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八皇帝老爸 吳大帝——孫權(3)(1 / 3)

周瑜領兵出擊,在赤壁和曹操的軍隊遭遇,周瑜采納了大將程普的計策,用苦肉計取得曹操的信任,說要投降曹操。然後用十艘戰船裝滿柴草、油脂,用火攻燒掉了曹操大營。曹操敗走華容道,狼狽北撤,損兵折將,死傷過半。赤壁一戰,曹操大傷元氣,三國鼎立局麵基本上形成。

這一年,孫權僅僅27歲。在《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作用有些誇大,對周瑜的描寫也比較多,但忽視了孫權的作用,文學作品和曆史事實畢竟是有些出入的。在赤壁打敗曹操之後,周瑜逐步取得了江陵地區。孫權又任命步騭為交州(現在的廣州一帶)刺史,步騭領兵南下,將東吳的勢力擴展到了交州一帶。

後來曹操又南下和孫權在長江兩岸激戰,地點就在現在南京附近,當時的南京叫建業,是江東的都城。原來的都城在京口,即現在江蘇省的鎮江,後來孫權遷到了建業,並修築了“石頭城”。

到後來,孫權為了集中精力和劉備爭奪荊州,便和曹操講和了。曹操見無法取勝,也順水推舟表示同意。荊州原是為了聯合劉備抗曹暫時借給劉備的,後來孫權想和劉備聯合奪取巴蜀即現在四川一帶,但劉備想以後自己獨占,攔截孫權的軍隊不讓通過。劉備後來真的得到了益州,孫權氣憤不已。

孫權屢次索要荊州,劉備都借口不還,使雙方的矛盾激化。最後因為曹操進軍關中,威脅了劉備後方,劉備提出講和,孫權也因為兵力不足,結果雙方商議將荊州地區分割,南郡、武陵和零陵由劉備管轄,而長沙、江夏和桂陽劃歸江東。其實孫權並不滿足於此,他想以後借機再奪取整個荊州。

魯肅也常勸說孫權要和荊州的守將關羽和好,以便共同抗曹。孫權於是提出和關羽結成兒女親家,但關羽卻將求親的孫權使者大罵一頓,說自己的女兒絕不會嫁給孫權那窩囊廢一樣的兒子。這使孫權非常生氣,於是下決心奪回全部荊州。

起初孫權怕自己的軍隊無法打敗關羽的守軍,一時沒有什麼良策。這時大將呂蒙獻出一計:“現在關羽正在圍攻襄樊,但他卻在荊州也保留了重兵把守,沒將軍隊全部調往襄樊,主要是為了防備我們偷襲。現在我先假裝有病請假回都城休養,關羽對此不會有懷疑的,因為他知道我平時就有病,回來時我再帶走一部分軍隊迷惑他。這樣,關羽必然會放鬆荊州的警惕性,然後肯定會將大部分軍隊調往襄樊去的。那我們便可以在夜間偷偷進軍,偷襲荊州必然成功,到那時荊州就會落入我們手中,關羽也能斬殺。”

呂蒙和孫權依照計策行事,等呂蒙回來後,孫權便派了一個無名的儒將陸遜去接替呂蒙的職位。這個陸遜也並非等閑之輩,以後就是他火燒了替關羽報仇、發兵來攻的劉備八百裏連營,最後使劉備連病帶氣死在了白帝城。陸遜到任之後,馬上給關羽寫了一封信,信中極力地吹捧關羽,說他神勇無敵,自己仰慕已久,請以後有機會多多指教。關羽見信後便信以為真,放鬆了警惕,就像呂蒙他們預料的那樣,將荊州的兵力大部分都調到襄樊助攻去了。

孫權得到信息之後馬上發兵,他讓呂蒙為先鋒沿江前進,趁黑夜俘虜了江邊的守軍,然後向荊州其他地區進軍,到了南郡時守城的糜芳很吃驚,沒想到江東的軍隊會來。因為原來就和驕橫的關羽有矛盾,加上兵力無法守城,糜芳便開城門投降了。呂蒙對關羽部下很照顧,沒有妄加殺戮。

關羽知道南郡失守後,連忙撤兵南下,然後派使者到南郡探聽消息。呂蒙熱情迎接,盛情款待使者,還讓他和關羽將領的家屬們見麵。呂蒙這一手軟的措施非常奏效:使者回去後,將領們聽說自己的家屬照顧得比原來還好,便沒有了收複南郡的士氣了。關羽見將士們毫無鬥誌,隻好到麥城(即現在湖北當陽東南)固守,孫權派人去勸降,關羽假裝投降,將旗幟和假人樹立在城牆上,自己趁夜突圍。將士們都各自逃命去了,跟隨他僅有十幾個親信。

孫權最後還是將關羽父子抓獲,開始不想殺關羽,但眾人一致勸說,最後將關羽父子斬首,荊州到此全部奪回。而關羽給後人流下了不僅是個“義”字,還有兩個成語:後來人們便用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來形容某個人的能力和成就,而用關羽的“敗走麥城”來形容一個人的失敗和挫折。

在孫權收回荊州的第二年曹操病死,兒子曹丕建立了魏國。孫權為了防備劉備報仇奪取荊州,便和魏國講和,還派使者代表他前去稱臣祝賀。曹丕也很高興,封孫權為吳王。這都是當時的互相利用的一種方式,等以後形勢發生了變化又會變成仇敵。

曹丕封孫權為吳王的消息傳到江東後,眾人議論紛紛,孫權很大度,說漢高祖劉邦就曾經接受了項羽的漢王封號,後來卻戰勝了項羽,建立了漢朝,現在我接受曹丕的封號也不過是暫時的。後來曹丕借故又向孫權索取象牙、翡翠等珍寶,孫權也認為很劃算,說這可以換來江東的平安。孫權的謙卑麻痹了曹丕,使他能夠集中力量來防備劉備。

後來,曹丕為了增強對江東的遙控,要求孫權將自己的兒子送到魏國都城做人質。孫權始終不肯,總是找借口推辭,最後曹丕以此為借口,說孫權心不誠,於是發兵攻打江東。孫權為了對抗曹丕,又派人向劉備請求和好,劉備此時也無法收回荊州,為了集中力量治理好後方,也同意了。