒有的情況下,把學生的心緊緊抓住,這是教師魅力的表現。從而讓學生感到自己不是在上課,而是在表演。
例如,教《Can you play guitar?》時,老師先進行動作表演:dance,swim,sing,play guitar——,讓學生猜,並用英語表達出來。然後讓學生學著老師的樣子表演動作,其他同學猜。因為有的動作很滑稽,逗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然後出示句型:A:Can you——?B:Yes,I can./No,I can’t.讓同學們兩人一組操練句型,一人做動作,一人猜。這樣做動作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要和學生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教學中應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創造和諧輕鬆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感、親近感、親切感。讓學生們感覺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夥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人。每個班級學生的成績都參差不齊,教師的愛心不僅體現在優秀學生身上,更要傾注在“學困生”身上,讓班上每位學生都在課堂中有收獲,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
學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隻是學生的引導者和幫助者。教《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時,讓學生提前準備一些體育用品和方便帶的物品。學生們拿的物品各種各樣。上課前先讓他們學會用英語說出自己物品的名字,沒學過的自己查字典學會。這樣不僅擴大了學生的詞彙量,而且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大家爭先恐後展示自己的物品。然後老師出示句型:A:Do you have——?B:Yes,I have./No,I haven’t.同學們用這些物品分組練習。大家熱情很高,教室頓時充滿了英語對話聲。然後找幾組同學展示自己的對話,同學們爭先恐後展示。直到下課,大家仍然興趣盎然地問答。本節課每位同學都參加了表演,都是課堂大舞台的演員,而且課後還意猶未盡。
通過我們英語老師的摸索學習,能讓我們的學生熱愛英語,享受英語,在快樂中學習英語。達到這種學習境界,還怕學生學不會英語嗎?
11.指導學生熱愛生物的方法
初中階段的生物在眾多科目中處於“次科”的地位,學生對這一門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習熱情不高,這種現狀為教師的教學提高了難度。
學習效果的好壞,與學習熱情是密切相關的,學習熱情高漲,學習積極性就高,更能使其把學習當作一件愉快的事來享受。全身心投入,學習效果就會明顯提高,必能達到最佳的境界。
作為一名生物教師,為了使自己所講的知識能讓學生樂於接受,應從學生的興趣和思想著手,讓學生知道當前學習的內容與現實生活及應用領域的關係,從而知道學習這一學科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讓學生明白現在的學習是為適應和改造未來的生活做準備的。隻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由被動變為主動,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果我們在教學中一味地采取“滿堂灌”的強製性教學,讓學生處於被動的接受狀態,學生就會感到枯燥無味,隻是為了考試成績而強迫記憶。
理論與現實生活脫節,隻知道背誦,而不知道應用,這種狀況,成績再好,也隻不過是“死讀書,讀死書”,試考完了,隨著時間的流逝,腦海裏殘留的記憶也隨之消失,跟沒學習過一樣,沒有一點效果。如果是熱情高漲、理解記憶,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如何通過教學來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呢?
培養學生重視生物科學的興趣
課堂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就是要培養學生熱愛生物科學的思想感情和探索生命科學規律的興趣。
在初一上第一節生物課的時候,我們教師可以用富有激情和形象生動的語言向學生描繪一個絢麗多彩、奧妙無窮的生物世界外,還要使學生明白,學習生物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了解自己和周圍的環境,以及在我們的家園——地球存在的生命現象。
解釋有關於生命的基本問題,聯係我們周圍存在的問題,如:農業生產,家庭保健,生老病死,環境汙染等,告訴學生生物與醫學的關係,學好了生物就是“半個”醫生;介紹當前生物學領域的前沿技術和進展,如:基因工程,器官移植等,使同學們充分認識到生命科學的進步與人類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意識到生物的重要性和實用性;接著可介紹我國科學工作者在生物學領域中取得的突出成績,如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1999年成功克隆大熊貓胚胎,超級雜交水稻的培育,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中1%的測序任務等等,說明中國人完全有能力,走在生物學研究的世界前列,我們後來人通過努力必須要而且也一定能學好生物這門學科。
如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獲中國最高科學獎500萬,雜交水稻的成功使世界25%的人口解決溫飽問題;又如中國遺傳學家談家楨,他對果蠅進化遺傳學研究促進了“現代綜合進化論”的形成,1946年,在亞洲異色瓢蟲中發現色斑嵌鑲顯性遺傳現象,受到國際遺傳學界的重視。1985年被美國科學院授予國外院士稱號。他們能取得這樣的成果,無以不是從最基本的生物學起的。
這樣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將課堂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整個身心都融於生生不息、奧秘無窮的生物界之中,從而培養學生對生物科學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科的興趣。
運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習的興趣
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是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的一個重要因素,利用多媒體進行形象化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促進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如《細胞的結構和功能》這部分的內容涉及到抽象概念及微觀領域的理論非常多,對於初中學生來說,由於直觀的感性認識,理解這部分知識有一定困難。教師可以在上課時運用多媒體放映細胞的各種結構,並配上文字說明各個結構的功能及對動植物作用,以重疊漸進的方式出現,它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便於學生的大腦皮層迅速建立適宜的興奮灶,形成感性認識,產生積極的思維活動,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為傳授新知識掃清心理障礙,活躍了枯燥無味的課堂氣氛。
利用多媒體動畫技術,化微觀為宏觀,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如講《細胞分裂和分化》時通過動畫來演示並分析細胞分裂和分化的全過程,講《植物種子的萌發》時,通過動畫來演示種子到植物實體的一個全過程。這些可以通過動畫,把微觀變為宏觀,把平時肉眼難以觀察變為直觀,通過圖像變化來觀察整個演變過程,輕而易舉地達到了加深理解、方便記憶的教學效果。
由此可見,合理的利用多媒體教學,它能將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能將抽象難懂的理論變得形象可見,更能打破空間的界限,在微觀世界體驗生命的神奇,促使學生懷著極大的熱情去探索這千姿百態的生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