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喜歡語文課的方法
(1)用自己的魅力去感染學生
老師應該讓學生感受到你應有的人格魅力和你對語文學科的熱愛。要想讓學生喜歡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是語文的愛好者,並有著較為紮實的語文功底和寬厚的文化積累。隻有這樣,才可能“厚積而薄發”,才可能吸引學生、.感染學生。
為此,教師要特別注重理論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努力以美的教學語言去感染學生,注重平時和學生交談時的語言美。在學生的作文本上也可以經常會寫上這樣的話:“老師希望你吃得苦中苦,成為人上人玄”學生顯然對這些名言、古詩是非常感興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們也逐漸開始積累名句。
(2)做學生的好朋友
“親其師信其道”要想讓學生親近語文,首先語文老師要親近學生,做學生的朋友,以感情打動學生,從而使他們對教師所教之課產生興趣,變得喜歡語文課。
(3)師生平等的關係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師生隻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4)相信學生的能力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你身邊的每個學生,因為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教師的作用,就是要相信學生,喚醒學生的自信。隻有相信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學生才會有成功的希望。
(5)維護個性的發展
語文本身就是社會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有大語文觀。在閱讀教學中,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麵、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嗬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總之,語文教學的本位就是重積累、重感悟、重讀書,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努力把握住這一點,讓每一堂語文課都上得有聲有色,有情有趣,讓學生真正地熱愛語文,讓語文課真正成為他們學習的樂園。
8.指導學生熱愛閱讀的方法
常見的閱讀教學模式是:文言文,老師講解字詞、翻譯句子、歸納內容、分析寫法;詩詞,老師讀讀、講講、闡發、引申;現代文,老師根據文體特點加以分析、闡發、歸納;多媒體又為課文改造、引申、生發創造了另一個唯美的時空,老師的讀、誦、演、導表現到極至,師生的單向對話交流時或精彩迭出……但這些基本上是老師預設的程序,體現的是老師的積累與經驗技能技巧,且老師主導的多是定論定評,真正屬於學生自讀、自悟的空間很少,學生自己讀書的時間被老師的“架空分析”所剝奪,讀書的自主性、創造力或多或少地打了折扣。
但老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到如此無以複加的地步,而實際教學結果卻是老師教得苦、學生學得苦,語文課“少慢差費”,幾乎成了學生最不喜歡的學科。按照新課程的理念,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人,教師作為學生解讀文本、建構意義的幫助者,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將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的必然選擇。
自主閱讀的主要內容
自主閱讀最本質的特點,是一篇閱讀文章教學任務的完成,主要應該是作為個體的學生和作為群體的學生自主讀書、自主解讀、自主鑒賞、自主批判、自主感悟、自主創造的結果。
(1)自主讀書
學生有真正直接感知文章原作的自主認讀權。或一目十行、或通讀瀏覽、或忘情誦讀、或咀嚼品味,真正整體把握文章內容、親密接觸原作的原汁原味、產生自己的初步印象或想法,而不是對原作還不知就裏,就被老師的種種堪稱學養深厚的評介和堪稱別具匠心的問題弄得雲遮霧罩。
(2)自主解讀
學生有憑自己的知識積累和占有的材料來理解文章內容和形式上的特點、建構文章意義的自主理解權。從篇章結構、表達技巧到一詞一句、主旨意蘊,哪怕是荒誕不經、令人啼笑皆非的“誤讀”,也能為更深入地領悟他人精妙的解讀鋪墊“閱讀期待”,才能吸收更精準、更獨到的感悟;而不是思考的種子剛待發芽就被鋪天蓋地的真理般的結論壓折,導致不敢思考、害怕解讀,隻會人雲亦雲。
(3)自主鑒賞
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媒介,獲得對文章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具體體驗和感受,獲得審美享受的自主賞析權。獲得審美愉悅是人們進行閱讀活動的動機之一,千篩萬選的精品課文理所當然應該給樂於體驗的學生審美享受,讓學生獲得是非美醜的情感體驗,從而進一步產生鑒賞衝動。在此基礎上,教師以自己更加成熟、更加睿智的感悟平等地與學生與學生交流碰撞,學生自然會獲得更高層次的情感高峰體驗,很多東西就會成為學生生命活動的一部分,內化為精神的血肉,而不是相反,審美愉悅被“強行灌輸”和“被動接受”的莫名煩惱與壓抑所剝奪。
(4)自主批判
前麵都是“入書”,是敬重作品的“仰視式”閱讀,要求讀者深入作品,貼近作者,“見得親切”;自主評判則是“出書”,是裁判作品的“俯視式”閱讀。它要求學生跳出作品,與作者保持距離,對文本的是非、優劣、美醜作出客觀、冷靜、不雜情感、不帶成見的理智判斷和價值評估,以便“用得透脫”。隻有學生獨立地憑借自己的主觀意誌評判,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批判。
(5)自主感悟
學生依自己的閱曆見識,由課文內容聯想、生發帶有濃厚個性色彩的經驗體會心得。有的可能終生受用。顯然這也是閱讀的目的所在,到這個時候,我們最好心的老師想包辦也是不大可能了。
(6)自主創造
學生由閱讀原作產生強烈的衝動,產生要表達、要行動的一係列實踐活動。比如,主動找人交流,眉飛色舞;或當即寫下感受,迅筆疾書;或開展打下原作印記的行動。這種由好書好文所產生的神奇的精神力量所變成的物質力量,這種積極的自主創造,當然是我們為師者夢寐以求的了。
這六個環節是按照閱讀的自然進程,按由低到高的層次排列起來的。不管我們老師自己的積累有多厚、水平有多高、愛心有多強,請拿出辦法擠出時間,盡最大可能讓學生自主閱讀,而不是光顧自己在那裏宣泄,才是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才是真正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熱愛學生。
實施自主閱讀的方法
實施自主閱讀,教師首先要充分相信學生,相信學生的理解力、判斷力、自控力,相信學生的智慧潛能才情,寧可高看學生一眼,不能低估學生一分。尤其是高中生,智力心理正處在人生的上升期關鍵期,有著蓬勃的朝氣旺盛的生命力,差不多掌握了漢語的語法知識和語文閱讀的知識、技法,欠缺的隻是更廣博一點的視野、更精深一點的專業技能。因此,教師要擺正自己的角色定位。學生的發展歸根結底是學生自己去完成的,教師不應該是“主”,而應該是“助”,不要什麼都替學生包辦,而隻做學生在具體時空條件下還難以做到的事,比如為學生“選料子、指路子、教點子”。
(1)選料子
學生一節課所完成的一篇文章,一個學期所學完的一冊教材,需要讀哪些書,老師要能鳥瞰,能開書目;時下有哪些精妙時文、新版圖書,教師要有數,能及時推薦;學生之間、班級年級校際之間、周邊生活環境,有些什麼值得導入教學的文章、事件,教師要能洞察,能開講。
(2)指路子
一個學期如何自主完成一本書的學習,如何自主預習、學習、討論、交流、命題、訓練,是擺在學生麵前的大難題。老師要幫助學生找到高效完成任務的門徑,幫助學生建立起組織係統———有主持人的學習小組,主持人選出大組長,大組長選出科代表。這個金字塔結構就保證了自主閱讀的完成有人負責、有人落實,如手使臂,如臂使指。一個班就是一個組織,而不是一盤散沙,便於教師從站立姿勢、講話要求、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做人做事等等細微末節方麵去訓練、培養、雕刻學生。一些老師搞自主閱讀之所以往往不了了之,總覺得學生不配合,費時低效,感到難度太大,不如自己講省事,就是因為沒有建立起這個讓學生自主管理的結構。
(3)教點子
當學生遇到障礙、感到迷惑、茫然無措時,作為知識上的過來人、人生路上的先行者,老師的專業積累,“為師”的功夫,必要的“助學”作用就顯示出來了。教給學生解決困難的點子、衝刺學習與人生更高峰的點子、克服心理障礙的點子……具體到語文課堂,老師還要多做一項非做不可的工作,那就是要透徹了解、充分預測各個小組。
9.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
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直接影響學習的質量,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對人的一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論語》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清代王筠說:“讀書雖不如嬉戲樂,然書中得有樂趣亦相從矣。”難怪有人說:“興趣真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能讓人從平淡中發現瑰麗,從困難中奮然而起,它能賦人以熱情和毅力,它能增加人的勇氣和信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創造學習應用機會,培養學習的興趣
小學生對於學習數學很可能會感到枯燥無味,教師如果從多方麵啟發,並通過演算題目,使學生了解到數學與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經濟建設及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對學生可以直接應用的數學知識、技能,盡可能地創造實地應用的機會,那麼學生就感到學習數學的必要從而產生學習興趣。例如,教學“統計和可能性”這部分內容,可以聯係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感興趣的事件引入,請學生調查了解好朋友的出生年、月、日,或者好朋友喜歡吃的水果、喜愛的體育運動等。在調查的基礎上,填寫統計表,繪製統計圖,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被調動起來。
通過這樣的活動,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了解到生活離不開數學知識,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用結合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培養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擺弄學具,幫助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的課堂活動中,可以給每組的同學提供了等底等高的圓柱容器和圓錐容器各一個。讓他們動手量一量圓柱容器的水是圓錐容器的幾倍。操作完成後,再讓他們自己交流、歸納,說一說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聯係,進而推導出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像這種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既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又使他們享受到通過動手操作,經曆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形成過程,獲取知識的樂趣,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