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古代親上親的事情很平常,但娶自己的表侄女作小老婆即便在當時也是有點怪怪的。這個徐氏應該也是很有姿色的,不然就應該有什麼特別讓孫權“動心”的特點。設想一下,也許當時徐小姐死了老爸,接著又死了老公,孤苦無依,於是就搬到了舅公(孫堅)家,不小心(也許是有意的)和舅公的小兒子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到後來孫權稱吳王,立孫登為太子,群臣就請立徐夫人為王後,但孫權不願意,這時的孫權是想立另外一位步夫人為王後,與是就和群臣僵在這裏,王後的位置也就一直虛懸。後來,徐夫人也就得病死了。
步夫人家是從淮陰避難到廬江的,孫策打下廬江後,就被孫權看上了,史書上說她“以美麗得幸於權”,成為孫權最喜歡的夫人。生了兩個女兒,大的叫孫魯班,表字大虎;小的叫孫魯育,表字小虎。大虎後來先嫁給周瑜的兒子周循,後嫁給了全綜;小虎則先嫁朱據,再嫁劉纂。
步夫人性格寬和,為人不錯,大家都喜歡,所孫權稱吳王後,準備立為王後,但是大臣們認為當立徐夫人為後,雙方僵持不下,一直都沒有定論,但宮中都稱她作皇後。後來,步夫人也死了,孫權才正式追認她為皇後,那詔書寫得可是真情四溢啊。
袁氏是袁術的女兒,她的品性最好,不過也沒有子嗣。步夫人得病去世,孫權打算立袁氏為皇後。袁氏以自己沒有兒子的理由推辭了。
王氏是琅玡人,選入宮中後在黃武年間得幸,生下了兒子孫和,受寵的程度僅次於步氏。步夫人去世後孫和立為太子,袁氏又拒絕了繼位中宮,孫權便打算立王夫人為皇後。群臣也認為母以子貴,既然孫和做了太子,他的母親王氏照例也應當做皇後。
但是由於已故的步夫人的女兒全公主(即長女魯班)一向憎惡王夫人,並不時譖毀她。當時孫權得了重病臥床不起,全公主詆毀王夫人說她麵有喜色,因此孫權責怒非常,王夫人無從辯白,憂懼而死。
王夫人被全公主譖毀而死,她的兒子孫和也因此失寵。孫和的弟弟魯王孫霸被孫權所愛,給予他的待遇和東宮的孫和一樣,於是二子互生嫌疑。孫霸暗中陰謀奪取嫡位,交結朝臣讒構孫和,孫權漸被他們所迷惑,從此厭惡太子孫和更加厲害。
太子太傅吾粲上書請讓魯王孫霸出鎮夏口,言詞過於激切觸怒了孫權。孫霸交結的大臣霸竺乘間譖吾粲。吾粲氣憤無處可訴,寫信給大將陸遜發泄心中的不平,霸竺誣陷他勾結外臣蓄謀不軌,於是吾粲被逮入獄中斃命。
孫權又派宦官去夏口譴責陸遜,陸遜已經年老禁不起心中的憤悶,不久病逝在夏口。他的兒子陸抗向孫權陳述父親的苦衷,孫權才稍微感悟到霸竺所說的不是實情,於是孫霸在父親眼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此時潘夫人寵冠後宮,見孫和與孫霸都失去孫權的歡心,便趁機獻媚為自己的兒子孫亮謀取太子儲位,並且與全公主往來親密,給孫亮娶了全公主的侄孫女為妻。於是全公主每天在孫權麵前讒毀孫和與孫霸,勸父親立幼子孫亮為皇儲。
孫權內惑於寵妃潘夫人,外信於愛女全公主,就下決心廢去孫和立孫亮。他私下對侍中孫峻說:“子弟不和睦恐怕會蹈袁紹的覆轍,假如現在不換太子可能會後患無窮。”孫峻的外甥女嫁給了孫亮,他當然袒護孫亮母子,讚成孫權的計劃。
赤烏十二年大司馬全琮病逝,40歲的全公主又一次守寡。孫峻正值壯年身材偉岸,全公主多方勾引與孫峻私通在一起。二人在床帷間綢繆之餘,便密商廢去孫和改立孫亮的事情。於是孫峻開始肆意誣蔑太子,最後孫權將太子孫和幽錮在一間陋室。不久孫和被廢為庶人,徙置在建業城外,魯王孫霸也同時被賜死。少子孫亮立為太子,潘夫人進位皇後,實現了多年的夙願。
潘皇後漸漸地恃寵生驕,以前的柔媚幾乎消失得沒有了蹤影。孫權才慢慢體會到了廢太子孫和的無辜。
當年八月的一天忽然刮起大風,江水洶湧淹沒了幾千裏的土地,平地上積水深有八尺。孫權先祖陵墓所種的鬆柏都被大風拔起,飛落到建業城的南門外。孫權驚悸之下得了風疾,大病在床,一個多月不能治理朝政。到了冬天漸漸不起,皇後潘氏不知怎麼忽然暴亡,孫權見潘氏的項下有繩子勒痕,舌頭搭拉在外邊,知道一定是被謀殺的,便令左右秘密調查事情的真相。
原來是潘皇後對待下人過於暴虐,被宮人在她夜裏熟睡的時候扼死。孫權也知道她是咎由自取,不過看到她死得悲慘,免不了心裏悲憤交集,將行凶的宮人全部殺死。又拖延了兩三個月,71歲的孫權病逝。
其實不難看出,孫權死後到孫皓繼位之前,東吳政權的體係已經被嚴重打亂,再加上孫皓這個從小生活在陰謀中、受盡迫害、心理極度變態的君主繼承大寶,這個國家的走向就不難解釋了。
孫權到了晚年早已沒有了當年的英雄氣慨,變得殘忍好殺,猜忌昏昧。後宮裏的許多嬪妃都在為了爭寵而不擇手段。可惜孫權一世英雄,卻沒處理好家事,讓家族陰謀為帝國的崩潰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