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決策要貫徹戰略發展方針
對企業來講,任何一種決策方案的敲定,都必須與戰略發展方針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實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佳統一,不能顧此失彼。
(4)把握好決策的時機
經過認真和反複的科學、民主論證後,認為是切實可行的目標決策方案,要當機立斷,不能優柔寡斷,議而不決,決而不行,這樣就會坐失良機。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時間和時機就是效益。
必須對決策的風險程度作出清醒的預測,做好各種應變的準備,隻有居安思危,才能臨危不亂。
決策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迎合部分人的需求和喜好。科學的決策確定什麼是“正確”的決策,而不是確定什麼是“能夠被人接受”的決策。折中是人們經常采取的一種態度和行為,為顧全大局和被人接受,常常要走中間路線。如果不了解決策的目標是什麼,就無法分清正當的折中和錯誤的折中。正當的折中可以比作“半個麵包比沒有麵包強”,而錯誤的折中則是“半個嬰兒總比沒有嬰兒好”。半個麵包仍然可以作為麵包食用,但半個嬰兒就失去了生命,顯然作出半個嬰兒的決策是錯誤的,也是不符合決策目標的。
決策所定下的事項,最終要付諸實踐,才可能實現決策的價值。這就要求決策方案必須是可操作的,並且操作不能太複雜。事實上,如果一項決策沒有列出具體的行動步驟,沒有落實執行者的具體職責,那麼,這項決策就不能算是完整的決策,稱它為決策者的一種願望倒更恰當些。
(5)把握好決策的輕重
身為老板,應該是大事親為,小事親知,不可輕重倒置、大小混淆。
身為老板,不論投資額大小,都必須確定自己是整盤生意的掌舵人。
農村企業老板不但不要在員工工作時指手畫腳,而且要設法安定他們的心,鼓勵他們在不脫離既定的大方向與範疇之下,采取各種靈活的應變措施。
更重要的是培養員工增長行業知識,思考出一些業務新方案,提出來供上司參考。上司采納得越多,證明下屬的表現越良好。
一條航行大海的船,不論噸位多少,舵手不要以為甲板刷得不夠光亮,應由自己卷起衣袖去做,否則,當甲板擦亮之後抬頭一看,船已漂離航行軌道,不知往哪個方向去了。
由此可知,對於決策的大小輕重,農村企業小老板應該是大事親為,小事親知。輕重倒置或大小混淆,效果一定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