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小老板與企業家的差異(1 / 1)

在《現代漢語詞典》和《辭海》中,都沒有“企業家”這個詞,這表明,中國以前是沒有企業家的,至少企業家是不受重視的。在《韋伯辭典》中,關於企業家的解釋是“開設並管理公司,從事於擔負風險、追求利潤者”。

史克雷和喬伯西,兩個人都有各自的公司。依《韋伯辭典》的解釋,喬伯西和史克雷都可稱之為企業家。但是,兩人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麵卻是完全不同的,有著明顯的差異。

1980年,史克雷在家鄉便是位人人稱讚的雜貨商,他在那裏販賣雜貨等商品。史克雷無法說出現今商業文化中“顧客至上”的大道理,但他卻早已領悟,鄰居的家庭主婦們是他賴以為生的“上帝”。於是,他經常與到店裏購買雜貨的人相互交換新聞和趣事。

20年過去了,從未發現史克雷再開第二家商店。到20世紀初,史克雷開設的雜貨店被一家珠寶店所取代。究其一生,史克雷最關心的是,蔬菜新不新鮮和房租何時到期,他經商的唯一動機是,求得家庭溫飽,讓顧客快樂和確保雜貨供應商每天準時將貨送達;而像規劃雜貨店未來的經營計劃、財務規劃等,從未在史克雷的頭腦中閃現過。

將喬伯西與其比較,便顯示出他倆的不同之處,特別是喬伯西在規劃公司未來的經營方向上。喬伯西的財務規劃,包括了複雜的資產與負債的比例、股東、投資家,甚至昔日的市場競爭者,都在公司組成名單之內。何時推出新產品也依計劃進行,聘用擁有企管碩士學曆的管理人員和業界頂尖高手,並讓他們參與公司策略規劃,一切均按部就班,而且團隊運作成效良好。

在忙碌的一天中,史克雷非常辛苦,卸貨、擦拭辦公室、簽發支票和指揮他的簿記員。而喬伯西卻不同,雖然也整天忙忙碌碌,但從不在煩瑣的細節上浪費時間,而是忙於與廣告商開會,與研究發展部門人員開會,與投資家聯係,與合夥人協商企業未來的發展。喬伯西全盤指揮,但充分授權。

史克雷在生意上的主要接觸對象是郵差、貨車司機和銀行員;而喬伯西往來的,則盡是投資家、合夥人和相關企業的總裁。

或許,“小老板”是形容史克雷最貼切的字眼。因為,史克雷對企業的經營管理缺乏政策方針,毫無發展目標,以及缺乏次序邏輯。

如果讀者對小老板和企業家仍感模糊,史克雷和喬伯西的比較可使你更好地認清小老板與企業家的差異。

從史克雷和喬伯西二人的對比中可知:小老板的從商動機隻是為了求生存或維持生存,或積累財富供自己享樂,對企業經營與規劃缺乏前瞻性的考慮;而企業家則是以獨到的經營策略,不斷地追求企業的創新與成長。

通常,小企業要想做強做大,企業經營者必須從小老板蛻變成為企業家,但這並非是簡單易行的事,隻有當他們的從商動機發生改變,不再隻是為求生存或是維持家計,而是追求創新與成長,小老板才有可能成為企業家。對於中小企業而言,企業老板始終都是整個組織的物質運動的統帥和精神活動的核心,這就意味著,企業老板的所思所感、所作所為,特別是經商動機,時刻都影響到企業的持續發展。

對於企業經營而言,企業家的經商動機要比小老板的經商動機高尚很多。

經商動機就如汽車的發動機和方向盤,對經營活動具有引發、指引和激勵的功能;而且,高尚的動機比低級的動機更有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