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用人,要真正實現任人唯賢的科學用人標準,就不能停留在對賢的表麵認識上。要深化對“賢”的認識,從實質上把握“賢”,從而才能真正做到識賢,任賢,勵賢,真正發揮出賢才對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1)對“賢才”的認識
才,主要包括才識、才能和才學三個方麵。
①才識
即有膽、有識、有科學預見的眼光。一個有戰略頭腦的管理者,就能通觀全局,善於進行縱橫比較,在工作中能做到善於辨別是非真偽,善於抓住職業範圍內的關鍵性問題,善於分析客觀環境,爭取工作的主動。
②才能
即能力和技能。作為一個領導者,應具備良好的感知力、觀察力、記憶力以及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還應逐步培養調查研究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決策能力、組織指揮能力等。
③才學
指學問、知識。這是才識、才能的基礎。“非學無以廣才,非學無以明識”。知識淵博,可以轉化為高超的才能。然而要把知識轉化為才能,必須理論聯係實際,在實踐中善於運用書本知識。這樣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和鍛煉出來的能力,方稱真才實學。以上三個方麵,結合在一起,體現在一個人的身上,就是他的思想水平與工作能力。所以,對於人才,既要有一般靜態的考察,更要著重在實踐中考察他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
正確深刻地認“識賢”,就必須準確理解德與才的關係。有德無才,難為大任;有才無德,其才適足以售其奸,重用了有更大的危險。德才相比,德又是首先必備的條件,就是人們常講的,專並不等於紅,但紅必須專。德才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
事實確是如此,一個人具備了相應的才能,方有得力的依托以顯示其德行。同樣,一個人具有高尚的德行,方能使才能按正確的方向得以施展。德才二者的辯證關係是:德,是才的方向和靈魂,是才發展的內部動力;才,是人得以發展和成功的基本條件,也是德得以發揮的憑借。因此,領導者在識人擇人時,對此必須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真正的賢,必須是德與才的完美結合,在實踐過程中,要創造良好的環境,實現德與才的良好結合,使真正的賢士脫穎而出,並為培育賢才創造良好的環境。因此,農村小企業要真正地實現科學用人,做到德與才的完美結合,實現任人唯賢,就必須深刻地把握賢的本質,從德與才兩個方麵完善地考核和任用賢才。
(2)競爭出賢才
生活中的近親結婚,會造成大批先天不足的殘疾人問世,幹部使用中的“近親結婚”,也同樣會給社會、企業帶來危害。它不僅造成編製膨脹,人才流動困難,形成盤根錯節的社會關係網,而且會導致正氣下降,邪氣上升,是非無標準,親疏定界限,賞罰失當,群眾有怨氣,單位有惰性。更為嚴重的是,在少數單位,它還成了徇私舞弊、權錢交易、裙帶關係等腐敗現象滋生的溫床。對此,我們的各級領導決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