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總是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和衝突。作為企業老板必須懂得如何構建團隊,化解企業內部員工的衝突和對立。隻有解決了這些衝突與對立,才能保證企業內部的和諧與團結;有了團結,企業才會有競爭力,才能基業長青。
每個人都有先天的缺憾,有些人會自我反省,有些人則不會,於是,衝突和對立便不可避免了。麵對衝突,有兩種態度,一是欣然麵對,一是斷然回避。當你被迫麵對衝突時,可能會碰一鼻子灰;可是對於那些回避衝突的人,將因害怕麵對衝突而永遠無法解決它。不敢麵對衝突的企業經營者或許可以求得生存,但絕對無法成為企業界的精英。
美國的企業家克萊德非常傑出,有一次他升職外調至芝加哥分公司,他首先碰到最棘手的問題,就是芝加哥分公司內部衝突,由邁克和湯姆分別帶頭對峙,而且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對公司正常運作構成嚴重的威脅。
克萊德到任的第一天早上,便找來邁克和湯姆,告訴他們:“誰都不要離開我的辦公室,直到兩位將問題解決,否則,隻有一條路可選擇——辭職。”強硬的手段發揮了作用,邁克和湯姆的衝突對峙從此消失無蹤。
事實上,每個人都很厭惡衝突,但是,衝突就好像人得了關節炎和失眠症一樣,如果不能化解,不僅讓人不得安寧,也會讓企業機體受損,因此,一味逃避衝突並不可取,正確的態度應該是麵對它,解決它。
至於如何解決這些衝突,企業經營者必須首先確認哪些衝突是消極衝突,哪些衝突是非消極衝突。對於消極衝突,經營者自然應該盡量使用各種手段將衝突迅速消除;但對於非消極衝突,經營者應積極引導,以促使其向有利的方向轉變。
麵對消極衝突時,優秀的企業家一般采取以下步驟解決:
第一步,協商。衝突雙方派出代表進行協商,通過相互讓步和妥協來解決衝突。
第二步,仲裁。協商無效,請第三者出場來仲裁,按照法規解決。
第三步,回避或拖延。回避的潛在心理是不去接觸,避免意見分歧公開化。拖延常常是沒有結果的辦法,以時間的流逝來等待時機。
第四步,改組。讓衝突盡可能在組織的下層得到解決,避免由組織的最高群體來解決;消除組織中特殊的不合理的利益群體;組織各群體的成員進行交流,溝通信息,傳達感情,增進了解,消除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